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论衡之世相评弹:改个“高大上”校名又能如何

 nizijun 2016-01-31
今日论衡之世相评弹:改个“高大上”校名又能如何

  在我们这里,起名如果不冠以“全球”、“世界”、“中国”、“中华”之类“高大上”的前缀,似乎都不好意思示人。

  这一风气在高校改名中同样流行。近日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大学为什么爱改校名》的文章中,就列举了众多大专院校“提拔”校名的事例。在这个更改校名的热潮中,大致有如下的规律:

  一是变区域性院校为全域性院校。属于省或直辖市的,就把名称升级为全国性的;属于地市级的,就把名称拔高为省级的或“华南”、“华北”、“中南”、“西北”、“江南”之类片区级的。比如把“浙江美术学院”改为“中国美术学院”,把“青岛海洋大学”改为“中国海洋大学”,把“泸州医学院”改为“四川医科大学”,把“无锡轻工学院”改为“江南大学”等等。

  二是变学院为大学。在中国人眼里,学院似乎比大学要矮一截,因此,那些校名中带有“学院”的恨不得都变成“大学”。

  三是变专业院校为综合院校。通常的做法是:把钢铁、轻工、纺织、化工、机电改名“科技”或“工业”,把石油、矿冶、煤矿、水电、地质改名“工程”或“理工”,把铁道改名“交通”,把水产改名“海洋”,把银行改名“金融”,把师范改为“文理”。如原名“河北地质学院”摇身一变成了“石家庄经济学院”……

  据统计,全国两千多所公办高校中,过去20年有近一半改过名字。尤其近6年中,共有472所高校改名,占总数的23%。

  除了改名之外,我们的院校还热衷于更改简称:南昌大学以前简称“昌大”,2015年突然改为“南大”,让人分不清是南京大学还是南昌大学。这还引起南京大学的抗议。

  中国有重名不重实的传统,把校名改成“高大威猛”的名字之后,据说还真能在招生和录取分数上获得好处。照这种改名态势,如果可以自由取名,将来冒出“世界大学”、“全球大学”甚至“银河大学”、“宇宙大学”都不奇怪。

  可是在2016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里,我们却极少见到以国家冠名的大学。只有排在第27名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用了“瑞士”,排在第49的新加坡国立大学里有“新加坡”。而排在第2的麻省理工学院和排在第7的加州理工学院,都没有把“学院”改为“大学”(前50名中有5个仍叫“学院”)。

  其实,世界著名大学的校名大多数还是按照学校所在的城市来命名的。这种命名位置指向明确,不像位于小城市的院校却冠以“中国”那样容易让人找不着北。

  学校的知名度关键取决于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术成果和产出多少名师高徒,而不取决于“高大上”的校名,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在我们这里,高等院校不把心思花在教学改革上,却热衷于膨化学校名字之类的旁门左道,这就难怪在2016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名校中,只有北京大学位列第41名了。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们的大学在改名中“质”与“文”的错位,反映了教育界的虚浮。这一状况若不改变,恐怕将离“君子”越来越远。

  (何龙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