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收藏的无奈

 大东村人 2016-02-05
马克天下 2016-02-04 07:11

书画收藏的无奈

再举一个例子,是关于藏墨的。

书画收藏的无奈

当藏品的真实性只能听凭卖家杜撰故事时,作品的真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因为真伪已经不重要了,只有那篇为藏品背书的故事很重要,信不信全在于这篇故事。这种情形就如前面户主说的耍流氓故事,而甄别、认定故事的真实性在于你自己,你也可以请人帮忙掌眼,但最后决定买卖的还是你自己。

既然很难鉴定书画作品的真伪,又担心高价收购到的是赝品,那么,面对心仪的书画作品又该怎样呢?于是,衍生出一种只认品质、不看真伪的另类收藏方式。这既是无奈之举,又是性价比最高的收藏。

比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这幅作品是李可染的经典之作,拍卖成交价按亿论。你非常喜欢,很想拥有,但是又没实力参与竞拍。你朝思暮想,寝食不安。一次偶然的机会,你在特殊场合发现了李可染的另一幅《万山红遍》,与拍卖行的那幅几乎可以乱真。你欣喜若狂,但又怀疑是不是真的。真迹怎么可能呢?真迹都在藏家手里,市场上不可能随便见到,而你偏偏运气好,见到了。经过打听,此李可染《万山红遍》有意出让,其价格无需几千万,仅几十万足矣。这时候,你在考虑,看来此画是假的,是赝品,该不该出手拿下呢?从作品的品质看,纸张、墨色、技法都很到位,将其与真迹放在一起,几乎是双胞胎,但价格有天壤之别。现在,你很纠结。

书画收藏的无奈

,你反复仔细考虑,赝品,究竟有无收藏价值?最后得出几条结论,促使你下决心把赝品《万山红遍》买下来:

1,赝品存在是中国书画界的常态;

2,历代帝王将相都收藏赝品;

3,各大博物馆都拥有历代赝品;

4,中国美术史教材中屡被提到的许多经典之作也是赝品;

5,赝品传世的可能性更大;

6,赝品的价值由时间累积而成;

7,用低价格买到高品质的作品是一项最合理的投资。

书画收藏的无奈

现在,你得到了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心里很明白,它是赝品,但你依然很喜欢。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存世量显然不是拍卖行所说的仅有七幅(其中几幅也都是赝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存世的《万山红遍》最终能有几幅真正传世,就看各自的命运,而其中一幅竟然在你手中,它与其它的《万山红遍》一起将参与历史的角逐。

附录:艺术品真伪重要吗?

我有一位长辈朋友,今年八十多岁,相交已有20多年;从相识到交友源自书画收藏。

那时我才三十多岁,热衷于影视,对书画收藏不太热心,虽然在北京上学时陆续买过几张大名头的画,也算不上收藏,那时周思聪一张画才百来十元,省吃俭用还是下得了决心的。但这位朋友可不一般,从文革起就开始涉足收藏,家里未装裱的书画一大箩,而且大名头的很多,如李可染、吴昌硕、黄宾虹、陆俨少等等,都有。

书画收藏的无奈

谈起收藏,他有一条理论,现在也成为我的理论,就是“一张书画放在你面前,你先不要问来历,用心感受扑面而来的气息,是否体会到画家的作品原味,如有,说明此画80%是真的,即使它是赝品,对你而言,它就是真的。”

当时听他这么说,我不以为然,反而觉得他的藏品估计大部分是赝品。后来又听他解释,才领会到艺术品的真伪确实不重要。

他说,通常一件艺术品的真伪对谁重要?肯定对藏家重要。但是,当无法证明真伪的时候,真伪还是问题吗?不是。纵观中国美术史,许多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作品,她的真伪认定都是后人依据前人的文字记载或推理分析得出的结果,鉴定意见往往大相径庭,这时候人们习惯于倾向权威鉴定家的意见,而这样的意见有时却是错的,但美术史将错就错,成为了教本。

所以,一件书一件书画作品的真伪是靠后人界定的,并不依据事实本身;我们需要的是鉴定意见,而不是作品真相。在这种情形下,艺术品真伪还重要吗?看看历届拍卖会,有多少天价成交的作品能提供作品真相的凭证?是无法提供的,你能知道的则是围绕拍品展开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