分享

《啜茶帖》

 率我真 2016-01-31

《啜茶帖》    闻龙《茶笺》引苏轼语云:“蔡君谟嗜茶,老病不能饮,日烹而玩之。”蔡襄晚年因病不能饮茶,但爱茶依旧,所以每天依然烹茶,当然不是喝,是品玩。谁说茶一定是用来喝的?不饮茶而闻其香、观其色也是另一种境界也。

    如今我因身体缘故,基本处于“戒茶”状态。但勤俭持家的小妇人如我,万万不能向蔡襄学习。于是乎,我读茶诗,观茶贴,亦为一乐也。

    某日细看苏轼的《啜茶帖》:“道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条,邀请道源来饮茶,并有事相商。用墨丰瞻,自由挥洒,风神萧散,颇有“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苏轼《论书》)之神。

    看着这篇字帖,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二者的情谊与意境,相当接近。然而,白居易是相邀喝酒,而苏轼是相邀啜茶。简单的便条,也难以像诗歌那般营造明媚诗意的氛围与意境。

    我甚至无法想象,苏轼书写此字帖是何等的心境。1080年,对于苏轼来说有什么特殊之处?苏轼曾以自嘲口吻对自己的一生作了这样的总结:“心已灰之木,身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1079年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即1080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贬谪黄州,成为苏轼宦海沉浮人生的重要转折。

    苏轼的黄州生活是艰辛的,精神是痛苦的。但这些艰辛和痛苦,最终成就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诗文,标志着苏轼走向睿智圆融的人生境界。而在这过程中,茶的作用应该不可估量。在黄州,苏轼种茶,煮茶,饮茶,茶真正成为苏轼修身养性、体悟自然、彻悟人生、超越自我的途径。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多想何益?且饮一壶茶去,仿若王恽《好事近·尝点东坡橘药汤作》所云:“觉我胸中块磊,被春江澄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