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次柏林电影节居然有16部华语片入围!

 真友书屋 2016-02-04
文 | 闵思嘉



这就是那个Inside the Chinese Closet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电影节,光把15大A类国际电影节和比较有名的算上,一整年基本上就在电影节的续接中度过了。1月的圣丹斯,2月的奥斯卡和柏林,4月的北影节、金像,5月戛纳,6月上影节,8月的威尼斯、蒙特利尔、卡罗维发利,9、10月的圣巴斯蒂安釜山釜山,东京,11月的金马。然后嗷的一下一年就过了。


而对于今年的柏林电影节来讲,论坛延展单元、专供德片的透视德国单元、非竞赛单元、展映单元则都没有华语片的踪迹。


但把所有单元扒拉一下,如若把“华语片”的范畴放宽一些,会发现入围者其实还是蛮多的,尤其是论坛单元部分。算上这部讲同志形婚的在群体和语言上“华语”的片子,中国、台湾、香港参与出品,主创为华人,或是语言为华语的影片居然多达16部。


回顾与致敬单元


回顾与致敬单元表彰曾在柏林展映或参与过竞赛的经典影片,或是有重大表现的导演、演员。此番入围的华语片是侯孝贤导演的87年旧作《尼罗河女儿》,数位修复版也让人心生期待。


饰演女主角的杨林彼时才20出头,有着小玛丽莲梦露的称号。要是北影节再能搞来看看,也是好的啊。



这就是小玛丽莲梦露


主竞赛单元


主竞赛的分量已不必多说,此次入围主竞赛的唯一华语片是杨超的《长江图》,杨超曾在04年凭借《旅程》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奖。


《长江图》仅在剧本创作阶段,就已入围法国戛纳电影节“工作室计划”,据说片中80%的镜头都是在长江上搭景完成,摄影很是厉害。


故事则是非常魔幻现实主义的爱情故事:秦昊饰演的船长在驾驶货船沿长江送货的途中,不断上岸寻找艳遇,却逐渐发现在不同的码头遇到的女人,好像都是同一个人。



《长江图》剧照


全景单元——真人长片


全景单元一般都偏好带有争议性话题的独立电影和艺术电影,尤其是LGBT题材,这一次真人长片和纪录片部分都有两部华语片入围。


乔丹·席勒导演的《三伏天》,香港出品。主演是曾经出演《盲山》中被拐卖的女大学生的黄璐。影片以黑色电影元素展现了一出中国小镇社会情节剧。


25岁的中国女孩璐璐在三伏天里不得不抚养自己的孩子和失业的男友。她的男友白龙则非常希望能安定下来,与璐璐结婚,并给他们的孩子注册上户口。



《三伏天》剧照


接下来要混入一个卧底了!!


由王颖导演的《女人沉睡时》,日本出品,主要是有面瘫大叔北野武出演。这是北野武继《血与骨》以后12年,首次担当非自己导演的电影的男主角。在片中他和忽那汐里饰演老少配夫妻,并成为了西岛秀俊饰演的和妻子进入倦怠期的作家的偷窥对象。


看预告片的话感觉还挺法国的,以5天的时间汇连起两对情侣在度假村的暗通曲款,会发生什么故事不用想也能猜到啦。


王颖在好莱坞拍片多年,早已熟稔商业和制片厂体系,由詹妮弗·佩洛兹主演的《曼哈顿女佣》就是出自他手。本片也是日语,但由于导演美籍华人的身份,就算放进来凑个数吧。



大叔的面瘫都很帅


全景单元——纪录片


除了刚才提到的在《中国的柜子里》(这个翻译什么鬼)以外,还有导演范俭的《吾土》,中国出品。


他将镜头对准了离乡上京的农民工群体:故乡土地被遗弃,京郊自建土地又因拆迁而丧失,他们置身于土地与故乡双重死亡的流浪状态。



《吾土》剧照


论坛单元


主要关注青年导演的实验电影与纪录片的论坛单元的入围华语片就比较多了。


赵德胤导演的《翡翠之城》,台湾与缅甸联合出品,宣发时候名字已经改成了《再见瓦城》,据说本来是让柯震东演一个吸毒少年的,但最终还是变成了一个从缅甸偷渡至泰国的劳工。



