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0922

 勇狭 2016-02-01

“正行”与“正业”
我们每个人,生老病死就像荡秋千,生命的秋千,其实就是开阖。跟着天地的大节奏,与万物一起升降浮沉,开阖进退。
生命力强一点的,可以去航海、环游世界,那是个大秋千;生命力弱一点的,在小心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也要跟着大节奏一起荡。
但不管你是大英雄,还是小凡人,生老病死是躲不开的,对于病来说,医生的作用是什么?不是把眼光仅仅关注在把“病”消灭掉,重点是要关注在荡秋千的节律不要被破坏,病呢,只要把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要让它破坏荡秋千的节奏就可以了。只要秋千能荡下去,生命的节律自然会把病带好,这种调整是很安全的,不会拆毁整座大厦。
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有病就要治,不停地治,一直治下去。因此,病人甚至整个家庭会完全忘记正常的生活,没有运动,没有生活,没有娱乐,没有恋爱,废寝忘食,什么都没有,只剩下整天跟病魔作斗争。
这是什么?失常。也就是说你的秋千正在人为地停摆!这种情况,即使你有资源,能找到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也是没用的。一个人要康复,必须进入真实有序的正常生活中,与万物共浮沉、互交感的状态里,才能把病慢慢化掉。
所以关于养生和调理,真正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去找让自己安心和舒服的状态。健康人也是这样,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与合适的人,以合适自己的方式,来做合适的事,这个就是养生。佛法里叫“正行”“正业”。
2007年我在上海讲中医课,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台湾女孩子,她说:李医师,我现在觉得好恐怖,我原来下了班,都要去酒吧喝上几杯,学了中医,发现自己不再想去了,原来那帮朋友,也不想跟她们在一起了。
她是一个长得很好看的女孩子,初次见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黑黑瘦瘦的,身心收得紧紧的,外面在笑,内在很紧张,睡不好,月经不调。
她在一家知名的公司做市场宣传,每天的工作,是关心客户的需求和媒体的发布。学了中医,她开始留意自己的吃喝拉撒睡,关注身体、心情的变化,每天打坐,慢慢变成一个有知有觉的人了。
为什么她学了中医之后,就不想做市场宣传了?因为这个行业太开散了,开拓市场,就是有条件要开,没条件也要开,没有钱也要开,这样消耗的是人的精气神。
大家都知道生活方式对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从事的行业,也很大的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这么说可能会打击很多行业,但这是很多临床医师发现的规律。
比如金融行业,尤其是搞风投、股票、融资的,还有做媒体、设计、IT的,凡是高压、高速、高风险、无作息规律的行业的都是容易消耗的。比如你在中国做美国股票的,因为时差,你得半夜起来工作,还要经常参加两个国家同时开的skype电话会议,这样的作息都是颠倒的。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觉知到这些对自己身心的影响,选择对的大方向很重要。吃红豆什么作用,吃绿豆什么好处,这些也有用,但这是碎片知识,需要和你自己的身心健康地图一起看才会有用,学习中医,需要学习一个完整的观念和认知,你理解了,是可以马上有感受、体会,马上可以分析、运用的。
从现在开始,感受自己、观察自己。

以我知彼
我们每次上课的开始都会打坐,每次打坐,很多人都会觉得:我人坐在那里,但是不够安静,脑子里有很多杂念。其实,对于打坐,不是这样看待的。实际情况是:只有在打坐的时候,我才有机会,观察到自己脑袋里有多乱,心里有多烦,身体有多不舒服,多紧张。因为平时没有机会留意自己的状态,我们需要留意外在的东西太多:领导、客户、合同、手机、电脑、老婆、孩子、贷款……
我们打坐的时候,观察到的身、心、意的状态,绝大部分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基本状态。所以,以后啊,不管我们是在家里喝豆汁,还是哪天去大饭店吃鲍鱼,重要的不是留意外在的环境,而是我们当下身心意的状态。
同样,作为病人,不管是感冒还是比较严重的病,重要的不是这个病名和病名背后的可怕投射,而是自己身心意的状态。这个状态决定了你是好转向愈还是恶化加重,也决定了医师有多少空间、时间和资源来帮助你。
通过学中医,希望大家开始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知道:
一、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
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三、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说什么样的话会比较安心,或者会睡不着觉,纠结和难过。
一旦对自己身心的运作规律越来越明晰,就知道怎么来调了。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你会觉察到身心意如何和这个环境交感、互换,当有形无形的东西进入你的身心,产生何种结果,这个过程会慢慢熟悉、了然于心。
这个时候,你再看古书,就会很清楚明白,因为古代医书讲的就是这个。但如果你没有这些自我明晰的过程,就看不懂。就像我不会游泳,所以不爱下水,你给我一本高阶的游泳书,我看了也不会懂,因为缺乏对于水的觉受和经验。

