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南宁讯(记者甘宁)9月2日清晨,一件通体漆黑的国宝级瓷器在经历了34个小时的长途运输后,从陕西铜川运抵南宁。9月5日,它将在广西博物馆与耀州窑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陕西铜川耀州窑精品陶瓷展”上亮相。记者在展品箱启封之际,抢先一睹这尊国宝级文物“黑釉塔式罐”的真容。
据耀州窑博物馆方面介绍,此罐是1972年被世居于黄堡耀州窑遗址区的村民挖红薯窖时偶然发现的,罐体奇异的造型和浑厚的黑色震惊一时。这尊将印度佛塔建筑和中国方亭风格融合一体的瓷罐,来自一个文化上兼收并蓄的时代——1000多年前的唐朝。
记者看到,“黑釉塔式罐”高51.5厘米,底座是一个中国方亭式的建筑,四面各有坐佛、飞鸟、托塔力士、兽头、花卉等捏塑;底座之上盛开12瓣莲花,花蕊中托起圆圆的罐腹;罐腹上就是模拟印度佛塔制成的罐盖,好像七重相轮自下而上、由大到小重叠;最有趣的,是罐盖顶端还坐着一只手搭凉棚的猴子。文物专家指出,此罐应该是为存放高僧舍利之用。
据介绍,“黑釉塔式罐”在烧造工艺上难度相当大,因为它是方圆结合,而且由近20个造型零件组成,如果在罐腹和底座的连接重心上差之毫厘,整个罐体就会在超过1200摄氏度的窑温下坍塌或倾斜。如此精湛的制瓷技术,令当今的陶艺家也叹为观止。
耀州窑博物馆此次来广西免费展出,带来从唐宋到明清的瓷器精品187件(套),包括了唐三彩、五代天青瓷、宋代刻花瓷、金代月白釉瓷、元代白釉黑花瓷等多个种类。
照片说明:
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罐”。今报记者甘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