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读首诗| 寂寞的欢愉正如这个下雪的夜晚

 真友书屋 2016-01-31





下雪的夜晚
郑单衣


虚掩的房门 守候一种声音

那声音

长满茸毛 仿佛 杜鹃升起炉火

仿佛你的到来 总带有树叶的香味


我并不知道 水波和童年的联系

但一到夜晚 就能听到

你探身在我体内 洗手的声音

痛快而清净


或许 一副耳坠就是一个小小的晴天

或许秋天的手风琴一如颤抖的深涧


款步黄昏 踩响露珠和蝴蝶

听青草骚痒门前的石阶 那声音

何其美妙 仿佛你的到来

总带有树叶的香味


尤其是水面宁静的努力叫我疼痛

尤其在梨花开时 我慌乱并且忧烦

我怕风的形状 就像树叶

在屏息的水果的边缘

和不断向我致意的三朵玫瑰


这种时候 我尤其觉得

虚掩的正是我自己

戒指和门栓的守候

是何其寂寞的欢愉啊


正如林中的秋千和窗外

这个下雪的夜晚


1984年



郑单衣,1963年出生于四川自贡,198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曾先后在贵州农学院、贵州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和小说,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对当代诗坛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03年出版首部诗集《夏天的翅膀》,引起巨大反响并为他带来国际声誉。现居香港,专事写作。


郑单衣这个名字对很多读者还很陌生,这或许是由于他的作品不常能见到,并且他本人也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郑单衣就是当代诗坛不能忽视的重要诗人,在非传统场合,他声名显赫。郑单衣1981年进入大学并开始发表诗歌,适逢80年代文化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活跃于学生社团,85年组织重庆市大学生联合诗社(含21所大学学生文学社和诗社),主编社刊《大学生诗报》和《现代诗报》。九十年代,他在大学、咖啡店或酒吧朗诵,每每有成百上千的诗歌爱好者蜂拥而至。



尽管在大陆的“地下文学圈”备受推崇,却没有一家出版社敢出他的诗集,他目前完成的作品至少有诗集5本、小说4本,都是手稿,流通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复印。他和中国主流诗坛、文坛格格不入,99年移居香港后更是”像一个整体落魄、松懈而又暗含诡秘、双眼矍烁的幽灵,沿着大陆与香港之间的界限徘徊(徐敬亚语)“。他的诗人身份和诗名,是在2000年正式出版了生平第一本诗集《夏天的翅膀》后才广为人知。这本诗集中英对照,厚近300页,内容分为八部分,创作自1984年到1997年;2005年大陆出版时又增加了99年后的新作,而至今已难寻购。



郑单衣诗集《夏天的翅膀》香港、大陆版封面


郑单衣的诗风格清新,比喻惊世骇俗,却没有某些西方当代诗歌煞费苦心的冷嘲热讽与自我放纵。他的诗,既因其奇妙而动人,又因其深邃的隐喻而引人深思。郑单衣的诗路是“由古入今”。他在少年时代学写古诗,喜欢的诗人是以唐宋为主,后来又改为魏晋南北朝的阮籍。因此他的字句中常有古意,也出现很多传统的意象,某些短诗读来有宋词的风韵,恰如他推崇的台湾诗人郑愁予。作为南方诗人,他的语言繁密而精巧,层层叠叠,擅用长句,又能极好地把握节奏,这点在篇幅稍长的诗作中体现得很明显,丝毫不觉冗赘和啰嗦。其代表作《夏天的翅膀》由多首短诗组成,各诗篇幅、结构、语言风格一致,排列起来达到一种纵横有致、滴水不漏的密度,令人惊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