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博士为我解惑

 tigerelax 2016-02-01
               最早进入梁博士的群是“学米三年级“,当时,我正在如何教女儿学习数学发愁。数学对我而言,一直是一个太神秘的王国,我知道它很重要,但是十二年的数学学习(小学、初中高中)使我最终在菜市场也算不过那些卖菜的,并且让我觉得数学的用途也就止于此(如果不从事与数学相关的职业),它的重要性在哪里?我仅仅只能停留在,我知道它很重要这个抽象的概念之中。
      在家教育,开始教女儿学习数学,使我再次想要了解数学的奥秘。为此,我买了些书,想要从我所能理解的途径去接近数学,如《折纸与数学》、《数学的语言:化无形为可见》……,我也调查国外的其他一些数学教材……由于时间有限,最重要的是,这些书籍不能及时回答我当时面临的紧急问题: 如何帮助正在学习加减乘除的女儿?(我女儿正在学三年级的新加坡数学,基本这些内容。)所以看到与数学相关的讨论就比较关注,这就是为什么我很快加入学米屋的原因,在这里,因为梁博士的引导,我对终于对数学有了点认识,可以说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具体来说:


1.  加减乘除阶段:孩子理解的基本概念之后,就需要多练习,反复复习,形成记忆。(话说,我个人在数学学习上就是缺在这儿了,学过,但始终没有形成数学记忆)也是感谢梁博士,研制并且让大家免费使用的”学米网口算国“女儿目前一直在使用网上的口算国,的确是有一些提高。

2. 拨开奥数的迷雾:我以前也不知道,怎么看待奥数。知道不能盲目学奥数,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还在学?自己也买了奥书的书来看,发现很好啊,感觉是一种思维训练,好像把数学变成了很难的游戏。训练思维,应该用!但是女儿的时间好像又不够,每天课本的作业及时完成就不错了,怎么办?梁博士的观点是:如果孩子没有完全掌握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就不要急于让孩子去学奥数!如果孩子轻松掌握所学知识,那就可以去学奥数。这个观点让我看到,奥数在孩子学习中应当有的位置,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当前立即作出决定,目前先不学习奥数。

3.学习要结合三点:兴趣、学习、运用。家长要多关注所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系。此外,孩子们最大的兴趣就是玩!在孩童时期,学习的运用最大就体现在“玩”上,如果所学的东西让他能玩,那就是对他太有用了!
      我家女儿也是在梁博士的介绍下,开始和爸爸用扑克牌玩24点,有一天,自由时间就一直拿着四张牌,在那里想,在这个过程中,她告诉,要是有三张就好了,因为她用其中三张牌算出了好几次24,并且她还把这些写到本子上……
      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她在思考,并且大脑在作各种加减乘除,这个过程难道不是很多练习册上想让小学生完成的作业吗?通过这种玩的方法,女儿会主动地、积极地、以各种方式、努力地去学习,她还在这个过程中,对游戏规则提出质疑,如果抽出四个1,那这还能玩吗?(这个需要问下梁博士,一直没机会问)思考,能让学生开始思考学习内容,并且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这就已经是主动的学习了。

4.  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同样重要,有时甚至过程比结果还重要!看到一道题,最重要的不是急着教孩子怎么把答案算出来,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探索,这个过程就是训练大脑的一个过程。同样,以玩牌为例,如果你直接教孩子怎么算出24,而忽略过程,那么其实剥夺了孩子的思考,而正是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很多东西。忘记说了,上面说的那四张牌,我家女儿最终也没算出24,但是我看到她在那个思考的过程中复习了很多与加减乘除相关的内容。

5. 基础教育,(也就是我认为的小学初中阶段的通识教育),都是必须掌握的,已经少得不能再少了……我觉得初小学阶段学校要求的基本技能,是在家学习孩子也要学会的,在此专指语文、数学等各学科所要求的基本技能。我认为:达到这些技能的一个目的就是将来孩子,可以在此基础上有自学的能力。有了通识教育的基础,孩子才可以在某个特定的方向重点发展。在家教育的孩子往往会比学校孩子更早地开始发展自己的专长,这是好处,但一定不要忽略基础教育或通识教育,否则,以后将会防碍专长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6. 教材不是重点,学生才是重点。(我补充一点,老师也是重点,特别是在家教育的家长)这点我在教孩子学习历史和英语上深有体会,孩子小的时候,我调查购买过好几种教材,Abeca,sonlight, Rod and Staff,Charllot Mason……但最终发现,适合我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女儿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用的!并且,方法很重要,有了方法,教材就成了工具;没有方法,就会成为教材的奴隶。
     这些我早有体会,但是到了数学,我最关心也是什么教材最好,还记得一进学米群就问梁博士这个问题。为什么,因为我不懂数学,不懂数学的方法,根本对数学没有一点点自信。目前的思考是:数学思维不是哪本教材能教出来的,而是活学活用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来的。教材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老师和学生。现在我们坚持使用新加坡数学,还在学习过程中,但是作为家长,我对数学有了点点兴趣。

7. 让孩子成为上帝想要成为他的样式:尊重孩子的独特性,适合孩子和家庭的就是最好的。

8. 终身学习者:让是我一直倡导的,在家教育的家长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否则在家教育很难长久,或者就丧失掉很大的乐趣。梁博士就是“终身学习”的一个榜样!

