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日(南岛第二天)
一夜好睡,连续两夜飞行的疲劳终于消除。八点半,我们精神抖擞地开始了新西兰南岛环游。
新西兰南岛是世界第十二大海岛,地形以山脉、冰川、湖泊为主,南阿尔卑斯山从北向南贯穿整个南岛。第一天的行程是从基督城出发,翻过南阿尔卑斯山到达西海岸,再北上到普纳凯基看薄饼岩(PANCAKE ROCKS)。为了能看到激情四射的薄饼岩,按当天的涨潮时间,我们必须在下午三点半以前到达。从基督城到格雷茅斯的计划车程是两个半小时,再到普纳凯基是50公里,一个小时。这样算,时间还是很富裕的。
出基督城,走上73号公路。在新西兰的旅游地图上,这条公路被称为“横跨高山”公路。有资料说,这条公路经过新西兰海拔最高处。但这可能是老黄历了:这条公路的最高海拔不超过1000米,而后面从瓦纳卡到皇后镇的83号公路,它的海拔可是1076米。
1、出基督城,就走进了一望无际的坎特伯雷平原,牧草肥,牛羊壮。

2、一切都是机械化,让人感叹。

3、见我们下车观看,工人微笑,狗狗好奇。

4、一个半小时后,进入山区。

十点过后,我们到达73号公路上的一个经典景点----城堡山(Castle
hill)。城堡山,怪石嶙峋。无数大大小小的黑石,远看就像古城的废墟,近看则是奇形怪状,突兀异常。据说3000万年之前,这里是内陆深海的底部。由于压力的作用,这片由石灰岩、砂岩、凝灰岩等组成的地质从海底升起、堆叠,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城堡山。
5、

6、

7、

8、

9、

10、

11、

12、这里也是攀岩爱好者的最爱。

13、

14、小小孩子就在徒步了。在教育理念上,我们真的好好学习。

15、一来一回,大约是半小时。

16、继续前行,进入Alps山区,山势雄伟。

17、一个漂亮的垭口出现了,是亚瑟隘口吗?

18、
19、

20、通过这座长长的铁桥,一块标牌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亚瑟隘口国家公园。

亚瑟隘口国家公园(114,500公顷)是新西兰第3座国家公园。如网的河川和险峻的峡谷是这个公园的特点。阿尔卑斯铁路线(TranzAlpine)在亚瑟隘口有一站,景观火车“跨越阿尔卑斯山号”在这里停靠。73号公路穿过的亚瑟隘口村,就位于公园中心。公园里有三条短途徒步线路,时间分别为1--2小时。游览这座公园,起码得半天时间,我们只是路过。
21、南岛是许多大片的取景地,这不,我们也遇到了。

22、只是不能确定是不是大牌、大片。

23、火车站上空无一人

24、只有这只站在柱子上的啄羊鹦鹉。它在等车吗?

资料:啄羊鹦鹉(Kea)是新西兰境内特有的鸟种,生活于险峻寒冷的高山地区。它们大多在地面上活动,用双脚跳跃式前进,动作滑稽逗趣,因此又被称为“高山上的小丑”。它们栖息的环境相当险恶,加上食物有限,使的啄羊鹦鹉发展出独特的生活习性和个性。主要食昆虫、螃蟹、腐肉。但也经常攻击羊群,甚至跳到绵羊背上,它那强健的喙可以把羊的皮肉喙穿,吞食羊肾上的脂肪并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鲜血淋淋,所以当地的新西兰牧民称其为啄羊鹦鹉。
25、亚瑟隘口村

26、

27、

就在亚瑟隘口村闲逛时,我无意中看了一下手表,才发现时间不对了。这里距离基督城154公里,计划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走了四个小时。前面还有2小时的计划车程,还得吃饭,而时针已指向12点半了。不行,得赶路了。
28、再向前不远,就是这个路口。时间再紧,这个路口还是不能错过的。

29、这上面的观景台,是拍摄奥蒂拉高架桥(Otira Valley)的最佳点。

这是一座长445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主跨134米。这座桥之所以著名,源于此地的自然地质条件。这里是地震多发地区,还是新西兰最寒冷、最潮湿的地区之一。自1866年这条公路开通以来,地震已经几次造成路段坍塌、公路改线。即使以世界标准来看,这里的基础条件也是非常困难的、高山气候是非常极端的、环境是非常敏感的、桥址是条件苛刻的。为此,新西兰采用了一系列领先的、创新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历经34个月的努力,终于建成这座岩石抗压强度达250Mpa的平衡悬臂梁高架桥。大桥于1999年通车。
30、

31、与之配套的,还有防落石、防滑坡的格挡。

32、

33、

34、公路就这样在夹杂着碎石的高山间向西延伸。

35、眺望前方,那蓝天白云下就是西海岸了吧!

附:73号公路行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