学中医要这么去学,不用太迷信书,要多感受自己。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地对自己有感受之后,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别人和周遭的变化了。
这个在《黄帝内经》里叫“以我知彼”。

看古书与内在训练
有同学问到选书的问题,我建议看古书,看这门学科源头的经典书。《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千金方》,金元四大家,还有郑钦安、李东垣的书。这些都很好。
书要看,但如果缺乏静心和细微感受,深入观察的训练,只会用现代人习惯的逻辑概念,想一下子学到这些无形无相、有关能量-信息-精神层面的知识,不容易。
大脑的运作有一个习惯,会选择自己觉得简单、容易吸收的东西,但容易吸收的东西对我们未必有用。最好不要去看白话解、现代文翻译,或者是某人的注解,这都是别人的观点,最好看原文,重要的是你如何来理解体会。
要想提高,最好两条腿走路:看古书与静坐、站桩。后者,古人称之为内在训练。静坐是学习中医的必修课,如果你每天都坐,坐三个月、坐三年,你会发现,你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展。
我们的“神”像一杯水,“茶叶、灰尘”会慢慢地沉下去,它们虽然还在,但不再成为每天的主题干扰我们,有时它们也还会翻搅起来,让我们的心神飘动,但即使是这样,你会觉得比以前更清晰自己的状态。这样学中医会事半功倍。
十多年前,一位西方的学生跟诊学针灸,她有多年的打坐经验,能感受到细微的变化。她有一次问我:中医的这些邪气,怎么辨证?那么多的观点和诊断分析方法,到底用哪一种?我就先给病人扎了一针,然后让她感受。
如果一个气球,你扎它一针,会出现什么情况?漏气。里面原来是热气,就会漏热邪,原来是冷气,就会漏寒邪。这是压差,物理学原理。
我让这位学生把手放在针上一尺的地方,她感觉到有湿冷的气息粘附在手上,黏黏的,这是寒湿邪气。热邪像是个小风口,往外吹热气。
心安静,感受细微的学生,对一般的风寒暑湿邪气,用手就能感觉到。其实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要你静下来。再细微一些,身心调柔一些,别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能当下觉察到。
这个直觉是每个人天赋都有的,只是有的被遮住了部分,有的被完全遮住了,经过训练之后,这些障碍会渐渐化掉,你的感受会越来越细微。

发明创造与天授神传
人的思想很容易浮动。当我们在等一个人,或课还没开始,大家在等老师,那个时候,有几个人能够知道自己的状态?在这种神气容易浮动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借此去学习一些深入的、细微的东西,比如观察自己和周围的状态。
瑞士针灸无国界组织的前主席,针灸老师雅克爷爷,来中国上课的时候,告诉我们,人的学习与发展,除了在物质世界外,还有精神的世界,这也是华德福的观点。
他说:通过学习中医和针灸,通过打坐和学习传统文化,改变我们的思想,扩展我们看世界的角度,让我们的感受细微化,这样才能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去学习那些更细微、更深入的东西。
要认真学中医,学华德福,如果不训练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那只不过是学了一些文字、理论而已。
鲁道夫·斯坦纳是人智医学和华德福的创立者,他也提到:人类有更高层次的精神发展,也存在有更高层次的知识。
2005年我去佐钦,读了《西藏生死书》,这本书推荐大家读一读。书里面讲,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教法的圣地,就在那里。佐钦很美,寺院和闭关中心背后是雪山,山上有圣湖。
有位活佛告诉我们,在两百年前那里发生一件神奇的事情,寺院里的一位堪布,相当于佛学院教授,平时给人上课,从来不会看病,突然有一天接通了,几年里,每天在帐篷里奋笔疾书,写了以后就扔在地上,他的弟子把这些珍贵的“记录”都收集起来,之后发现,他随手写的,有医书和已经失传的佛经。这就是“伏藏”。
伏藏,东西方的传统里都有这类观点。比如我们看的很多西方的电影,天使把一些能力或者是智慧,放在一个东西里,或者岩石、湖水,甚至虚空里,等待机缘成熟,后世的人来接受打开,传下去。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位堪布从来都不是医生,也不会给人看病,但他写了很多医书,在藏地曾经有过但已经失传的医书,他把它写下来了。
学习这些古代关于灵性的、能量的、无形世界的知识和智慧,和我们学校里的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
现代人爱讲“发明创造”,古人常说“天授神传”,或者说“传承”。
有个故事,西方人刚刚发现新大陆——现在的北美洲的时候,那会儿有很多印第安部落生活在那里,野牛、森林、草原、狼……很多生命在那里自然生长。随之而来的一百多年,人口从东海岸向西海岸扩展,建农场、修火车、挖金矿,这是现代历史说的“地理大发现”、“探索、开发、圈地、买卖”。这个过程中,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生活,以及自然环境受到很大破坏。
印第安人是如何看待“关于买卖土地”的呢?“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万年,我们熟悉这里的山水、草木、动物和神灵。我们属于这片土地,而不是这片土地属于我们。”他们无法理解把土地占为己有的做法。

