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他人“献殷勤”一定要小心

 阳光贝贝海清清 2016-02-02


 

2014年1月的一天下午,贵州省某县中学刚放学,几个男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突然,其中一个男生发现操场边上站着一个漂亮的女孩,女孩正和身边的朋友说说笑笑,看上去很开心。

原来这个“男生”并不是这所学校的学生,而是一个18岁的社会青年刘某,他不过是来学校打篮球消遣的。而被他看上的那个女孩,则是学校里一名刚上初一的女生,名叫小莲。

刘某对小莲颇感兴趣,便直接走过去和她搭讪起来。涉世未深的小莲,被刘某的几番笑话逗得哈哈笑。紧接着,刘某便对着小莲献起了殷勤,又是夸她漂亮,又是说她很能和自己聊得来,小莲听了害羞不已。刘某见事情有进展,便哄骗小莲想要带她出去玩,同时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一定会照顾好她,保证不让她受委屈。单纯的小莲在刘某的百般劝说下,果然跟着他离开了学校,在天色已晚的时候,走进了一家歌舞厅。

在歌舞厅里,刘某原形毕露,对小莲动手动脚,在小莲表示反对之后,他依然不死心,反而用猜拳游戏哄骗着小莲喝醉酒。趁着小莲昏昏欲睡的时候,刘某对她实施了性侵害。

等到清醒之后,小莲悔恨不已,但也赶紧报了警。最终,警方将逃回家中的刘某抓获,以强奸罪对其定罪处罚。

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大致意思就是,如果有人对我们献殷勤,他多半是带有某种目的的,当然这种目的也多半是不怀好意的。看看小莲,她就遭遇了“无事献殷勤”,结果让自己受到了无端的伤害。

可是,说句实在话,被献殷勤,任谁都难免会产生心理优越感,进而就会放松警惕。身为女孩子本来就更喜欢被人捧着、赞着、夸着、“宝贝”着,也会非常享受这样一个过程。再加上我们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心机,太过单纯,所以几句花言巧语就可能将我们诱骗至陷阱之中。

那么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弱点之所在,我们就该想办法去弥补,要学会辨别他人的“献殷勤”,并能察觉到这些“献殷勤”背后的不良动机,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首先,小心不要落入别人的“糖果陷阱”。

有句话说,“除了父母不会有人无缘无故对你好”,看上去这句话很俗气,而且说得很绝对,但何尝不是如此,那些无缘无故对我们看上去特别好的人,可能都是想实现自己的目的罢了。也就是说,当他人不断地夸赞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要骄傲,不要心安理得地享受;当他人跑前跑后帮我们做了那么多事的时候,也不要觉得这是对方心甘情愿的表现,最好多想想,如果有可能就多和对方聊聊看,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以免我们已经陷入对方的“糖果陷阱”还不自知,最终只能任人摆布。

当然,有些人可能真的是想对我们好,比如那些真心想和我们相交的朋友、那些真的为我们着想的挚友,但我们也要在充分了解这个人的前提下才能接受他的付出,而且对于对方的付出我们也要有所回报。

其次,对于异性的献殷勤要格外警惕。

小莲之所以会遭遇那样的惨境,就是因为她对异性的示好没有防备之心。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几乎所有女孩子的内心都希望自己是公主,都希望能有人好好欣赏与爱护自己,异性的示好、夸赞、呵护,都会让感情方面更单纯的我们感觉颇为满足,从而卸下防备。

这才是最危险的情况,其实要严格说起来,该对所有向我们“献殷勤”的异性说“不”,那些都是花言巧语,有些是不现实的话,不过就是用来哄我们开心的假话。实际上,我们理应认清自己,了解自己本身的特点,明确自己的长处与缺点,不要轻易就被几句奉承捧得找不到方向。

其实,要警惕异性的献殷勤很简单,只要他们一开口夸赞,我们就该在心底拉起防线,提醒自己“不要被迷惑”。可以将他的夸赞当成一种聊天的内容,听听就算了,可千万不要太往心里去。如果他趁着献殷勤再提出什么其他要求,我们就要严词拒绝,以免上当。

最后,不要忽略同性朋友的“献殷勤”。

如果说男孩子对女孩子献殷勤多半是有目的的,那么对于我们的同性伙伴献殷勤,很多女孩可能就会忽略其危险性了。毕竟都是女孩子,彼此夸赞吹捧一下也没什么。实际上,有些心怀不轨的女孩恰恰就会利用这时我们的疏于防备而实现她的目的。

比如,曾经有一个女孩,在朋友不断献殷勤之下,答应了朋友的借钱要求,结果将家中的大笔存款尽数送人,最终令她追悔莫及。还有的女孩专门坑骗身边的好姐妹,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或者受了坏人的蛊惑,就对其他女孩献殷勤,用花言巧语和彼此的亲密姐妹关系,来打动身边的女孩,说是带着大家去见识新鲜世界,出去挣钱自己花,结果却是把朋友骗去卖淫。甚至还会将她们送到拐卖者的手上,把她们“转手倒卖”。

因此,即便同是女孩,即便彼此是朋友,我们也要多一个心眼儿,别轻易就听信对方的花言巧语,凡事多思考,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