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政治——以色列的阿拉伯语现状以及语言断裂背后的社会鸿沟

 skysun000001 2016-02-01


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编者按: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设定官方语言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语言政策的差异化,正体现了民族政策的差异化。以色列在其1948年《独立宣言》中强调了自己国家的犹太属性;然而,它在设定官方语言时,却同时保留了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这样的选择值得深思。


文 \ 詹舒才


图文编辑 \ 程安祺

 

一、作为民族政策的语言政策


语言从来都不只是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自然语言,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属性表达的生动载体。对于一个单一民族国家的语言,官方语言的选定显得毫无悬念;但是对于一个拥有多种少数族群的国家,官方语言的选定则相当大程度上是一国内外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


少数族群的语言是否能得到尊重和应有的保护,通常揭示了该国少数族群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的程度。共同的民族语言,通常代表着共同的民族历史情感认同和类似的经济生活方式;因此,它常常被视为民族性的一个强烈特征,以及加强民族认同的不二工具。



拿撒勒城是一座包容了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古老城市,也是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人聚集的城市

图片来源:pikiwiki.org.il


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政策都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设定官方语言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语言的政策差异化,体现的是民族政策的差异化。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制定相关的语言政策,选择相关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一个国家多种分裂的差异化社会现状的审慎之举;另一方面也是政府为维持社会稳定,而在民族政策方面所作的求全之策。


中东地区的重要少数族裔德鲁兹人,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长期被各国统治者视为顺民,他们从未谋求过像库尔德人一样建立自己的国家。而在库尔德人追求独立建国的不懈努力中,库尔德语作为民族认同的维系纽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阿尔及利亚在建国后将阿拉伯语规定为唯一的官方语言,这一决定遭到了当地的柏柏尔人的强烈反对。经过多年的不断抗争,占据阿尔及利亚六分之一人口的柏柏尔人终于在2002年成功推动政府将柏柏尔语添加到宪法规定的国家语言中——这被誉为是推进阿尔及利亚民族团结的重要一步。可见,语言作为一项重要的个人和民族认同因素,以及一种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互动基础,其作用早已为世人接受。


当然,在一些国家,比如比利时、瑞士等等,多种语言作为官方语言和谐共存的例子也并不鲜见,这样的双语或者多语种的共存也是一种社会民主的体现。多种语言的共存常常出现在社会中几种不同语言实力相对接近的状态下,多种语言接近平等的社会,代表着各个部分都获得了相对合适的代表权。


而这样的社会本身就是一种多方合作型而不是一方主导型,所以不存在从中挑出有限数目的某些语言作为官方语言的选择难题。但即便是加拿大这样的双语国家,法语区由于保持较高程度的自治,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隔阂。

 

二、以色列的官方语言抉择


以色列,因其不太容易被归入到现存任何民主政体中的地缘历史文化特殊性,而成为了比较政治学中一个尴尬但有趣的案例。从它在官方语言的选定中,我们也能发掘其特殊性。


以色列在1948年《独立宣言》中确立了国家属性:以色列首先是一个犹太国家,其次才是一个民主国家。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以色列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犹太人聚居区。根据 2014 年年初的最新统计数据, 世界犹太人口总数为 1390 万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1.96‰), 其中以色列的犹太人口为 610.3 万, 占 43.9% , 美国的犹太人口为570 万, 占 41% 。


从拥有犹太人口的数量看, 根据 2013 年年初的统计数据, 特拉维夫已超越纽约成为世界上犹太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在世界犹太人口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 以色列占据四席 (特拉维夫、 耶路撒冷、 海法、 贝尔谢巴), 其中耶路撒冷与海法分别位居第三、第四。 这些数据印证了以色列的犹太属性。


正是这种犹太国家的属性让人对这个国家的语言政策的自由和灵活性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是,也正是这样一个犹太属性的国家,却保留了两种官方语言: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其中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引人深思。在建国初期,以色列的语言政策本身是沿袭巴勒斯坦在英国委任统治时期的基本框架。


在1948年,以色列做出决策,从官方语言中删掉了被以色列人认为是殖民者语言的英语。(然而对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来讲,谋求在这片土地上重建犹太国的以色列犹太人也是殖民者。)当然,由于后期的犹太移民来自全球各地,在这些移民接受希伯来语教学,掌握流利的希伯来语之前,英语在以色列社会有着较高的通用度。


尽管一开始就明确的了国家的犹太属性,以色列却并没有将希伯来语设定为唯一的官方语言。而尽管以色列的建国遭到了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建国后迅速爆发了和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其依然没有试图将所谓敌人的语言“阿拉伯语”从官方语言的名单中删除。从这一点上来讲,以色列的犹太社团,在语言的制定上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政策。


以色列北部约克尼姆的一处学校里,一名来自喀布尔的老师在孩子们上阿拉伯语课。

图片来源:vosizneias.com

 

三、阿语困境


毫无疑问,从官方政治层面,以色列给予了阿拉伯语政治层面上完全的平等权。但是从官方层面宣布某种语言成为本国官方语言仅仅是第一步,具体对语言的保护性政策的实施和践行程度都是同等重要的考量标准。而且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承认一个语言作为官方语言,承诺尊重该语言和相关语族,并不一定代表这门语言是一门真正“活”的社会语言。


我们无法否认的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的对少数族群的政治文化压迫,这种压迫和不平衡相当大程度上会体现在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里,少数族群语言本身的存活都是一个很艰难的问题,若谈及保持语言的活力则更是难上加难;而以色列作为一个社会分裂和断层十分明显的国家,这一点体现的更加明显。


以色列的通用阿拉伯语(黎凡特阿拉伯语中的巴勒斯坦方言)由于长期处在一个希伯来语主导的社会语境中,对最新科技发展方面的一些词汇和表达出现了缺失现象,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被削弱,严重影响了阿拉伯语的使用程度和范围。


