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到,各位微友赶快动起来!

 红豆居士 2016-02-05


今天是2月4日,立春。每年从“小年”到“除夕”,民间把这段日子称作“迎春日”,而今天我们终于把春天迎来了。虽然现在离人们的心目中那种风和日暖,鸟语花香的景致还有一段时间,但是“立春”一到,就意味着一切都将有一个新的开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元,始也,迎接春节也是迎接春天的到来,在祥和喜庆的氛围中迎春,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最好体现。每逢过年,各民族都会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来庆贺新春的到来,而在我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上,也能找到最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活动。下面就请跟随小金一起赏币,迎春!


1997年到1999年连续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迎春系列金银纪念币。其中1997年发行的一套为6枚(金银币各3枚),1998年发行的一套为5枚(金币3枚,银币 2枚),1999年发行的一套为1枚彩色银币。


三套纪念币的正面图案主景均为宫灯图案,并刊国名、年号。房前屋后的树上檐下,都悬挂了大红的灯笼,它们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春节时最常见的喜庆物件之一。据专家考证,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这套金银币上的宫灯就是灯笼的重要种类之一。

 


(1997年迎春银币实物正面图  拍摄/丁杰)


币面所表现的这盏宫灯名为“六灯宫灯”,是明清两代宫廷中最常见的宫灯形式,采用传统的六角造型,六个对称灯面,上扇立面窄而横面宽,下扇立面宽而横面竖长,上扇面绘上了奇巧的花鸟图案,而下扇面则多以四季吉祥花卉图案为主,币面以镜面工艺作底来表现宫灯扇面本身的轻薄透亮质地,以浅喷砂浮雕的起伏来表现扇面上的精巧花鸟花卉图案。



(宫灯细节图  拍摄/丁杰)


宫灯本为静态,但在处理上特别加上了一些动态的雕琢,如宫灯下部灯穗飘动的斜度各有不同,有些呈垂直状态,有些则在垂直中略向左侧或右侧偏移,这点有意为之的处理就表现了微妙的动态之感,树上檐下一盏宫灯静静地挂着,风来微动。



(1998年迎春银币实物正面图  拍摄/丁杰)


设计者以宫灯为中心,背景处加上了由币面中心向四周放射状的光芒线,以这个构图来表现宫灯散发出的明媚灯光,营造出一个浪漫梦幻的意境。欣赏这盏在金银币上光芒四射的六角宫灯时,我们仿佛畅游在全国各地的年节庙会灯会之间,仿佛听到耳边传来的嬉笑之声,看到家家老少团圆的聚会场景。在中原某些地区,常有母亲将宫灯或花灯送给新嫁女儿的习俗,因为“灯”与“丁”谐音,添灯则等于“添丁”。送给子女或朋友一套绘有宫灯图案的金银币,岂不也是此意?


赏完了宫灯,咱们再来看看孩童嬉闹的温馨场面。1997年迎春图金银币的背面图案中三个胖娃正在欢快地玩着“点鞭炮”的传统民俗活动。



(1997年迎春1盎司银币背面图  拍摄/丁杰)


“爆竹声里辞旧岁,劈里啪啦喜福来”,三个娃娃都穿着宽松喜庆的传统服饰,扎起了雀尾辫,身材胖嘟嘟,脸庞丰腴腴,眼睛里透露出晶亮的神采,整个造型都显示出喜庆、烂漫的勃勃生气。三个娃娃从位置安排上呈现出稳定的三角形,最下方的女娃是“放鞭炮”的主力,那满脸严肃的“小紧张”神态让人忍俊不禁。只见她蹲下身靠向前,小心翼翼地准备点燃前方的一个炮竹,身体曲线被塑造成了向右倾斜的“Z”形,让我们的视线自然被这个“Z”形带动起来,感受到其中炮竹将点未点之间的紧张感。在她侧前方的那个捂耳朵娃娃则是她的最佳配角,这个小娃娃虽然是站立的姿势,但是他已被牵引到鞭炮的方向,身体微微曲起,双手紧紧地捂住自己的小耳朵,眼神丝毫不离鞭炮,嘴角还微微抿起,他的世界仿佛就在等着炮竹声起的那一瞬间,从他的身体曲线到神情状态,很自然将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打”到我们的心里。



(1997年迎春1盎司银币放大图  拍摄/丁杰)


