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化妆土的作用与鉴定

 瓷海一粟 2016-02-03
六朝青瓷中已开始应用化妆土工艺。
朝代 窑口 瓷类 地区 胎质 化妆土特点 与其类似窑口区别
西晋 婺州窑 青瓷 浙江金华 胎土含铁量高,烧成后胎色深灰或深紫 纯净的瓷土呈奶白色,经上釉烧制后,不但釉面光洁,而且色泽滋润 越窑,不施化妆土
东晋南朝 德清窑 青瓷   红色粘土做胎,烧成后胎呈灰色或紫色 工艺方法和婺州窑相似。  
隋唐五代   白瓷和彩绘瓷        
五代 耀州窑 黑胎和白胎青瓷   胎色呈铁灰或黑灰 较厚的白色化妆土 宋代,无化妆土,有中间层
唐代 邢窑 白瓷     细白瓷胎白釉净,不施化妆土;粗白瓷的胎骨灰黄粗糙,先敷化妆土再施白釉,使釉面白净。  
唐五代 长沙铜官窑     胎灰白或土黄 制作中采用制胎——施化妆土——彩绘——上釉——烧制的流程  
宋元 磁州窑     胎土大多灰褐色或土黄色 白釉黑彩采用敷化妆土、彩绘再施透明釉的方法.在白釉划花、白釉黑彩剔花等装饰方法中,化汝土则直接参与纹饰装饰。在白釉划花中,胎土施化妆土再划花,划痕处露出灰褐色胎,外罩透明釉.有些甚至连化妆土也划去,露出深色胎骨,这样形成黑(纹饰)、白(化妆土)、和灰(胎骨)三个层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