在笔者所在的希伯来大学,偶尔能见到以色列阿拉伯人之间用希伯来语交流,当笔者追问其中原因时,对方表示,在本地阿拉伯语方言中,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所以转而使用希伯来语。这种现象并不是非常常见,但是确实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阿拉伯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还体现在希伯来语才是实际上以色列唯一的官方语言这一点上。在关于以色列的《独立宣言》是否应该发布阿拉伯语版本的讨论中,有着“以色列国父”之称的本古里安则表示:没有人反对使用语言的自由,但是我们国家的语言首先应该是希伯来语。即便到现在,以色列依然算不上是一个标准的双语运作政体。


以色列政府的相关条例法规,通常是以双语版本存在的。但是实际上,阿拉伯语版本的出版和和发布,和希伯来语的版本并非同时;更有甚者,是在希伯来语版本发布一年之后才予以公布。同时很多官方文件表格的版本并不提供阿拉伯语版本下载;一些官方网站的阿拉伯语版本只停留在首页,点进二级界面之后,又会跳回到希伯来语界面。从这一方面来讲,阿拉伯语作为官方语言,可谓形式大于内容。


当然,邮票,货币,以色列身份证都是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双语版本,然而以色列护照这种对外宣示国家性质的重要文件,却只有希伯来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类似于此的软性弱化阿拉伯语的地位还体现在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机场:该机场仅播放希伯来语和英语音乐。


在以色列境内,大部分的指示路牌,直到1980年,都是希伯来语单语版本,80年代后期,阿拉伯语的指示牌才开始出现。但是即便是多语种同时出现,希伯来语总是位于第一位,其次才是阿拉伯语或者英语。


一块以色列警示牌,上用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英语警告路人前路通往巴勒斯坦统治区

作者摄于以色列

 

由于以色列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巨大的族群差异,以色列的基础教育存在两套不同的体系。阿拉伯人从小学高年级起,开始每周接受4到5小时的希伯来语课程,课时等同于阿拉伯语标准语教学。


同时,进入中学后,阿拉伯学校中的标准语教学就趋于弱化,而希伯来语教学被进一步加强。同时因为希伯来语是以色列主要高等教育机构的使用语言,以色列阿拉伯人如果想要接受高等教育,则必须掌握希伯来语到达母语程度。


但是反之,犹太人的教学中,不会安排任何阿拉伯语相关的课程。这样一来造成了社会上,几乎所有阿拉伯人都会讲希伯来语,但是会讲阿拉伯语的犹太人则寥寥无几。这种语言的隔阂毫无疑问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断裂。


近年来以色列境内的新闻媒体发展迅速,但是即便如此,也无法抗衡本地相对质量较高、制作精良的希伯来语媒体的话语主导权。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阿拉伯人通常会转而关注巴勒斯坦相关母语媒体的宣传,而双方的宣传,在核心利益上存在重大的在分歧,这种分歧,反过来又会渗透进整个以色列阿拉伯族群,降低他们对以色列的认同感。


同时,由于以色列的劳工政策,相当多的社会基础性服务工作都是阿拉伯人在从事,如果希望从事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作,则必须学习希伯来语。这样就人为建立了社会上的语言等级,将同是官方语言的阿拉伯语放在了一个不利的位置。


以色列街道上,一块路牌上的阿拉伯语被人刻意涂抹掉

图片来源:www.haaretz.com

 

那么在阿拉伯语被明显边缘化的情况下,以色列为什么要保留阿拉伯语作为一官方语言之一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外交需要和国际政治的宣传。以色列作为一个民主政体,按照原则保护全体公民的言论自由,所以,相当大程度上,以色列将阿拉伯语制定为官方语言只是为了表达国家对个人言论自由等基本人权的保护。


在阿拉伯国家环绕的中东,设定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也有助于解构外界对以色列打压当地阿拉伯人的负面形象,为国家争取舆论空间。如今,以色列一直对外宣称以色列阿拉伯人比起加沙地区哈马斯政权领导下的阿拉伯人和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统治下的阿拉伯人享有更多的民主和更加透明开放的社会上升渠道。


其次是对既成现实的理性化处理和国内政治的考量。目前以色列境内阿拉伯人达到171. 9 万,占到以色列总人口的20%;同时,阿拉伯人还保持着相对较高的生育率。按照目前的阿拉伯人的生育率,到2020-2025年间,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占以色列人口比重会超过50%,将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这样数目巨大的人口,是国家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即便是在以色列政治生态明显右倾的当下,在以色列阿拉伯选民近年来的投票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阿拉伯人依然是任何一个以色列政党都无法忽视,并且希望积极争取其选票的一个族群。


所以,以色列保持阿拉伯语作为官方语言,只是一种基本的尊重言论自由等基本人权的表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将其作为一种官方语言。这种自由不是出于对阿拉伯群体的尊重,而是出于对个人言论自由的尊重;这种自由正是使以色列得以立国的合法性来源之一。


最后笔者想套用 《动物庄园》中的一句话结尾:所有的语言一律平等,但是有些语言比其它语言更平等。

 

参考文献


The Challenge of Survivability of Democracy in Deeply Divided Societies.

AyeletHarel-Shalev,Tel Aviv University .


版权申明
本文为中东研究通讯研究团队原创,如有意转载或引用请与中东研究通讯微信公众号(MenaStudies)联系。


中东研究通讯
中东研究通讯关注中东研究前沿,定期推送优质的中东知识、最新中东研究以及中东资讯,服务各阶层大众,欢迎各界学人关注、指正与批评!也欢迎合作与投稿!
投稿联系:duanjz14@mails.tsinghua.edu.cn
微信号:MenaStudi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