请忽略掉有百度的水印《再见瓦城》


马楠导演的《老石》,中国/加拿大联合出品,图片和介绍···翻墙了也没找到=_=但可能到发稿期就有了······


马楠是上海人,10岁移民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电影专业毕业,曾获美国导演公会学生奖。长得还不错····大家凑合看看导演工作照吧。



没有任何资料的《老石》导演的工作照


然后是王兵导演的《德昂》,香港/中国联合出品,影片跟随德昂族的女人老人和孩子们从缅甸逃往中国边境,记录下他们每天的日常生活,被称为是“逃亡者视角的出埃及记” 。(也没有图)=_=


再然后是杜琪峰监制的影片《树大招风》,许学文、黄伟杰、欧文杰联合导演,香港出品,以90年代三个经典贼王叶继欢、张子强和季炳雄作为故事蓝本,亦有任贤齐、陈小春、林家栋担纲主演。



《树大招风》剧照


然后是导演张撼依的《枝繁叶茂》,导演曾经做过动画编剧,该片由贾樟柯监制。对找不到什么信息的这个片子科长是这么说的。




论坛延展单元-展映部分


论坛延展单元的展映部分,则是一批做影像跨界的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他们脱离了传统实验电影的非叙事性框架,将媒介打破分裂以后创造出新的动态影像。


其中有台湾地区的陈滢如的三银幕录像装置作品《超距作用》,超距作用是个物理概念,指的是分別处于空间不比邻区域的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非局域相互作用。


影片在开头就标示出了“此时此刻,超距正在发生作用”的字样,并在此后的多银幕影像交错中展示了手术解剖、国家对人民的暴力镇压、宇宙星体与量子纠缠、虫洞等画面,延展向导演自述中说到的叔本华的宿命论的主题。



《超距作用》


由台湾地区导演洪子健78分钟的纪录片《无主之地:如何成为一个民族主义者》亦入围了这个单元。


洪子健和陈滢如作为夫妻档,曾经一起合作多部实验电影与纪录片,并在世界各地展出。其焦点多集中于阶级、种族主义等问题。例如《资本主义万岁》《希特勒地堡:游客、新纳粹或是…》等。


此外还有78年出生于湖北的刘窗的录像作品《抑花一号 》,记录了现代城市规划后,杨/柳絮的弥散宛若降雪的景观。


杨/柳树作为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最普遍的景观树木,开始被“抑花一号”进行人工“抑制”,从“舶引”到“驱逐”一进一出的极端变化,透过刘窗的影像视角,放大了讽刺的意味。刘窗还曾在15年10月时候在北京做过名为“活的遗迹”的个展。



《抑花1号》


柏林短片单元


1989年出生的吴林峰导演的《白鸟》,其毕业电影《钢索》曾获新加坡短片电影节7项提名。



《白鸟》可能是剧照


台湾地区导演曾威量的作品《禁止下锚》,该片曾在15年的金马首映,拍摄了外籍劳工卖孩子的困苦生活。


还在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电影所读一年级的曾威量说自己是在一次帮女友搬家时,看到一位外籍劳工有孕,才萌生要拍摄这个题材的想法。



《禁止下锚》剧照


片单终于全部拉完了,综上以后是否有总结出一些柏林的华语口味呢?


有人说,“柏林电影节就喜欢‘老少边穷’的华语题材”。这也和柏林电影节自己的历史有关,始办于1951年的柏林电影节,从一开始就主动选择让政治成为压倒性的议题,对民主、种族、战争、边缘群体和敏感题材格外青睐。


点击或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华语烂片 | 文革片单 | 足球 | 高仓健 | 真探 | 希区柯克 | 原力觉醒 | 师父 | 同性恋电影 | 卡罗尔 | 惊悚片 | 性意识 | 八部半 | 最好华语片 | 边境杀手 | 侯孝贤 | 绝命毒师 | 电影院 | 柳升完 | 福尔摩斯

编辑:任小佳
irisfilm@qq.com
扫描二维码
下载虹膜付费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