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也欧洲,衰也欧洲?

 指间飞歌 2016-02-02

兴也欧洲,衰也欧洲?

“现代世界”是从欧洲发源的。而世界的衰落,是否也将从欧洲发端呢?或者这一观点太过悲观,目前的某些现象只是起伏,而不是总体的衰落?

近代世界没有哪个洲像欧洲那样联系紧密而又分离。欧洲从来就没有统一过。然而,又没有哪个洲像欧洲那样在精神和文化上纷纭而又趋同,它不仅使其中心地区的人为其兴起感到骄傲,又为其衰落感到痛惜,也吸引着其边缘乃至更遥远地区的人们。

历史上也许只有一个地区稍稍接近这种情况,即古代希腊。但欧洲的规模是大得多了,情况也复杂多了。

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地方像欧洲那样在上世纪初那样列强对立,不仅将自己,也将世界卷入了大战;而到了上世纪末,又没有哪个地区像欧洲那样热切地促进和平与联合。甚至让不少人觉得,世界能够像欧洲一样就很好了,而不要奢望什么虚无缥缈的“世界政府”和“天下体系”。

即便在20世纪,我们也看到了欧洲诸多的进步。但是,从文化和长程的角度观察,会不会也有一种其原有的核心价值和精神文化创造性的衰落?“现代世界”是从欧洲发源的。而世界的衰落,是否也将从欧洲发端呢?或者这一观点太过悲观,目前的某些现象只是起伏,而不是总体的衰落?

欧洲文化:衰落与创新

我们在这里只是谈文化,且主要是精神文化,尤其是人文学科,即主要是就文学、哲学、艺术、历史而言。

欧洲从文艺复兴开始就有了一种文化的璀璨,此处不多言。不过,很早尼采就有了一种衰落的预感。

的确,首先是战争。战争开启了欧洲的二十世纪,也开启了或者说大大加速了文化衰落的进程。一战之前,知识分子没有积极反对战争,甚至鼓吹战争;二战之前,反对战争的声音增强多了,但是,在新的时势面前,却已经显得相当无力。

革命难说能够制止战争,甚至有意图制止战争,但战争一定能促进暴力的革命,或者说客观上也能促进和平的社会平等进程。

然后是精神文化大面积的、难以挽回的低落。包括一些最有创造才华的知识分子也加入了这一推动衰落的过程。近年来的恐怖主义事件或许只是精神衰落的一些表象。

《论欧洲》《战后欧洲史》的作者托尼·朱特谈到欧洲,尤其是法国的知识分子那么热衷地、轻飘飘地谈论暴力,赞许暴力。当然,这种鼓吹暴力的后果后来主要并不是由欧洲来承担的。

对欧洲文化兴衰的过程和趋势,我在此处暂时仅限于推荐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现在》这一巨著中的观察。他趋向得出的结论还是:“至今我认为现在正是恰当的时候,应该依次回顾一遍我们这半个千年来伟大卓绝的成就和令人痛心的失败。”“西方文明博采众长,因其不同之见和独创性而兴旺发达,是不折不扣的杂烩文明。不过,尽管它的内容有东拼西凑和互相冲突的地方,却有它特有的目的——这就是它的统一性所在。而目前,这些目的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后正在导致它的灭亡。”“文化本身已经衰老,并且正在解体。”

这一衰落恰恰表现于貌似在不断地“创新”。正如巴尔赞所言:“有人会问,史学家怎么会知道衰落何时到来呢?我认为,这是从人们对弊病直言不讳,为新的信念上下求索中看出来的。近来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兴起了几十种教派,有佛教、伊斯兰教、瑜伽、超脱静坐、统一教团,还有许多别的教派,有的热诚地宣扬集体自杀。”欧洲精神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创造者——欧洲知识分子们在热烈地追求乌托邦的理想幻灭之后,又在尝试追求一些异托邦。“人们频繁使用反(anti-)或后(post-)这种表达轻蔑意思的前缀语(反艺术,后现代主义),并许诺要重新发明这个或那个制度。人们希望只是通过丢弃现有的东西就会产生新的生命。”

新希望: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

还是要有一些必要的交代。

当我比较倾向于赞同巴尔赞说欧洲文化有衰落之势的时候,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文明的文化就不是这样,或者说是彼伏此起,那是一个需要另外探讨的问题。

我也不认为这一衰落有多么激烈,今天欧洲文化可能还是处在世界文化的高地,但我的确认为看到了大量衰落的征兆。

我也对欧洲有的知识分子从“乌托邦”到“异托邦”的转变持怀疑态度,他们可能再次经历失望,他们可能还是应主要从自身的经历和资源中吸取新的活力以求重振。

然而,欧洲文化在近代以来一直是长期起引领作用的。如果这种衰落趋势持续下去,可能的确要考虑当代中国文化与当代欧洲文化的关系,也许要从过去一向紧密的联系乃至亦步亦趋的追随而开始保持某种距离。

最后,我还要说明,我对欧洲的观察其实到目前为止还是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欧洲思想者对欧洲文化的自我反省。而这或许就是欧洲新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