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这座城之13:明清重镇与太原府城

 金樽清影 2016-02-05

历史上的太原,几度兴盛,几度衰落,隋唐五代时期,是太原鼎盛的巅峰,从北宋初年火烧晋阳到金元两代乱世烽烟,太原经历了它历史上最为漫长的低谷与蛰伏。

赵宋王朝虽然成功毁灭了晋阳,移除了太原王气,但出于抵御契丹的国防需要,仅仅三年之后的公元982年,宋军就不得不在晋阳故城东北三十里汾河东岸的唐明镇新建城池。当年仅有一条小街的唐明镇,位于今天西羊市街的大关帝庙一带,大南门的唐明饭店即得名于此。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太原城,则是一千年河西,一千年河东。唐明镇当时归阳曲县管辖,新城建好之后,阳曲县县衙率先迁入,一来就是九百多年,一直到1949年才迁往现在阳曲县城所在地黄寨。因为这座新城既是阳曲县的县城,又是太原府的府城,所以,民间有“宋前太原、晋阳一座城;宋后太原、阳曲一座城”的说法,阳曲县也借地利之便号称“三晋首邑”,也就是山西第一县的意思。

█太原城址演变图,转自老童著《龙城记》
█宋代太原城与明太原府城位置关系,转自老童著《龙城记》
█ 宋代太原城金肃门残留的夯土城墙,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拓宽水西门街时拆除

宋建太原城狭小局促,与其北部边防重镇、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符。公元1368年,大明军队在沦陷240年之后光复太原。为了防止残元势力南下,加强中央集权,将各地的军权掌握在皇室手中,朱元璋先后将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册封为王,第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驻节太原。此时的太原城,又经过红巾军北伐、军阀混战以及明军北伐三次战乱,早已凋败残破,朱棡就藩太原之前,派遣他的岳父谢成修缮扩建太原城。

扩建后的太原府城无论规格还是规模都是全国一流的城池,“崇墉雉堞,壮丽甲天下”,它也基本奠定了今天太原老城区的主要格局和地名称谓。太原府城的大致范围,南至迎泽大街,西至新建路,北至北大街,南至建设路,城墙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共开八门,东曰宜春、迎晖,俗称大东门、小东门,西曰振武、阜成,俗称水西门、旱西门,北曰镇远、拱极,俗称大北门、小北门,南曰迎泽、承恩,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大南门和新南门。

█ 明建太原城
█ 民国时期航拍的明清太原府城,dingdangmaook标注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太原的两座南门,大南门的地名至今仍在沿用,而迎泽二字,更是成为太原城建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例如迎泽大街、迎泽大桥、迎泽公园、迎泽宾馆等等。它们的名字自于一首古老的民歌《南风歌》,大意是说世间万物都迎承南风的恩泽,两座南门因此分别被命名为迎泽门和承恩门。

█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迎泽门

太原在明代之所以能够再次兴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晋王驻节,太原的政治地位大幅度提高。第二,元朝虽然灭亡了,但蒙古势力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为防御蒙古骑兵南侵而设置的九边重镇仅山西就有两个,而太原则处于防御缓冲区,所以军事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 民国时期的明太原府城鼓楼
█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摄的太原鼓楼远眺
█ 1949年4月24日,太原鼓楼被炮火重创,不久被拆除
█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摄的旱西门
█ 明建太原府城西北角楼

明代亲王不仅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拥有直接指挥的军事力量,而且服饰、仪仗、官邸等待遇也都仅仅略逊于皇帝,在谢成扩建太原城的同时新建的晋王府,面积占到全城的六分之一,俨然就是一座精减版的皇宫。晋王府的西宫墙就是宋代太原城的东城墙,仅此一点,我们就可以想象它威严宏大的气势。晋王府的位置,在今天的精营街一带,现在的西华门、东华门、南华门,是当年晋王府三座宫门外的走道;现在的北肖墙、西肖墙、南肖墙,是当年晋王府的外墙。

