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古人过新年都爱玩什么花样?

 汉青的马甲 2016-02-02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又称“小年”。之所以这样叫,恐怕是再过几天便是“大年”——春节来临。小年一到,便是奏响了过年的前曲,大家跟着我左手右手……哦不,应该是: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过年一直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在那个还没有摇一摇的年代里,古人的新年一样过得有滋有味,一点都不比咱们差。不信?跟着书画君来看看!



燃 爆 竹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除此以外,还有赶跑年兽的故事,为的都是阖家平安。后来火药发明,爆竹诞生。到南宋更出现用草纸裹火药扎成卷形的爆仗,还有用药钱串一起的鞭炮。


现在似乎只有农村才能享受点爆竹的刺激了哦。


▲爆(报)春来


送名片

拜    年

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宋代,大家可以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亲朋好友遍布五湖四海的社交达人们的贴心选择。早在过去,机智的老祖宗们已经设计好了多款贺年卡!


才子文徵明认为这样是形式主义,但跟现在的短信群发比起来还是走心多啦。



点梅花妆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

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为“人日”,当天妇女们给自己画梅花妆。梅花妆是个什么东西?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


此后不仅是梅花,还有许多精致的图案,统称为”花钿“。土豪们还可以贴金箔,就是这么任性。





馈春盘

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

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


过新年怎能不吃吃吃?古人也有大吃货,他们会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习惯。五辛盘,又叫春盘,《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恐怕是大盘菜的清淡版。



鞭春牛

宝安春色篇

周希曜

掀天爆声彻夜闹,沸地歌喉板敲檀。

春牛高拥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


除了敲锣打鼓,舞龙舞狮,还有鞭春牛。宋代会搭配麒麟,好不热闹;清代年画,更画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万象更新“。所以过年可不只是人界的事情,动物们也很忙啊! 



放 灯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元宵夜是逛花灯的好日子,京城会破例取消夜间戒严,允许市民逛灯三整夜,睡什么觉,起来嗨!



以前的灯应该不是这样子的……


走百病 上城头

锦城竹枝词

六对山人

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

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


元宵节,叫上闺蜜们,逛!城!墙!古时候妇女常在深闺之内,趁着佳节四处逛逛,既是看大好风景,也是活动筋骨,精神自然好。窝在家里玩手机看剧打麻将嗑瓜子的你,还不赶紧走起?


看,那个帅哥!


猜灯谜

打灯谜

家震涛

一灯如豆挂门旁,草野能随艺苑忙。

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好谜者更组织有谜社。谜社在清代亦极为流行。如光绪年间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灯谜组织;其间谜手云集,每以茶馆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为灯谜活动场所。或研究探讨;或张灯悬谜,招引猜射,娱乐民众。谜灯有四面,三面贴题签,一面贴壁,此灯又名弹壁灯。猜中者揭签,获小礼品留念。


书画君也来出一条:蜜饯黄连——打一成语



结羊肠

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

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据《霏雪录》记载: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古有男子作《蒹葭》,思慕窈窕淑女,辗转不能寐;更有女子结羊肠,一圈一转皆是细腻心事。求姻缘,还得关注书画君每周运势占卜哦。





送 穷

晦日送穷

姚合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传说穷神穿破衣,吃稀饭;在正月最后一天死去。人们在这天熬粥、扔破衣、结柳为车、缚草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穷神,永不回来。送穷之俗,自汉已有之。至唐仍有此俗。连文豪韩愈都写了《送穷父》。


看来书画君也得来一篇《涨工资》,哦不,《送穷神》。



迎 富

古人采莲携鼓游,今朝杂花插满头。

相随郊外游一日,迎富即是忘忧愁。


送走了穷神,还要记得在二月二日迎富。这里的富,可不是钱财上的意思。《天禄积馀》载:秦代在这天携鼓到郊外游玩,朝出暮归,名为迎富。这是古人迎接新年,拥抱春天的一种方式,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


平淡而又美好的生活,似乎就像曾子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不亦说乎!



古人的新年习俗还有很多,有的热闹非凡,有的则透出浪漫来。但是不论过去抑或现在,新年对于中国人而言,都是一种信仰——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火车上的你,在高速上的你,都在回家的路上。新年,所有的希望,都是最朴实平凡的:阖家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