9.未来的学习方式:要做好学生,首先要愿意学,这谁都知道。但如何把不同的学生放在一起,互相学习呢?这是一个历史上不曾出现的事件,我这一次要尽力做到。如何做呢?很简单,把志趣相同、程度相似的人编成一个班。形成同频共振效应。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的“校长”会被下课,被降级。”

      我个人认为,将来大学很多层面(特别是纯知识传递层面)都可以被网络取代,但上大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遇到“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学习这一点,大家面对面,从智商到情商全方位的学习无法取代。
         也很想看梁博士如何实现这种学习……

10. 习惯和本能:通过所做的一切形成习惯。

11. 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以下为聊天记录)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很多时候,对孩子的最好教育,这三条就够了:1.以身作责,示范;2.耐心;3.等待。——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有心学习,正是。这是我昨天说的第二条,愿意终身学习的家长。。。孩子在这个环境中,也自然愿意终身学习。教育,不是复杂的事,用心去做即可。每个人展示真实的自我,倾出自己的全部,就可一步步向前迈进没有万能钥匙,没有灵丹妙药。教育是过程,探索和走弯路。知识不再是竞争力的后现代,我的孩子怎样才有真正的竞争力?就是要有独立的思考体系,整合知识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没苦可言了,就创造机会吧,比如爬山,走十个小时山路,感受到山顶的喜悦。搞懂一样东西(不管是数学还是物理)一定要能沉下心来,专注地思考,这有点儿像在没头儿的山路上行走。要能吃苦。然后,去体验搞懂后的喜悦。当孩子对那种特殊的喜悦有了自己内在的需求和追求,家长就可以大大放心了。

12. “判断对不对,起作用的是价值观与处世原则。”这句话应该也是梁博士说的,由此我想到了,我以前在一家教育机构担任课程助理时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基督化的教育,这个问题很大,也有人从很多方面去谈。我思考的一个焦点就在于,在某个专门的领域,具体到像“数学”这样的领域,有时很难“分辨出”基督化教育或非基督化教育,大家都要学习加减乘除,什么是基督化的数学教育呢?这个问题困惑我很久,但我的思考是有一个答案的,当时我很激动,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如下:
             知识若是孤立起来就没有不同而言,它只是一个静止的工具(加减乘除等等一切数学规律对信主和不信主的人一律平等)。但人类的知识从未如此,人类获得的知识从来都在关系之中。而正是在关系之中,心存基督之人的知识就与那些未识基督之人的知识显出了不同。获得知识首先是为了认识上帝,认识他所创造的世界;其次,获得知识是为了彼此服侍,以基督的代言人在基督里完成救赎。这样,学习最终不会是骄傲或傲慢,知识也不会成为学习者的偶像。我们总会谦卑地知道:我们所学有限,所知有限;惟有上帝全知并且无限。我们的信念和盼望就不会在我们所知道的,而在我们永远无法测透其爱长阔高深的上主那里。这样,当我们在未知的领域探索时,却仍然可以充满勇气,满怀信心;当我们有所不知时,也不至于沮丧失落;因为我们明白,知识不单单是知识,而是处于上帝和我们的关系之中。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或所看到的碎片最终都会因着上帝的护理而成就他的美意,那将会是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时刻!这样,当我们获得了他人未有的知识时,也不会引以为傲;相反,我们会带着我们已知的一切去服侍我们所在的群体、社会和时代。因为我们明白,知识不单单是知识,而是处于我们和自然、我们和邻舍和整个人类的关系之中。这是一个长久而艰难的过程,因为“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这样,当我们的同行者走在我们前面,我们也不会嫉妒担忧,因为他们若心存基督,那么知识、权力和金钱在他们那里就是安全的,因为他们会善用他们的恩赐来服侍。最终,每个人都会合乎中道地看待自己,基督化教育的核心不在知识(或者各种教材)而在掌握知识的人。


             之所以在这里分享这段话,就是因为我在梁博士身上看到了我多年前在理念上所理解的真正的基督化的教育。我与梁博士素未谋面,完全不认识,我只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专家并且信主!但是就这样一位陌生的专家,看到我急切的需要,就在百忙中主动与我沟通,并且真正实际地、不为任何好处地、用他的专业知识切实地帮助到了我这一个“小子”,还继续甘心乐意地服侍我们这些在数学上软弱的肢体。我想梁博士,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什么是基督化的教育,这也是对我的一个解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