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件纠结事,春节回谁家……

 北书房2014 2016-02-05



春节将至,“你买到票了吗?”成为朋友见面出现率最高的问句。“过年去哪儿?”则是人们关心的第二个问题。

 

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普遍进入婚育高峰,当一对小夫妻要照顾两个家庭,逢年过节去哪里便成为不可回避的难题。再加上不少青壮年到外地安家落户,双方又来自不同的地方,三个家庭地处三地,传统的情感如何在现代社会结构的冲击中牢固维系,人们所要考虑的恐怕远不止“过年去哪儿”的问题。

 

谁都有个家


刚领完结婚证的丁东和王蓓没有想到,两人婚后发生的第一个“大冲突”就是上谁家过年。

 

丁东是家中独子,亲友们希望他成家后带着新媳妇回乡过年。再说逢年过节,家乡的习俗是妻子跟着丈夫回婆家,丁东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他觉得以后每年春节也都应该这么过。然而王蓓也是家中独女,一想到自己出嫁了,就要抛下父母到婆家过年,她就鼻子发酸。


“都是独生子女,凭什么我的父母就得当‘空巢老人’?”王蓓心中酸楚,“大过年的,唯一的女儿不在身边,多冷清!”

 

面对同样的难题,田甜在电影院中意外爆发了。2010年,《唐山大地震》上映,影片中的生离死别感人肺腑,个性坚强的田甜却在其中一个平和的场景中痛哭失声。那是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在失踪多年的养女带着外孙女回来后,接到战友邀请他一起过春节的电话,养父心中很有底气,“怎么可能啊?我现在也是一大家子人啊!”一大家子人,其实不过是两个大人一个孩子,但心中的踏实在养父的举手投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在这样一个场景中,田甜哭了,哭得止不住,吓到了身边的丈夫。

 

“自从结婚,每年春节我都跟着老公到婆家。那天看电影,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父母。我春节不回家,他们会多寂寞……”直到现在,田甜说起来还眼睛湿润。

 


春节是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父母都希望和子女团圆,吃顿年夜饭。如今,这个延续了千年的传统,正不断受到现代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冲击和挑战。社会流动性增大、婚姻圈的扩张、城镇化的发展以及独生子女群体进入青壮年,不论是当今的社会文化还是社会现实,都逼得传统习俗作出调整。

 

好在大多数争执都会有一个结果。对于今后到谁家过年的问题,丁东和王蓓在跟双方父母沟通之后最后商定,轮流回两个家庭过年。老人们都有个念想,小夫妻也觉得公平。困扰了田甜多年的难题也在电影院的宣泄中得到了解决。“那天我老公终于妥协了,同意那年春节到我家过年。”田甜感慨地说,“谁都有个家,谁都有个妈啊!

 

一家水瓢一个味儿


这几天,张宁一直被朋友们夸赞“有魄力”,因为他决定接双方父母到自己上海的家中一起过年。

 

“这个办法好啊!老人们出行没有时间限制,我们不用愁车票;大家聚到一起过春节,我和媳妇也不用为难上谁家。”张宁回顾以往春节,觉得十分疲惫。

 

对于张宁的选择,朋友圈中不少人在表示“明智”的同时也大呼“小心”。对张宁的同学王博来说,将两家老人接到一起过春节,其实同样不易。王博父母家在山东,岳父母家在广东。去年,同是独生子女的小两口不想春节期间“南征北战”,就决定邀请双方父母到北京过年。

 

俗话说,一家水瓢一个味儿。两瓢水混在一起成了一瓢水,可两家人聚在一起却还是两家人。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地方的两个家庭住在同一屋檐下,不仅生活习惯不同、使用方言不同,春节的习俗也不同,大到是否祭祖,小到吃饺子还是吃汤圆,饺子、汤圆包什么馅儿。小两口忙着协调双方父母的不同需求,两对父母也要克服与别人一起过节的陌生与尴尬。一个春节下来,小夫妻精神时刻紧绷,老人们过得也不轻松。


“环境不同、习俗不同的两家人,在一起过个春节就能变成一家人?我看不现实。”王博笑着说。他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年春节的计划作出微调。预订了春节期间的酒店供一方父母居住,年夜饭到饭店吃,假期多设计城市周边的游玩项目……“这样既有集体活动,又有私密空间,让春节张弛有度。”王博对今年的春节计划很有信心。

 



两家人一起过春节,需要的不仅仅是心态的转变,还有现实条件的支持。是否有足够居住的住所,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不变的是宽容


“过年去哪儿”的决定各式各样。有商定轮流回家的,有各回各家的,有两家一起过年的,也有不回家去旅游的,甚至还有抓阄决定去向的。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过年去哪儿”是个可以商量着解决的问题。不论是什么决定,相互之间的尊重、理解和妥协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李蕾是山西临汾人,当聊起过年回家这个话题时,她一脸的轻松。

 

李蕾是独生女,丈夫是上海本地人,也是个独生子。李蕾和丈夫商定,今年过年就去山西。“你公婆愿意吗?”面对提问,李蕾笑道,“我的公婆很开明,他们平时就和我们住在一起,关系非常融洽,而且上海的亲戚朋友也多,两位老人过年不会寂寞。所以,他们很支持我们去山西过年。”

 

谈起当前不少年轻人因为在哪家过年而纠结,李蕾说,获得家里老人的宽容和理解很重要。如果能够互相谅解,过年去哪儿也就不那么纠结了。




过年去哪儿,首先要满足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思念和一家团圆的愿望。有观点提出,平时多陪老人,胜过十个除夕。只要平时多尽孝,过年是否在一起也就没那么重要了。也有过来人建议,工作在外的青年夫妻要互相尊重和理解,最好将全年假期通盘考虑,双方父母都能照顾到,争取“一碗水端平”。

 

其实,当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现代观念深入人心,受到挑战的传统习俗又岂止春节的过法?大到假期如何制定,小到是否燃放烟花爆竹,人们的观念和习俗正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而与时俱进。但不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传统习俗还剩下多少,不变的是相互之间的尊重和理解、宽容和妥协。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肖伟、李治国)

编辑:王咏倩


感谢你的阅读,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