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笔法“跳”是说折笔,“挫”是说转笔,一方一圆。第四行“背”字偏旁“北”,三个逆翻挑笔(参见2015.11.25微信《书法的“笔顺图”》)非常精彩,在方圆之间,笔法没有“跳”,只有“挫”。“候”字上头的点,就是迅猛的一点,从长竖脚底拉起来,拐弯重力顿下又绞锋奋力挑出,接着反旋写下横。“试”字的言字旁,接上点绞挫后写短横。最精彩的是“彦”字,撇画反挑拉起,请看挑与接的两个浓墨的尖尖,多么精准,再看淡墨连续五个左右绞转的挫笔,左旋右转的墨色那么迷人,与左撇对比,体势和谐,神采飞扬,堪称字势的极品。 我们都知道“绞转”,这是重要概念。有些笔法是“绞挫”,关键在“挫”,行笔速度快、转急弯,猛力一下一上绞锋。米芾《珊瑚帖》中的“题”字,右上凌空取势落下的横,挫。《临沂使君帖》中的“髦下”之“下”字的第一点,挫。《值雨帖》中的“为如”二字的连笔,委婉的挫;“充”字末笔一点,“防”字右上一点,猛烈的挫。细看“防”字一点的笔势,看出锋,不盯着眼睛看,看不出来。出锋接下旋,挫才能这样出锋,这样出锋才有漂亮的下旋。 米芾“挫”笔源于王羲之。草书《初月帖》中的“诸”字,言字旁草法一竖笔拉起,连着写横,实际上成为一点,挑、绞挫、挑,接竖笔,这是优雅的挫,晋人的妙笔。《初月帖》是双钩墨填,填的如此精微,令人感叹,什么是敬畏之心!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