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胆病辨证法

 清茶清清 2016-02-02
 3、肝胆病辨证法

肝病较为广泛,也可以说,肝病最多,以实症为多。肝病常见有胁疼、眩晕、头痛、目赤或两目干涩、振颤、抽搐、性情急躁、月经不调等。

此外,乳房及外生殖器区域的疾病,也被认为与肝病有关,因为属于肝经的循行之处。胆与肝相表里,其病症常与肝病并见,其症状多见胁疼、黄疸,故胆病与肝病合并叙述。

一、肝气郁结

1、症状:精神抑郁,胸胁疼痛而无定处,胸脘痞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嗳气,脘腹疼痛,苔薄,脉弦;在妇女可见月经不调,痛经,经期乳房胀痛。这些症状的发作或加重,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

2、分析: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脘腹疼痛等,均属胃的病症,因为肝气郁结,导致胃失和降,故见上述各症,称为肝胃不和。

胃神经官能症,属于肝气郁结型。溃疡病慢性胃炎、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慢性胆囊炎,都可出现肝胃不和的症候。

3、治法和方剂举例: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常用方药有:四逆散加减。柴胡、枳实、白芍、金铃子、香附、郁金等药组成。

二、肝经湿热

1、症状:睾丸肿疼,局部皮肤发红灼热,小便短赤;妇女带下色黄腥臭,外阴部瘙痒、糜烂、流脂水等。

2、分析:上述症候,均属于肝经湿热,因为肝经是绕生殖器循行的。相当于急性睾丸炎和女阴炎。

3、治法:清肝火、利湿热。常用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鸭拓草、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柴胡、川楝子、当归、甘草、黄柏等药亦可选用。

三、肝胆湿热

1、症状:出现右胁或两胁疼痛、发胀、脘腹胀满、口苦、饮食减少,黄疸,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症候。

2、分析:肝胆感受外邪,湿热蕴结,或过食肥厚食物,内生湿热。湿热熏蒸肝胆,以致肝胆疏泄功能失常,而致肝胆疾病,如肝炎、胆石症等,最易表现为肝胆湿热。

3、治法:清肝胆化湿热。常用方:茵陈蒿汤、大柴胡汤。常用药:茵陈、栀子、大黄、金钱草、黄芩、黄柏、柴胡等。

如湿重或痛剧者用燥湿、理气的苍术、厚朴、木香等,与清热药配伍应用。如板蓝根、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也常配伍化湿药应用。如鸡内金、郁金、虎杖、败酱草、大黄等是常用的利肝胆药物。

四、肝阳上亢

1、症状:眩晕、头胀痛、脉弦,并可见面部烘热、咽干、睡眠不安、多梦、四肢麻木、行走时有头重脚轻感等。舌质红,少苔或苔薄。

2、分析:是肝阳上亢最主要的症候,肝阳上亢,多发生于肝肾阴虚,阴虚则阳亢,故出现这些症候。

如髙血压、贫血、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等,均可出现肝阳上亢的症候。

3、治法:养阴液,潜肝阳。常用“平肝熄风汤”加减。养阴常用生地、白芍、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等药。潜肝阳常用钩藤、白蒺藜、珍珠母、牡蛎、灵磁石、天麻等药。

五、肝火上炎

1、症状:头晕、头痛、目赤、面红、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胁痛、心中烦热、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2、分析:上述肝阳上亢的表现,而又见到热症的表现,一般均属于肝火。

3、治法和方剂举例:泻肝清火。常用方:泻青丸等;常用药龙胆草、夏枯草、黄芩、山栀子、青葙子、菊花、决明子等。

六、肝风内动

1、症状:肝风内动的主要症候,是手足震颤,四肢抽搐,或突然跌倒,或见神志不清,语言不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甚则昏迷。脉弦或弦数等。

2、分析:上述症状属肝风内动,亦常夹湿,称为夹痰。如脑血管意外、震颤麻痹、癫痫等疾病,多属于肝风内动。外感热病过程中,也可见到肝风内动。

3、治法:熄风镇痉。处方可用镇痉散加减。常用药天麻、钩藤、珍珠母、牡蛎、全蝎、蜈蚣、地龙等。

以上肝阳、肝火、肝风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例如高血压病,开始可能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最后发展为肝风内动。

七、肝阴肝血亏损

1、症状:表现为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夜盲、时有头晕、耳鸣、爪甲干枯,或睡眠不酣,多梦、口干、少津等症。

2、分析:上述症状属肝阴、肝血亏损所致,如妇女可见月经不调,经量减少,或经闭。如慢性肝脏疾病、夜盲症、贫血等,都可表现出肝血、肝阴亏损症候。

3、治法:补养肝阴肝血。常处方:二至丸合四物汤加减。常用药:当归、白芍、地黄、首乌、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葚子等,平肝药也可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