█ 明代晋王府想象图
█ 与太原晋王府同时代的大同代王府复建效果图

晋王的子孙们也都先后兴建了郡王府,许多成为流传至今的地名,例如宁化府、方山府、临泉府、大濮府、小濮府等等,老字号益源庆醋厂就是宁化府的酿醋作坊。

依照封建礼制,晋王朱棡在太原修建了一座祖庙,名为皇庙,里面供奉着朱元璋、徐达等开国君臣,是晋王府祭祀祖先、举办庆典的场所。皇庙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采用黄色琉璃瓦及龙形装饰,宣示彰显着朱明王朝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皇庙的建筑年代较之北京太庙更早,是明代藩王祖庙在全国仅存的孤例。

█ 皇庙正门
█ 皇庙正门前的照壁
█ 皇庙正门与照壁
█ 修复后的皇庙主殿
█ 因故停工而露天淋雨近十年的皇庙建筑木制构件

公元1382年,明太祖皇后马氏去世,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晋王朱棡在白马寺的基础上历时八年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崇善寺,因为晋王家族的原因,崇善寺显赫一时,享受着比一般寺庙更多的香火。不幸的是,三百年后的一场大火却将它吞噬,主要建筑化为灰烬,只留下大悲殿等一组不及原来四十六分之一的建筑。

█ 崇善寺旧照
█ 2014年冬天的崇善寺
█ 崇善寺大悲殿
█ 1908年德国建筑师柏石曼拍摄的崇善寺观音塑像的百年沧桑对比

与晋王府有关的地名还有很多,比如:红市街,立有晋王府的红四牌楼;校尉营,是晋王府警卫部队的军营;享堂,是第二代晋王为了纪念母亲而修建;坝陵桥,是晋王府北门外水坝上的一座桥;典膳所;是晋王府的“御膳房”;东缉虎营、西缉虎营,传说晋王子孙在这里捕获过老虎;都司街,则是明代山西的最高军事机关所地在。

杏花岭今天是太原一个市辖区的名称,当年却是晋王府的花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随着朱明王朝的逝去,太原春雨依旧,杏花岭却是只闻其名而不闻花香了。

█ 明清太原府城格局与街巷

历代晋王大多都是坐镇山西的军事统帅,也是朱明王朝在山西的精神领袖和皇权象征,晋王府伴随着明朝的兴起而建立,也随着明朝的灭亡而消失。公元1644年,清军攻陷太原,不久,晋王府突然失火,大火燃烧了一个多月方才完全熄灭,历经二百七十年的晋王府成为一片废墟。刚刚入主中原惧怕汉族人民反抗的满清统治者就是要以此来消除反清志士的心理基础和精神寄托。或许现代人很难理解一座人去楼空的前朝王府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晋王府失火二十年后,著名学者、反清志士屈大均来到太原,望晋府花园而思朱明王朝,留下了一首《望晋恭花园》:“襟带河汾玉殿长,一朝弓剑委秋霜。将军死战哀宁武,帝子生泽恨晋阳。马首关山空落日,城中歌吹罢清高。悲风处处吹松柏,谁到并州不断肠。”读过这首诗,我们也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了。到了雍正乾隆年间,太原驻军清理晋王府废墟,辟建为精骑兵军营,此地后来也就被称为精营街,地名沿用至今。

需要说明的是,明代扩建太原府城的同时,还在今天的晋源区新建了一座县城,取名为太原县。因此,明清两朝既有太原府城,又有太原县城,就象今天的山西省,既有大同市,又有大同县,既有长治市,又有长治县,它们虽然同名,但行政级别不同,而且具有隶属关系。拥有630余年历史的明太原县城,基本保留了明代的街巷格局,大量的古建筑、旧民居风貌依旧。做为晋阳古城遗址公园的先导和试验,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已于2012年6月开工,随着古城墙和古建筑的逐步修缮与复建,我们有望在晋源梦回大明。(完)

█ 明太原县城城门
█ 修复中的明太原县城
█ 1937年抗战时期的明清太原府城小北门、迎泽门、东城墙及东北角楼
█ 1948年太原被围困时期航拍太原及太原城垣
█ 1949年4月24日,太原战役中的太原城墙
█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太原西城墙
█ 上世纪六十年代,太原城墙陆续被拆除,西北城角与小北门成为幸存的两段
█ 2003年复建的拱极门城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