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寒天气,松门紫菜养殖户很“受伤”·台州日报

 小木舟 2016-02-01

  本报通讯员江文辉文/摄    

  

  1月30日,小雨转阴,温岭市久经紫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坐不住了,他们组织了10多艘紫菜采割船,赶到离松门镇木耳山闸2.2海里的隘顽湾扁屿山附近,抢收新鲜紫菜,争取把严寒天气造成的减产损失降到最低。

  温岭市久经紫菜专业合作社去年在这片海区放养了600亩紫菜,由于是第一年养殖紫菜,总投资达到450万元。自去年11月上旬采割第一茬的新鲜紫菜以来,他们已经连续采割了四茬。

  当天上午10时20分许,海面上下着小雨,笔者与合作社负责人一起搭乘小船来到紫菜放养区。只见这里插着密密麻麻的毛竹,呈四方型,海面上,漂浮着许多黑色网帘,社员们穿着雨衣雨裤在忙着采割紫菜。

  “损失挺严重的。一些成熟的紫菜,出现了烂叶现象,随着潮流及海浪涌动,从网帘上脱落。你看这个网帘,已经没剩多少紫菜了。”合作社社长莫墩华指着一张紫菜网帘说。

  顺着他的指引,笔者看到一艘采割船正将一张紫菜网帘拉上来。网帘上,黑黑的紫菜比较少。尽管这个网帘也是通过紫菜采割机采收的,但真正掉入船上的紫菜并不多。

  莫墩华说,紫菜采割船不同于其他船只,一艘采割船能承载三四千公斤的重量,一般情况下,如果紫菜生长旺盛,一艘采割船在1.5个小时内即可满载而归。但现在产量明显减少,装载同等重量紫菜所花费时间增至2—3个小时。

  “就今天的采割情况来看,亩产损失400公斤左右,按照现在收割价6.4元/公斤算,600亩的紫菜,至少损失150万元。”莫墩华说。

  他说,这段时间的天气都不是很好,如果再推迟采割,紫菜会烂得更多。而海上作业不同于陆地,还要考虑涨退潮时间,所以他们只好冒雨采收。

  当天午后1时左右,10多艘紫菜采割船都陆续回到木耳山码头。来自温州的客户已经早早在那里等候。“我们从12点半就开始在这里等了,还带来了吊机,相比前几茬,这一茬的采割时间用得更长,产量也不及前几茬。从温州以及松门的龙门一带紫菜养殖户反馈的情况看,今冬严寒天气对养殖户造成的损失还是蛮大的。”紫菜贩销户陈先生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