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危儿早期康复干预指征

 Blingzaza 2016-02-02

高危儿早期康复干预指征


脑瘫确诊前患儿通常已出现异常临床表现。依据脑的可塑性和多系统发育理论,对已出现临床异常表现的高危儿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改善姿势和运动模式,促进发育,避免或减轻继发性残损的发生, 从而降低脑瘫功能障碍程度。早期干预还可以增进家长和照顾者的信心,降低他们的焦虑感,为康复治疗奠定基础。有系列研究发现:对于人群中大约12%16%发育迟缓的儿童(其中也包含脑瘫患儿),早期干预可能使他们获益;另一个纵向研究显示早期干预可能使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获得认知方面的提高。但由于发育受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学的局限性,尚无文献研究明确早期康复干预是否在远期预后上使患儿获益,目前,临床实践显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减轻脑瘫功能障碍程度。鉴于具有高危病史的婴儿中只有少部分遗留脑瘫等发育障碍,为了避免过度医疗以及加重家长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 对高危儿进行医疗性早期康复干预应有临床表现异常指征。


鉴于早期康复干预的重要性,同时避免过度医疗和加重家长负担,建议针对高危儿的早期康复干预指征为:

(1)存在脑损伤和神经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

(2)神经系统检查异常: 如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

(3)发育量表评测结果为边缘或落后;

(4)全身运动(GMs 评估为痉挛同步性或不安运动缺乏;

(5)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评估结果为小于5%百分位。

符合其中两条或以上者,建议在专业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干预(专家共识)

摘自“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 第二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