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已经不会过年

 月明风清自在怀 2016-02-03

对于传统,全世界的人们都是十分珍视的。只是人们在继承传统的时候,总是要有所舍弃,有所保留,有所创造。特别是人们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去给以新的塑造。现在,这个新的塑造还有待于我们去完成。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应该怎样过年了。

 

我们已经不会过年

吴若增

 

  想到过年,脑子里突然闪出一句话,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那句话是:“天哪,我们现在还知道怎样过年么?”

过去的几千年,作为中国人,连傻子都知道怎样过年。然而今天,13亿中国人中,有哪一个中国人能够说得出“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过年”么?

没有!一个人都没有!

上千年来,全体中国人无一例外,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为止,每天做什么怎么做,吃什么怎么吃,玩什么怎么玩,拜什么怎么拜……都有着不可移易的约定俗成。对于那个约定俗成,没有人不知道,更没有人反对,堪称全国上下左右一律。如果说还有什么差别的话,那也就只是谁家的馒头蒸得更大更圆,谁家的饺子包得更好更香,谁家的媳妇剪的窗花更巧更美,谁家的爷们儿放的炮仗更高更响……

然而现在,谁还知道怎样过年?没完没了地放炮仗,招来的只是别人厌恶的目光。不少人家从来不贴窗花,那些还喜欢贴窗花的人家也不自己剪了,花不了几个钱何不去买?至于馒头,街上卖的很专业,何必自己去蒸?饺子倒是有些特殊,许多人家还是喜欢自己包,但更有许多人家的年夜饭不是在家吃,而是转移到餐馆里去了……

哦,还有拜年。现在更多的已经是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了。

于是,人们纷纷抱怨:这年,过得是越来越没意思了。

是的,按照过去的习俗和标准,这年的确是过得越来越没意思了,但我却并不沮丧,因为在我看来,这个“没意思”换来的却是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说明的是:我们终于要向农业社会,告别了!

当然,遗憾是有的。几千年中国农业社会和农业文明所塑造出来的那个年,正在离开我们,渐行渐远。而那个年,本来是有着我们刻骨铭心的情感和酸甜苦辣的记忆的。因此,对于它的离去,我们一时间难以割舍。不过我以为,我们还是可以过年的,只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新的过法就是了。

是的,过去的已经过去,而新的还没有到来。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处境。

对于传统,全世界的人们都是十分珍视的。只是人们在继承传统的时候,总是要有所舍弃,有所保留,有所创造。特别是人们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去给以新的塑造。现在,这个新的塑造还有待于我们去完成。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应该怎样过年了。

当然,某些新的过法,比方说电视里边的春节晚会,已经创造了出来,只是与人们对于过年的期望比较,显得还不够完全、不够完满、不够完美罢了。  

(选自2015年2月21日《今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