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小米,米粉们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生命如花520 2016-02-04

导读:苹果教的力量实在太过于强大,以至于在美国,没有太多的企业家敢将自己比作“××企业的乔布斯”。要寻找这样的人,你需要看中国——中国有小米,中国有雷军。



在小米诞生以前,全世界所有的手机厂商中,只有苹果与三星是处于盈利状态的,而其中,仅苹果便占据了全球移动通讯设备利润的73%,所以按常理推算,手机行业应该是最难分一杯羹的。但雷军却偏偏“利从险中求”,并成功地使小米却成为了全世界第3个赚钱的手机公司,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将雷军称为“中国的雷布斯”。


小米的成功,主要源于雷军的“粉丝意识”。与其他中国企业相比,雷军是首个将“粉丝”概念引入品牌营销中的管理者,这位有“中国乔布斯”之称的创始人曾经有过长达10余年的互联网争战经验。在此期间,他曾经投资卓越网、成功运营过金山软件。在转入幕后以后,他投资了凡客诚品、多淘等众多公司,并在2010年,成立了小米科技,并亲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他再次由幕后转向台前,为的就是将小米建立成自己的“类宗教”品牌。


彼时,传统手机巨头环强伺敌,他们依托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将中国手机市场瓜分殆尽。在当时的局面下,若想与诺基亚、摩托罗拉、苹果、三星等拥有多年固定用户的公司竞争,雷军最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动辄上亿的营销费用从哪里来?据媒体报道,步步高每年花费在手机广告上的费用高达8亿元!而这批费用,最终肯定是要加到手机售价中去的。



在踌躇之间,雷军通过自己多年的互联网经营,看到了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新一代社交媒体的力量:若从互联网入手,最大限度上将发烧友与粉丝聚焦在一起,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快速的迭代,那么,小米便完全有机会成功!


雷军最初的试水,是通过这样一条微博:“秀一下你的编年史,一算你用过什么手机,多少钱买的,什么时候买的,把图片发到微博。”这一活动触发了手机用户的巨大热情——后来人们发现,该活动共有56万人参与,在后来,这56万人中有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小米最初的粉丝——米粉。


首次大捷,树立起了雷军进军手机领域的信心,接下来,他不断地与小米研发团队进行沟通,并乘胜追击,建立起了一个20人的微博团队,并组织了400个非外包的客服人员回答问题以及与网友互动,通过不断地与网友建立起信任。

随后,雷军与其他小米合伙人充分地参与到了小米的互联网宣传中。他们在各种媒体论坛上,以零距离贴近用户,并从中搜集用户最关注的产品信息,借以推进手机技术上的专业研发。


雷军的微博也变成了小米宣传的大本营:他亲力亲为,通过自己的微博来与用户进行交流。就算如今雷军已然成功,他也总是会抽出时间来,与用户进行互动。小米的其他创始人也效仿了这一做法,毫无疑问,来自于高层的重视会使用户的忠诚度进一步增加。



小米论坛则成为了米粉们与“大本营”交流的根据地:论坛上,小米发烧友不断地对小米的产品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甚至是批评,而接受这种批评、并从中改善自我产品的做法,对于进一步增加粉丝的忠诚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多种聚拢人心的做法,使米粉的规模如同滚雷球一样,越来越大。目前,有统计表明,团结在“雷布斯”旗下的粉丝已经高达146万人。更值得敬畏的是,这一数字如今还在呈基数状态持续增长。


庞大粉丝群所建立起来的效果是传统营销无法相提并论的:在2011年8月,小米首次预售,在短短的34小时中,雷军收到的订单为30万;2012年小米针对大学生用户需求,推出15万台“青春版”小米手机,10分钟内便售罄;在2012年,小米的总销售量为719万台,全年含税销售额高达126.5亿元;2013年,小米手机单月产能已达150万台,业界估计,全年1500万台的目标,对小米而言并不算遥远。


这种良性的粉丝文化,使小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如今,小米已经逐渐地摆脱了“限时销售”,雷军也正在逐渐地形成自己独特的领袖气质,而小米粉丝团也在不断地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销售渠道的扩展,使参与者与品牌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正是品牌时代制胜的关键,同时也是雷军成为新一代品牌营销王者的最大助推力。


雷军在谈及的粉丝文化时,曾这样描述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背后有小米团队,还有百万米粉!我们和米粉一起,仰望浩瀚星空;我们和米粉一起,面朝浩瀚大海;我们和米粉一起,迎来MIUI的春暖花开……”

很显然,雷军做到了。雷军的成功,源于他在中国通过互联网,塑造起了一种粉丝文化,使粉丝成为了产品的代言人。通过每一个用户对小米优点的传播,小米的品牌荣誉得以建立。可以说,雷军聚集了粉丝,粉丝成就了小米。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