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评的照片) 作者提问: 徐老师您好,今发一组组照《爸爸的肩膀》供您讲评参考,在南京秦淮花灯市场,为了避免人群的拥挤,年轻的爸爸们便将孩子“驾”上肩膀。 灯市上,望得最远、看得最全的应是那些骑在爸爸肩膀的孩子们。爸爸的肩膀对于孩子显得宽阔、结实和硬朗,彰显和凸现普天下父亲的坚强、慈爱和善良。 敬请指教、帮助! 徐晓刚讲评:
您被现场的父爱打动,所以拍摄了这组照片,但仔细看完每一张之后,觉得这12张,像1张一样,画面场景、状态重复。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即使只精选一张,感染力也不够强大,每张的整体感觉还是比较平淡。感染力和画面的瞬间、拍摄的形式感都有关系,也就是说,画面的内容和形式都决定了一张照片的感染力。
拍好组照,非常难。首先要具备拍好单张照片的能力,一张张精彩的单幅,才有可能组成一组精彩的组照。其中一张不精彩,都会给整个组照减分。
组照还有两个重要的方面,需要把握。一是“丰富”、二是“统一”。“丰富”不是画面不一样就行了,不是简单换个角度,换个人物就行了。而是要不同的画面都不可替代,各有千秋,来横向或纵向地讲好一个主题。“统一”是指画面的整体味道、格调要统一,整体下来,就像一部小电影一样,是一个整体,各不是一个拼凑。最好画幅都要统一,不要有横、有竖,还有方。
单幅作品怎样富有感染力,参照下面作品: 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银奖作品 《幸福》 江苏 金云钟 摄(由于版权问题,我不能直接引用,只能提供一个链接,大家可以点开看) http://www./syyszl/2/pic_6421.html
片中抓住了一位清洁工老人和孩子的亲昵瞬间,展现了极其平凡的人的真挚的天伦之乐,作品瞬间感人,主体突出,陪体说明性很强,多余元素也被很好地虚化。对比《爸爸的肩膀》中的各个瞬间,就会感到《爸爸的肩膀》的情感瞬间还不够动人。
讲评之后发福利:怎样做到组照的丰富与统一
分享一组著名摄影家赵志强的作品《高原人》。四张人物照片表现了男女老幼的高原人,可以说足够丰富,互相之间不可替代,风格也很统一,都是黑白、竖画幅、粗颗粒。此外每张照片单拿出来,也够精彩,人物瞬间抓取、构图感觉都体现了人物的神采。当然,组照拍摄不一定都是一个景别,都是特写,根据不同主题可灵活运用。
再推荐一组反响极好的人物组照,作者:贾代腾飞,作品名:《流水线上的爱情》。由于版权原因,请大家通过以下链接查看。 http://news.qq.com/a/20140422/008648.htm#p=1
作者贾代腾飞是一位记者,他拍摄了一个人物群体,这些人是“农二代”,是农民的孩子,在城里的工业园区打工。在采访中,他关注了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人的爱情、婚姻状况,发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幸福、曲折、奋斗、无奈等,他通过采访文字,把这些人的故事讲了出来。但怎样通过摄影作品表现呢,他想到了一个绝佳创意:给他们补拍婚纱照。在哪里拍呢?就在他们工作的车间里拍。作品标题就叫《流水线上的爱情》,一语双关。
人物组照肯定还有更多拍法,多多动脑、多多用心是成功的阶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