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炮儿建筑师王刚深入解读高迪的米拉之家

 caihs 2016-02-01


高迪AntoniGaudi i Cornet,毫无疑问是个疯子!但世界上大多数奇迹都是由这样的疯子创造的,值得庆幸的是,上帝让他以建筑师的身份出现而不是商人或是政客。




位于巴塞罗那扩建区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acia)上的米拉之家(Casa Mila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栋私宅,这栋6层高(另有一层阁楼和一个夹层和一层地下室)的建筑占地约1323平方米。当年,富孀Roser Segimon改嫁给巴塞罗那地位显赫的商人Pere Mila,身为加泰罗尼亚土豪的夫妇俩出于地位与名望的考虑,在参观了巴特罗公寓(Casa Batllo后激动的邀请当时最有名的建筑师高迪,希望他能给自己打造一所无与伦比的住宅。



CasaMila1906年开始动工,那一年高迪54岁。新住宅历时艰苦的6年才宣告完工,但夫妇俩对这惊世骇俗的新家并不满意,嫌它太过雄伟巨大,显不出贵族的矜持与典雅,尽管如此,米拉之家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还是幸运的保留到今天,并于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高迪作为加泰罗尼亚新艺术运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师,他的格言是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




高迪接受米拉先生委托的条件是要有充分的自主权。因此在米拉之家动工之初,可怜的米拉先生看不到任何图纸更没有表现图或模型甚至没有预算,常常焦躁的徘徊在工地上,直到有一天高迪动了恻隐之心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草图,告诉他:这房子将会像巴塞罗那周围的山峰那样雄浑秀丽……于是有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由石头打造的像海浪像山峰像树干像花草般的伟大的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的内部有两个呈8字形的采光中庭,因此每一户都能靠两侧通风采光。波浪形的外观、超现实主义的雕塑一样的屋顶,让我们随处可以看到鬼斧神工般的自然元素,仿佛房子是直接雕刻而成而不是建造出来的。这座被世人称为La Pedrera(采石场)的建筑深受当时西班牙“新艺术运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风行于欧洲的一种美术工艺的样式,以自然之曲线为其特色)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



大楼共有九个自然层,最下层用作车库,夹楼层为入口,二楼为主楼层,是米拉夫妇居住的地方,三到六楼是供出租的住宅,共有260平米到600平米不等的14套公寓供出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现在还有两家租户居住在立面,三十年前签订的租约还没到期并以缓慢的通胀比率提升着每年的租金,Caixa基金会虽然若干年前买下大楼并整修之后对外接待游人,但不得随意打扰这两户幸运的人家。顶层阁楼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现在作为陈列室攻游人参观,里面详尽介绍了整个建造过程。高迪说过:房子也应该像贵妇一样撑一把伞。



最迷人的当然是起伏不平有如山峦般的屋顶,屋顶设有天窗、6个楼梯疏散口、2个通风口和30个形状各异的烟囱,楼梯间立面还暗藏着水箱。这些形状各异的突出物有的像是队列的古罗马士兵,有的像是巨大的史前怪兽,或是螺旋体的某种生物,总之人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去揣摩大师当初的脑电波。




大楼主体的结构方式为框架结构,因此所有墙体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自由而浪漫的曲线随之充斥着从地面到天棚的各个角落。建筑顶部夹层是一个由270块不同高度的抛物线组成的脊椎型砖肋拱,使得大楼的屋顶起伏不平。外墙面由石灰岩石块雕琢而成并由曲线的钢构件固定,石材形成的曲线充满张力、崎岖不平,充满了浪漫的自然主义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室内的门把手都是高迪亲自设计的,秉承严格的人体工学形成的五金件现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工艺品来出售。



而高迪对于光线的运用可谓是出神入化,硕大的落地窗和顶部光线的组织让整个大楼都充满了温馨而自然的氛围。



虽然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高迪是伟大的艺术家而充满了无尽的浪漫主义气息,但米拉公寓在面积的合理分配与使用率上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建筑师极其深厚的功力,结构与通风上巧夺天工的处理让我们不得不折服于建筑大师运筹帷幄的能力。我们相信,能够充分驾驭技术的建筑师才能最充分的发挥艺术上的创造力,才能出现鬼斧神工般的建筑作品。只有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理解圣家族教堂这样空前绝后的建筑能够出现的逻辑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