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科宝典丨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治

 渐近故乡时 2016-02-03

 


真菌为真核生物,以腐生、共生和寄生等多种方式与自然环境、人类和其他生物发生着广泛联系。真菌总种数约为150万种,已描述的约10万种,其中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的大概300余种。


真菌概述


皮肤科常见致病真菌的分类位置


子囊菌门:包括50%已知真菌种,80%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 双相真菌(37℃为酵母相,27℃为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


  • 丝状菌:皮肤癣菌(表皮癣菌、毛癣菌、小孢子菌)、青霉、曲霉的有性期。另包括枝孢霉属、枝孢瓶霉属、瓶霉有性期、弯孢霉、链格孢霉、部分暗色真菌等。


  • 酵母菌,有13个属,以念珠菌最常见。


接合菌门:分毛霉目和虫霉目。毛霉常见,另有根霉、根毛霉、蛙粪霉等。


担子菌门:马拉色菌、隐球菌、毛孢子菌、红酵母、掷孢酵母属于此门。


有丝分裂孢子真菌:旧称半知菌,指有性阶段尚未明了的真菌,无性结构与子囊菌、担子菌相似。


真菌菌体基本结构为两种:丝状为主的菌丝体、圆形为主的孢子。



▲显微镜下皮肤癣菌属分生孢子和菌丝的不同形态


▲部分条件致病真菌的镜下特点


皮肤真菌感染广义上分为限于角质层、毛发、甲的感染和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 皮肤浅表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念珠菌属所致。


  • 皮下真菌病通常由植入物所致。


  • 系统性真菌病通常是经血液播散或由其下方组织扩散而来。


  • 对于免疫受损宿主,机会性真菌可导致皮肤感染和系统感染。


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可为三类


  • 浅表真菌病:常见的有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皮肤癣菌病(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甲真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少见的有掌黑癣、毛结节菌病,特殊类型有难辨认癣/不典型癣。


  • 皮下真菌病:较常见的为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其他还有足菌肿、暗色丝孢霉病、罗伯芽生菌病等,特殊类型有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Majocchi肉芽肿、婴儿臀部肉芽肿。


  • 系统性真菌病:真正的病原真菌是一些双相真菌,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芽生菌。条件致病菌最常见为曲霉、念珠菌。AIDS患者最常见的系统感染真菌为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马尔尼菲青霉、隐球菌。


  • 其中,部分条件致病真菌既可致系统感染,可以致皮肤原发感染。


临床表现


真菌感染机体后诱发免疫反应,产生炎症,不同的毒力和侵袭力可致不同临床表现。基于特定发生机制,这些表现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模式,参考归类如下


  • 炎性红斑:主要见于多种浅表真菌病,病原真菌毒力较弱,主要作用皮肤浅层,临床表现以丘疹、红斑、鳞屑为主,红斑边界清但不规则。其中花斑糠疹、头癣、甲真菌病可仅有角质(头发、甲、角质层)受累,故临床仅见糠状鳞屑、头皮屑、脱发、甲浑浊。


  • 炎性结节:主要见于皮下真菌病,病原真菌引起机体的免疫清除,以组织细胞为主的细胞聚集在真皮,形成病理可见的肉芽肿,临床表现以红色结节为主。


  • 疣状斑块:可见于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等,多在炎性结节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毒力及侵袭力弱,但又难以被机体清除,故病原菌持续存在引起局部组织慢性增生。


  • 坏死性斑块:可见于毛霉病、曲霉病、镰刀菌病等,一般毒力较强,皮肤及皮下血管受累明显,如毛霉具有嗜血管性,毛霉菌病临床则以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引起炎症及血栓为特征。


  • 脐凹状丘疹:或称传染性软疣样皮损,见于隐球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等,皮损局限,炎症反应弱,可能提示为系统性播散所致。


举例


▲炎性红斑:体癣


▲炎性结节:孢子丝菌病


▲疣状斑块:着色芽生菌病


▲坏死性斑块:曲霉病


▲脐凹状丘疹:隐球菌病


辅助诊断


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主要包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分子生物学诊断。


  • 常用的显微镜检查的试剂有氢氧化钾溶液、美兰溶液、乳酸酚棉兰溶液,前者可溶解角质,利于观察真菌,后两者可将真菌染色,同样利于观察。


  • 真菌培养可初步鉴定菌种,也可弥补单纯镜检假阴性的不足。常用培养基为沙氏培养基,常用培养温度27℃。


  • 主要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是提取真菌DNA,用真菌通用引物或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最后测序,通常能鉴定到种。


组织病理检查:包括组织病理、特殊染色。


  • HE染色:不掩盖真菌本身的颜色,但与组织着色相近,一般不易区别,但对于特殊形态的真菌可能有较强诊断价值,如曲霉/毛霉的特殊菌丝、孢子丝菌等的星状体结构、着色芽生菌病病原体的硬壳细胞等。


  • 嗜银染色:使真菌孢子或菌丝壁染成深黑色,真菌轮廓清晰。


  • PAS染色:将真菌和组织的多糖成分染成红色,核为蓝色,背景为绿色。


  • GF染色:将真菌孢子染成紫红色,菌丝深蓝色,背景为黄色。



▲氢氧化钾制片:念珠菌病的孢子和假菌丝



▲氢氧化钾制片:皮肤癣菌的菌丝



▲乳酸酚棉兰染色:花斑糠疹的圆形孢子和短菌丝


▲HE染色:毛霉


▲六胺银染色:毛霉


▲PAS染色:Wangiella dermatitidis


治疗


抗真菌药物作用位点及其分类




注:棘白菌素类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唑类包括酮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卢立康唑、伊曲康唑等。


抗真菌治疗药物选用原则


  • 根据药物特性、药敏/抗菌谱、病原菌和本地区流行趋势等综合判断。


  • 根据询证医学原则,尽可能遵循指南。


  • 兼顾药物经济学因素。


  • 调整药物时应以临床症状改善、真菌学清除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体外药敏结果。


常用皮肤科抗真菌药物简述


  • 口服制剂:常用药物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两性霉素。


  • 外用制剂:常用药物有特比萘芬、萘替芬、联苯苄唑/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


  • 伊曲康唑抗菌谱广,适用于绝大多数皮肤真菌感染。


  • 相比伊曲康唑,更多文献支持使用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及儿童头癣。


  • 总的来说,两性霉素是非常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毒副作用大,主要用于严重和/或系统性真菌感染,尤其是免疫功能不全患者。


  • 总的来说,酮康唑外用对马拉色菌效果最佳,萘替芬对皮肤癣菌效果最佳。


部分抗真菌药物安全性概览




注:加号表示毒性程度 -无毒性,+轻度,++中度,+++重度;NR为无研究数据;a 包括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