按照传统文化的观点,一切已经出现和尚未出现的发明、创造、知识都在一个叫“虚空藏”的地方储存着,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古人虽然谦卑,但也是实情。
这个“虚空藏”就像现在的“云储存”,接通需要密码,需要合适的路径。在这一点上,静坐、吃素、修行,是一个调频的过程。
就像调频收音机,你调到什么水平,就会接到什么信息。《黄帝内经》说“必清必静”,“虚静为保”。当我们更清净一些,就更容易接通一点。接通了之后,自然会理解。
所以,发明创造属于“智”,是后天学来的。天授神传,属于“慧”,需要打磨自己,成为“法器”,才有可能承接。
------------------------------
主 讲 人:李 辛
地点:北京 辛庄师范
文字校对:甘露泉 青莲 甘草·巴比 奕阳
文字整理:定鱼知楽 昨夜西风 庞贝之石 蝶儿 采三影 窗外别名 鼗 黑猫 三界 蓝色玫瑰
编辑:光明丫
校对:李辛
-------------------------------------
2015欧洲游+学记04
恐惧和攻击是一体的(上)
图文/光明丫


克劳迪那每周都要去瑞士上班,李辛这次在那里也有个讲座。从里昂到瑞士的中途,克劳迪那要在尼昂停留五个小时,去参加一个有关癌症的医学讲座,她把我们放在日内瓦湖边,建议我们过河去参观对面的古老小镇——依芙瓦嗬。


我们在依芙瓦嗬自由行的时间有5个小时。乘着每人26瑞士法郎的昂贵观光摆渡船到了对岸以后,我们找了个海滩坐了下来。



(6月下旬,日内瓦湖的水还是很凉,一对母子在湖里游泳)





(我们发现一块闪闪发亮的石头)


(石头缝缝里的小虫窝)
这次我们在瑞士只待一个晚上和一个白天,这是李辛第二年给瑞士的自然疗法医师做中医培训。这个培训属于欧洲自然疗法医师每年80小时的职业进修培训中的一部分。


昨晚我们到达哥伦比亚预防医学中心,刚好碰上他们的员工聚餐,大家各自从家里带来好吃的一起分享。结束后我们会搭丽萨的车去她家过夜。



丽萨是医学中心的管理者和医师,友善热情、思路清晰、行动快速有力,我们每年过来都能见到她,已经蛮熟悉了。
她很欢迎我们借宿,在电话里事先告知,家里有一条大狗和两只猫猫,它们非常友善,不用担心。
丽萨这次显得有些疲劳,她说她的工作太多,现在思路还可以,可是精力跟不上了。最近,她和母亲、先生、孩子之间的沟通出了些问题。
她家离医学中心不远,开车没几分钟就到了,是一栋两层楼的公寓,楼下有一片整齐的草坪。上楼的时候,她模仿着狗狗兴奋的样子告诉我们,她的狗狗常常过于热情,对人摇头摆尾吐舌头,亲个没玩没了。
可是当她打开门的时候,我们看到一只极度敌意的狗狗露出犬牙,狂吠着作势扑来,气氛很紧张,我们惊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