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法源寺》“先开支度局!”太丢人了吗?

 京城野泳 2016-01-31

《北京法源寺》“先开支度局!”太丢人了吗?

 
 

昨晚,去“国家大剧院”看了新演话剧《北京法源寺》,又开了眼:

二楼像三楼、因为有“池座”

坐上二楼,朝下一看“坏了!走错了!”下面有二层,岂不是上了三楼?老伴急忙起身要退。我琢磨:不应该呀!进门,验票员也没说?再看底下一层,像“池座”?从上面看成了三层。话剧,在“戏剧场”,当有“池座”。

新人演旧剧、新瓶装旧酒

《法源寺》,剧情是“百日维新”老故事,但形式全新,明星领衔、数字光景、无场无幕、时空穿越、方言变换,时而冒出几个“笑点”……还摆脱不了我的评价“新人演旧剧、新瓶装旧酒”,只比“集体朗诵”或曾热过的“相声剧”显得高雅些。

“先开支度局”会错了吗?

居高临下,看不清演员面孔,欣赏不了主要表情,时而还听不清台词,好在剧情老一套,不难理解台上的变幻。忽听一句“先开支度局!”——不是“度支”吗?怎么成了“支度”?清末著名的新政“度支部”,相当于“财政部”。怕听错了?没想到剧情过半,又听到两句维新人物大声建议“先开支度局!”甚有份量。

到底是我听错了?还是我不懂“支度局”?!敬请读者指教!

话剧《北京法源寺》,由国家话剧院出品、李敖原著改编、得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20151110日首演,代表中国文化最高水平——如果把“度支”真错成了“支度”,那这个“硬伤”就太丢人了!

笔者且不论它的艺术成就?仅录《北京法源寺》戏单上“精彩评论”之一于丹所写:“某种角度上,这是×××导演执导过的所有作品中最大的戏,题材大、体谅大、责任大,给人的回想也大。”——真不知是说好、还是说坏?这样的文化评论,也太丢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