三角形的左上角则是手持大红灯笼的另一位小娃娃,他的状态似稍有游离,身体只是微微向鞭炮方向倾斜,但是眼神向前方注视着,似乎一边在关注着“点鞭炮”的动向,另一边还在关心周遭的情况。而他手里举起的大红灯笼和这套币正面的宫灯又是有所对应的,后者来自于宫廷,前者则来自于民间,没有精巧的造型,也没有雅致的图案,就是灯面上一个简简单单的“春”字,却让欣赏者感受到融融的春情春意,民间的香火气孕育了这盏简朴的大红灯笼。币面的衬景处的梅花盆栽和春燕绕梁,与那盏绘有“春”字的红灯笼一起,为迎春添足了气氛。这两套相同图案金银币的画面洋溢的都是幸福、吉祥与祥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迎春”这个主题,也生动展现了“放鞭炮、挂花灯”等春节民俗文化活动。

 
(1999年迎春彩色银币 图片来自“赵涌在线”)


1999年迎春彩色纪念银币与1997年迎春金银纪念币采用了同一套设计图案。但由于采用了彩色移印工艺,所以它比1997年迎春图本色金银币在画面色彩表现上更为出色,三位娃娃的服饰用色以墨绿、靛蓝、绛红为主,红灯笼、腊梅则以大红、桃红等偏重,前者用色质朴烂漫,后者则艳丽而不俗套,整个画面淡雅清新,雕刻手法流畅自如,彩色移印工艺水平极高。

 


(1998年迎春1盎司银币背面图  拍摄/丁杰)


点了鞭炮,挂上灯笼,春姑娘似乎悄悄地走近了,那我们该放风筝去了吧。“放风筝”,是1998年迎春图金银纪念币表现的主要内容。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据说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放风筝的风俗也流传很广,清道光年间的竹枝词曾经描绘道,“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郑板桥也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1998年迎春1盎司银币局部图  拍摄/丁杰)


这套币的主要画面同样也是呈三角形位置安排的三位胖娃娃放飞风筝的场面,同样是面容丰满神情灿烂的小女娃,背风筝、扎风筝、放风筝,她们姿态各有不同,视线交汇着向币面前方汇聚,手上背上的蜻蜓风筝、金鱼风筝、蝴蝶风筝代表着民俗活动放风筝中最常见的风筝样式之一,等风来等春动,这是一个完整的放风筝过程,也将至善至美的祈福放飞于天际,将贺岁新春的祈愿放飞于未来。


除了金银币,纪念章上也有迎春的元素。下面是2009年上海造币有限公司铸造的“迎春”银章,正面图案为童子迎春图,背面图案为开门见“春”。与纪念币不同,纪念章没有面额。这枚银章直径虽然只有40毫米,但迎接春日的喜庆已经彰显无遗。


(拍摄/丁杰)


以上就是小金为您带来的币章上的迎春日,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不知道您在2016年的春天有什么计划和打算,对我们中国金币微信平台又有什么期望呢?欢迎告诉小金哦!

(供稿:广东粤宝黄金投资有限公司, 编辑/小金,文内微友拍摄图片为专供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并标明来自“中国金币微信”)


今日互动



在昨天的“晒猴”活动中,微友们发来了各式各样的分享图片,由于数量比较多,小金还在整理当中,先发一个一睹为快,其余的会做到专题里供大家欣赏。

精彩分享


值此猴年到来之际,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这段时间真是忙坏了,都说邮币卡不分家,我也是在邮币卡这所“大学”里交了不少的学费,猴年邮票、金银币、贺岁纪念币、银行生肖借记卡,忙的不亦乐乎,让我过足了“猴瘾”。过年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代表着新的开始,也代表着新的希望!希望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希望社会和谐安定,希望人民家家幸福,希望自己的亲朋好友都能健康如意,开心幸福!最后祝愿“小金”粉丝多多,祝福中国金币更加辉煌!(微友 Mr.晨)


今日互动的内容:“给我的藏品拍写真”。很多微友留言说微信里的币图拍摄的非常好看。小金觉得这个好看的背后是对藏品喜爱,对文化的敬畏,更是对我国贵金属纪念币发展的期待。但是鉴于纪念币发行的种类太多,藏品数量有限,为了让大家看到更多很精美的纪念币,特向广大微友征集高清纪念币实物图。来稿请发送到小金信箱weixin@chngc.net(标题注明:藏品写真),图片一经采用会支付相应的稿费。期待您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