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质泳衣、电暖夹克、防毒气婴儿车……上个世纪的人类脑洞也很大

 孙维宏的图书馆 2016-01-31


原题为《创新如野火


从前任何一代人相比,20世纪的人类获得了更多的热量、功率、航空里程、行车记录仪……同样的,这一代人还拥有更多的食物、维生素、保暖衣物、导航仪、懒人卧式眼镜,以及我们能想象出来的任何需要的东西。这是一个物质丰富程度前所未有的时代。在个体需求的推动下,思想和技术的交流持续加速。它们融汇成一条不知疲倦的发明与创造之河,共同浇灌人类福利。



防毒气婴儿车

1938年的英格兰,因为战争的关系,连婴儿车都专门配备了防毒气罩。来自Hextable地区的这位居民担心,空袭会导致各种有害尘土和气体飞扬,因此为自己的宝宝制造了这辆婴儿车,安装上特别的空气过滤器。这一幕很容易让人想起2013年的北京雾霾天时,一名住北京的外国人给自己的自行车安装了空气过滤器。

这样的发明可谓纵贯古今。2007年就有报道称,一位名为斯特拉·史蒂文森的美国母亲推着出生不久的儿子坐童车外出散步,却意外经历一次令她魂飞魄散的街头枪战。几颗流弹击中了斯特拉的婴儿车,所幸的是,车内的儿子安然无恙。之后,斯特拉为儿子专门设计了“防弹婴儿车”,以后就是机关枪狂轰乱射,也抵挡得住了。



便携式收音机草帽

1931年,美国一位发明者设计了这款物品。对于农场主来说,这还真是一项不错的发明。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代的民众大概非常喜欢收音机,有关它的创造特别常见。还有人专门为婴儿车设计收音机,只为了让婴儿听着收音机广播声入睡。



加长式大篷车

1934年,一位法国工程师制造了这辆奇怪的汽车。过去100多年的汽车发展史中,德国是现代汽车的诞生地,法国则是现代汽车的成长地。汽车充气轮胎的始祖米其林公司以及无数优秀车企和汽车发明家在这里诞生。巴黎云集了各种汽车拉力赛。在当时的法国汽车发明大潮里,这辆汽车只是沧海一粟。

自1896年世界上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诞生后的数十年,有关汽车的发明创造达到高潮,各种奇奇怪怪的汽车面世。人们为了提升汽车的速度,提高驾车的舒适性,扩大汽车驾驶的地理范围,对汽车的车型、车身、车轮开展了无数创新。


创新更如野火,在不同的时间,从世界的不同地方源源不断涌现。有的创新从诞生之初就顽强燃烧。轮子自出现以后,不管是在马车还是汽车时代,都物尽其用。这个世界人口有增有减,时代曾时好时坏,好的创新从未被遗忘,而有的创新却慢慢熄灭了。人类的弓箭制造水平比过去更强大,但通常只在体育比赛里可见。自然的,也没有太多人懂得修造中世纪的攻城投石车。



尖嘴暴风雪面罩

1939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安,曾经盛行过这种预防雪暴的面罩,时髦女郎们也毫不掩饰对它的喜爱。这种面罩用塑料制成,看似薄如蝉翼,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抵挡暴风雪的袭击。

类似形状的面罩还在黑死病席卷欧洲的年代流行过。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传染,头顶戴着厚厚的黑帽,戴上如巨鸟嘴般的面具。他们深信这样的装备可以保护自己免于黑死病的感染。鸟嘴面具常为银制,中空部位塞入药草用以过滤空气。银制长鸟嘴面具也成为那个时代医师的象征。



懒人卧式眼镜

1936年,一位英国妇女早早地就使用上了这款生活神器。70多年之后,它在中国网店上突然销售火爆,原因是它在大陆一档热门综艺电视节目中现身。懒人卧式眼镜原理与潜望镜类似,通过光的多次镜面反射,佩戴者能在仰卧状态下阅读书刊、收看电视。创新发明往往都是懒人的专利,已经有商家为此专门定制近视镜片了。



1936年的“万路通”汽车

这辆汽车配置有5个车轴、10个车轮,号称能适用于各种地形。此刻,它正在穿越一个深达一米,宽达2米的深沟。这辆汽车号称在斜坡上行走也是如履平地。据称,它的时速能达到65公里每小时。

这只是那个时代无数怪车中的一辆。所有新的汽车创造者都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既有号称水陆空三用的汽车,车的正面有螺旋桨,两侧有飞行翅膀,背面有鱼尾鳍装置。也有奇特拉风的轮状汽车,整个车子即是一个巨大的车轮,以滚动的方式行进,时速居然还能达到25英里每小时。



早期的汽车导航仪

从最早的手拿地图,一步步对照着周边地点看,到现在卫星定位自动导航,准确地在各个路口予以提示,汽车导航仪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是1930年代设计,并且在欧洲国家上市过的早期汽车导航仪。它将一个简单的纸质地图安装在车内,根据实际车速来卷动安装好的路线图:当你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可以摆脱大幅的纸质地图,让老爷车拥有导航的功能。


创新的消逝与出现大概难以计数。如果不是这组图片,你可能不会记起1938年的英格兰防毒气婴儿车,也不了解最早的汽车导航仪,更不会注意到懒人卧式眼镜这样一款生活神器的存在。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一个主意开始不是荒谬的,那么它就没有任何希望。”在人类的创新历史上,各种现在看来奇怪、荒谬甚至“无用”的发明层出不穷。正是那些燃烧的、熄灭的、旺盛的、微弱的创新野火,共同带给了我们一个更加明亮的时代。



手枪相机

1930年代的一款柯尔特38手枪相机,当摁下扳机之时,相片就会自动打印出来。左边那一列照片就是它的作品,虽然胶片成像质量不是特别完美,但还算得上轮廓清晰。整件装置仅长4厘米,重170克,据称当初是为了减少犯罪而发明。

好发明总是能传承下来。在中国四川成都市公安局,该单位就对外宣称配有这类手枪相机。从外观上看,它像是一支手枪,只不过枪筒换成了特殊镜头。据该单位人士透露,借助手枪相机发出的紫外光,这种装置能发现一些灯光、阳光下肉眼无法看到的作案现场隐蔽痕迹并清晰拍摄下来。



电暖夹克

1932年,一名美国交警身穿这种电力发热的衣服在大街上执勤,他一边走路一边就能为这件衣服供能。原理很像现在常见的手摇式自发电手电筒,将动能转化成电能。上个世纪这样的衣物发明之时,距电力的大规模使用还没有多久。

这样的电暖衣物至今仍能见于市面。以某品牌用银纤维为导电发热丝的低压电热保暖内衣为例,它比一般的衣物要多上导电丝、温度探头以及相互连接的锂离子电池和主控芯片。保暖内衣最里面一层为贴身层、中间一层为织有银纤维的导电加热层、最外面一层为加厚保暖层;导电丝交织到导电加热层中与银纤维接触,与锂离子电池和主控芯片相连......衣物可反复充电使用。



木质泳衣

1929年,华盛顿 ,四名年轻女子觉得可以利用木头的浮力,使游泳变得轻松点,于是穿上了古怪的木质泳衣。70年之后,另一款著名但也更具科技含量的泳衣——鲨鱼皮泳衣,开始名震游泳界。在悉尼奥运会上,澳大利亚选手伊恩·索普穿着这种模仿鲨鱼皮肤制作的高科技泳衣,一举夺得3枚金牌。2009年后,由于高科技泳衣层出不穷,国际泳联一度决定禁用此类泳衣,并要求“泳衣材料必须为纺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