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年柴米油盐装进账本 翻看账目想起生活点滴

 年年有于674 2016-02-01

27年柴米油盐装进八个账本

83岁的巩文海每天记账已成习惯,翻看账目想起生活点滴

27年柴米油盐装进账本 翻看账目想起生活点滴

巩文海现在仍然用算盘算账。

潍坊新闻网2月1日讯 您家有账本吗?您有记账的习惯吗?家住奎文区张面河小区83岁的巩文海,用自己的耐心与毅力,27年来坚持记录家庭每日开支,小到买菜、买馒头的花费,大到国内外热点事件,事无巨细,记录在册,承载了满满的回忆,更是成为教育后代的活教材。1月31日,记者来到巩文海的家中,翻看过去的账本,听他讲述记账背后的故事。

至今仍用算盘,盲打就能把钱数算出来

1月31日,记者来到巩文海家,他从卧室的衣橱里拿出了几本记账的本子,这些是巩文海记了27年的“生活账”。翻开账本,每一笔开销都精确地记录着:买了什么、买了几斤、水电费缴了多少、又添置了哪些大件……

“这些用红色标注的数字,是每个月支出的总钱数。”巩文海说,每到月底他就算出当月的总支出,年底还会算出这一年的总支出,一点也不马虎,“我年轻时做过统计员、计划员和会计员,算账是我的老本行。”

卧室里的书桌,就是他每天记账的工作台,一支笔、一副眼镜、一本账本、一把老式算盘就是全部的记账工具。“我不用计算器,拨弄算盘就能把账记好。”说着,巩文海拿起算盘,开始打了起来。手指飞舞,算珠噼里啪啦地响,巩文海不用看算盘,盲打就能把钱数算出来。

巩文海从1989年开始记账,账本已经记了八个大本子。在2014年的账本里,有特殊的一页,从记账开始,每一年全年的总消费都记在这里。从1990年全年消费3840元,到2015年全年消费50940元,这其中生活水平的提高,巩文海心里比谁都清楚。

“我和妻子的退休金都提了好几次了,跟过去比,现在的生活真是非常幸福。”巩文海看着账本里密密麻麻的记录感叹道。

关心潍坊大事小情,就关注潍坊新闻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fnews001)!

27年柴米油盐装进账本 翻看账目想起生活点滴

巩文海在查看电表数。

每月存60元,攒了两年终于买了台冰箱

巩文海在翻阅这些账本时,思绪也跟着这些账目回到过去。“你看,1990年6月,这里写着一行字‘冰箱除霜’,那个时候我家刚买上冰箱。”巩文海说。

上世纪80年代,巩文海和妻子两人每月的收入一共只有274.9元,却承担着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开销。“那时候工资很低,生活也很拮据。”巩文海说,工资常常花不到月底。

“1987年,不少朋友、同事家里都有了冰箱,我们全家都非常羡慕。”巩文海说,“我和妻子商量,从两人每月的收入里拿出60元作为存款好买冰箱。”

节衣缩食了两年多,自己的几个孩子也“赞助”了一部分钱,巩文海终于攒下了1900元。“那时一台冰箱是2100元,还差着200元。”巩文海说,最后他向妹妹借了200元,在1989年的夏天,托人买了一台前苏联生产的进口冰箱。

“当时买冰箱的钱和借妹妹的钱,我都记在了账本上。”巩文海说,看着账本上记录的“冰箱”,就会想起攒钱时那段辛苦却又开心的日子。

27年柴米油盐装进账本 翻看账目想起生活点滴

巩文海的八个账本。

生活琐事及天下大事,也都记在账本上

巩文海的记账本,除了记录每天的支出,无论是国际国内大事,还是家庭生活琐事,也能在这本子上看到。

在2014年的账本日记里,1月份记录了很多,本子上分为五列,老大、老二一直排到老五。“春节前,家人给我们老两口带的礼物,我也逐一记了下来。”巩文海说,“老大带了花生油、高级香油;老三女婿给了500元钱,肉馅4斤,馒头20个。看着自己记录的这些内容,就能回想起当时过春节时的情景。”

2014年1月份账本的左侧一栏是本月预计消费,右边则是具体到每一天所做的事情。巩文海告诉记者,以前他习惯每天写日记,后来因为手总是不停颤抖,没法写很多字,从2014年开始,每月月初,他都会将这个月预计要做的事情及花钱的项目记在账本上,已经做完的就用笔划掉,并把每天发生的事情都简单地记在账本上。

记者偶然在账本上发现了“飞机消失”四个字,对此感到非常纳闷。巩文海解释说,这是2015年3月8日那一天,马航MH370“消失”了,这件事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他就把这件事写进了账本里。“账本不只是记录家庭琐事,每天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也都会记在上面,日后翻阅的时候,都能回忆起来。”巩文海说。

27年柴米油盐装进账本 翻看账目想起生活点滴

账本上记录的是1990年以来,每年的总支出情况。

账本成教材

教孩子节俭

翻开记账本,过去发生的事情就会像过电影一样呈现在眼前,老朋友、老同学的生日以及好友去世的时间等等,通过查看账本,巩文海都能回忆起多年前发生的许多事情。

不喜欢看电视剧的巩文海,日常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记账和看新闻。“脑子得一直用着,不用不行,一天不记就难受。”巩文海告诉记者,记账已经成了他的兴趣爱好,“因为喜欢,一点也不觉得麻烦,更是没有落下一天的账。”

一本本厚厚的账本,不仅是对家庭生活点滴的记录,对于他的家人以及周围的人也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成为教育后代的活教材。

“现在生活好了,更要珍惜和节约。”巩文海对记者说,每当家里来人,谁把水龙头开得大了,谁忘了关灯,他都要提醒。

马上就要到春节了,巩文海已经早早地给孩子们准备好了压岁钱,并在每一个红包上写上了激励的话语。

巩文海说,只要有机会,他就会给孩子们上课,让孩子们看看这些账本,讲述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了解当时的日子是多么艰苦,教育他们一定要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不浪费粮食和水电,不能忘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现在,孩子们在他的影响下,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好日子就是这么过出来的。”巩文海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记者 张洁 张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