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clxzs 2016-02-03

由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脂素(ACTH—βLPH)中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减少所致,故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中肤色变黑相反。疾病病因本症可分二大组,由垂体本身病变引起者称原发性,由下丘脑以上神经病变或门脉系统障碍引起者称继发性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 英文名:Postpartum adenohypophysis hypofunction

概述

由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脂素(ACTH—βLPH)中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减少所致,故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中肤色变黑相反。疾病病因本症可分二大组,由垂体本身病变引起者称原发性,由下丘脑以上神经病变或门脉系统障碍引起者称继发性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病因病理

产后腺垂体坏死及萎缩由于胎盘滞留、前置胎盘等原因引起分娩后期大出血、休克而导致垂体坏死。主要由于大出血时,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或由于产后败血症引起垂体动脉栓塞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引起坏死。妊娠时垂体呈生理性肥大,加以腺垂体门脉系统易发生缺血坏死,因此主要见于产后大出血,很少继发于其他原因的大出血,垂体后叶血供不依赖门脉系统,故产后出血一般不引起后叶坏死。

感染和炎症各种病毒性、结核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膜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梅毒,真菌等均可引起下丘脑—垂体损伤而导致功能减退。手术、创伤或放射性损伤垂体瘤切除、放疗,乳腺癌等作切除垂体治疗,或鼻咽癌等颅底及颈部放疗后均可引起本症。颅底骨折、垂体柄挫伤可阻断神经及门脉联系而导致前后叶功能减退。

其他共空泡蝶鞍,动脉硬化引起垂体梗塞、颞动脉炎、海绵窦血栓引起垂体缺血、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引起缺血坏死等。长期激素治疗也可以致相应促激素分泌,临床上较常见。死于产后大出血休克者,腺垂体前下方大片缺血坏死,可扩展至全叶,前叶上方与柄部和后叶可不累及,抱病长久而死亡者,垂体明显缩小,大部为纤维组织,除少许较大嗜酸细细胞好少量嗜碱细胞外,嫌色细胞几已绝迹。其他靶腺呈不同程度萎缩。内脏也缩小,心脏呈黑色变性、生殖器官显着萎缩。

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垂体前叶损害,导致相应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并继发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不足。垂体功能减退由垂体分泌细胞本身损害引起的为原发性垂体功能减退症;若是由下丘脑、垂体柄或门脉系统障碍引起者,则为继发性垂体功能减退症。

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诸病源候论》载:“产后血气劳伤,脏腑虚弱而风冷客之,谓风冷虚劳。”西医病因是产后大出血产妇分娩时因胎盘滞留、前置胎盘等原因而大出血,由循环障碍而影响垂体前叶血运,使血栓形成,前叶组织坏死,最后纤维化。妊娠期垂体增生肥大,耗氧多,对缺氧也特别敏感,可能为发生本病的重要条件。肿瘤颅咽管瘤、巨大垂体瘤、脑膜瘤、松果体瘤及垂体卒中等可压迫垂体正常组织,而引起功能减退。手术、放疗、颅脑外伤颅脑外伤累及下丘脑或垂体柄、垂体或下丘脑部位手术、治疗性垂体切除、放射治疗等均可损伤垂体前叶功能。其他糖尿病、结节病、脑炎、脑膜炎、结核、梅毒等感染性疾病均可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

检查

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正在加载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1、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测定:垂体功能减退性昏迷可由于昏迷的逐渐出现而被误诊为脑血栓形成,由于颈部强直而误诊为脑膜炎,由于抽搐而被误诊为癫痫,由于脉搏缓慢而被误诊为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阿-斯综合征),由于饥饿性酮尿而误诊为糖尿病昏迷,由于曾服用麻醉药而误诊为麻醉药中毒等。在临床上凡遇到原因不甚明确有昏迷患者,皆应提高警惕,考虑到垂体功能减退的可能性,而作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检查。

2、腺垂体激素及靶腺测定。

3、必要时可进行腺垂体储备功能测试,如刺激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胰岛素低血糖试验(有一定危险性,需仔细监测血糖)、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

4、疑有占位病变者,可作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头颅正、侧位片、CT、磁共振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