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的良性肿瘤之一:腺瘤

 Zhengpei1979 2016-01-31

肾的良性肿瘤

 

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肾脏良性肿瘤被检出。良性肾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是隐匿性的,预后良好。影像学医师应该了解相关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尽可能做出判断,以便于临床医师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

肾脏的良性肿瘤主要包括腺瘤、嗜酸细胞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小叶囊性肾瘤、肾素瘤(球旁细胞瘤)、海绵状或毛细血管血管瘤、平滑肌瘤以及一系列起源于肾脏包膜和神窦结构的良性肿瘤。

 

肾腺瘤

肾腺瘤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小管-乳头状腺瘤(Tubulo-papillary adenoma)、后肾腺瘤(Metanephricadenoma)和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

小管-乳头状腺瘤是位于肾皮质的小型肿瘤,由肾小管上皮或呈乳头状的肾小管上皮组成。直径多为1-3mm,少数可达1cm,多为尸体活检时偶然发现。有报道认为在成人肾内的发现此类肿瘤的几率高达20%以上。可见砂粒体。通常情况下,由于体积微小,此类肿瘤很难被现在的影像学技术发现。超声检查时在肾皮质发现的部分所谓“微小钙化”可能是此类肿瘤内部的砂粒体,但不具有特异性。

图1 不足1mm的一个肾的 乳头状腺瘤


后肾腺瘤好发于年轻或老年女性,组织学上由精细而微小的管状和乳头状腺体组成,形态学总体类似后肾小管上皮。常见继发出血和囊性变。一般而言后肾腺瘤为良性肿瘤,但也有发生转移的病例。后肾腺瘤通常都是体检时的偶然发现,通常为单发。影像学上表现为实性、边界清晰的包块,可见钙化,偶见囊性变,常常是乏血供的,因此增强CT或增强超声常常是低增强。比起其他类型的良性肿瘤,后肾腺瘤的钙化似乎更常见一些。

图2 后肾腺瘤一例。女,26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实性包块伴有钙化,下图为增强超声显示为相对低灌注。


    嗜酸细胞腺瘤约占所有原发性非尿道上皮性肾肿瘤的7%。嗜酸细胞腺瘤镜下有大量的形态一致的细胞构成,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呈巢状、管状或腺泡状排列。大体上通常为实性,边界清晰,中央常常有星状瘢痕,可以达到巨大体积,很少囊性变和出血。肿瘤的这些大体特征特别是肿瘤的中心瘢痕可以作为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检查时与肾细胞癌的鉴别依据,但可靠性较差。超声检查时发现肾的嗜酸细胞腺瘤多数表现为中等回声边界清晰的实性包块。至少有6%的肾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完全一致,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在进一步的处置前,获取组织学的诊断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细针穿刺活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切除。

图三 嗜酸细胞腺瘤(非同一患者)。上图显示肿瘤边界清晰,中心星形瘢痕。下图声像图为边界清晰的实性包块,中心呈强回声。


(待续)

==============================

欢迎关注“华斌的超声世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