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合肥,你不得不去的十大历史地标

 白水清风 2016-02-02

在合肥,你不得不去的十大历史地标——在这里,读懂合肥


合肥,安徽省省会,安徽第一大城市,古称“庐州”、“庐阳”。安徽省政治、经济、教育、金融、科技和交通中心,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这个城市每天都在飞快的速度发展着,变化着!但无论沧海或桑田,总有一些有着深刻的历史痕迹的建筑会保留下来。从而游人如织,行成景点!!

1、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合肥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教弩台旧址





教弩台旧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44号。又称曹操点将台、菱角台。始建于三国时期,据史料记载,曹操为抵御东吴水军,曾在此驻扎训练500名弓弩手,台因此得名。台高5米,台上面积4200平方米,整座台以土堆成,四周围以条石,成覆斗状。现在古教弩台上建有明教寺,从事宗教活动。

明教寺建于南北朝的南朝梁天监年间,原名铁佛寺,后毁于兵乱。唐代宗李豫诏令重建,定名“明教寺”,明教寺屡经盛衰,到清代咸丰五年全部毁于战火,后重建。现在的明教寺主体建筑为光绪年间所建。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包公祠





包公祠背靠安徽省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在城南的包河畔,有一狭长小岛,三面临水,莲荷盈盈,花木繁茂,绿树掩映。其间隐显着一座白墙青瓦、素朴典雅的古典建筑,这就是包公祠。它是以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少年时的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4、千年码头万年埠




  千年码头万年埠 从历史中走来


  合肥水路运输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可查的最早是公元前770年。战国时期,合肥已成为南北水产、木材、皮革等贸易物资集散地。传说从南淝河至巢湖、长江的古老航道是大禹开凿,历史文献亦有点滴记载,当时是为泄湖水以注江,避防巢湖流域水患。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几度修建,更是江淮主要通道,古称“濡须水道”,俗称“江湖航道”,今称“合裕航道”。


  三国时期,合肥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上交通,成为魏、吴逐鹿江淮的必争之地;吴舟师多次进攻合肥,走的也是“江湖航道”。而万年埠正是巢湖通长江、去合肥的码头之一。因早先村子里的村民既打鱼又种田,生活颇富足,故以美愿“万年富”为村子命名,后讹传为万年埠。历史上这里一直都是个繁华热闹的码头,广袤的巢湖赐予了渔民无尽的水产品,依靠鱼虾的他们换回了日用品和大米白面,使得子孙后代得以繁衍。


  随着城市的规划发展,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昔日的渔村万年埠在城市大建设中渐渐销声匿迹。如今的万年埠带着那悠久而古老的故事,在旧时村民的记忆中,成为滨湖的一处新景,那里湿地飞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


5、庐州府城隍庙




庐州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攻打合肥,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地方官筹款重建,因经费缺乏,中途停工。光绪五年(1879),由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出面募捐续建。昔日,大庙前旗杆矗立,山门口石狮相对,山门3间,左右耳房各5间;戏楼5间,两旁耳房各4间;大殿3间,两侧耳房各3间;大殿和戏楼之间东西厢房各12间。大殿前有铁香炉一座。殿中有城隍像,厢房中有城隍夫人像。东西供奉十殿阎王,并有阴司刑狱设施。

旧时,每年春节和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城隍寿诞期间,庐州府和合肥县大小官员、善男信女都要前来拈香、礼拜,戏楼上有连台《目连救母》酬神戏演出,小商小贩和游人也蜂拥而至,庙街顿成闹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门口石狮被砸,庙内塑像一扫而光,古建筑也遭破坏,仅存山门、戏楼、大殿、娘娘殿等建筑。

6、古逍遥津





逍遥津,又名“窦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旧城东北角,与教弩台相邻。三国时期,魏将张辽率八百勇士击破吴国的十万大军,而被载入典籍。

逍遥津园址古为淝水上的一处津渡。园名来源《庄子》中的《逍遥游》。是一座约20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合肥十景之一。逍遥津古为淝水上的一个津渡。公园外,有一座飞骑桥,又有西津桥,古时是合肥对外交通要道。

7、古镇三河




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由于位于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也是合肥、巢湖、六安三市的结合部,故有“一步跨三县,鸡鸣三县闻”之说。”

古镇的特色,一为水,二为古。水是三河的精灵。镇内,五里长街,河环水绕;镇外,河网丛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州”的独特地貌。有位三河籍诗人曾对故乡咏道:“三道春水,仍明澈,仍清长,仍柔波荡漾。

8、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肥东县撮镇瑶岗村,设纪念馆。这里东有店埠河,南有淮南铁路和合肥至裕溪口公路,水陆交通方便。

淮海战役结束后,1949年3月28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渡江战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85年,肥东县政府在此建立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并对外开放。总前委旧址群占地面积近4万㎡,对外开放的有总前委旧址、中共中央华东局旧址、总前委参谋处旧址、总前委机要处旧址、总前委秘书处旧址、《渡江颂》书画展厅6处景点,还有总前委后勤处、警卫营、总前委医院、防空洞、墩塘等多处遗址亟待复原。

9、三国遗址公园





三国新城遗址是三国时期曹魏在合肥旧城近郊修建的用于抵御孙吴军队的军事性城池的遗址,现存部分破裂的城墙的残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陈龙村,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10米。《嘉庆合肥县志》记载道:“三国魏青龙元年(公元233年),扬州都督满宠为抵御孙吴军于城西三十里依山筑城,谓之新城。孙权曾亲率十万大军,围攻此城,终未攻下。西晋淮南郡曾设置于此。 ” 1985年7月列合肥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8年5月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遗址处建有三国新城遗址公园。


10、吴王庙





吴王庙位于安徽合肥城北35公里的吴山镇东侧。因这里安葬着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吴王杨行密,以及后人为祭祀他而建的庙宇,故得名。现存庙宇砖墙瓦屋,雕梁画栋,塑像碑刻,庄严肃穆。上庙敬香的人们纷至沓来,连年不绝。庙侧有吴王墓和子杨博及百花公主坟,毫无雕凿修饰之状,足见吴王生前之清贫淡泊。

(转自合论网友“我爱合肥V”,感谢提供素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