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必须养阳

 昵称30571594 2016-02-05
     李可先生,将毕生奉献给传统医药复兴大业,开启了现在人对身体阳气的启蒙之门、回归古中医之路径。

回顾他的只言片语,总能不断地汲取营养,并渴望将这些营养与更多人分享,播撒阳光。这就是一位当代大医的精神力量!今天与大家分享,《一身阳光——与李可聊阳气》。

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每天早晨,当太阳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的目光都难免变得格外顺从。你看这“早”字和“晨”字,头上都是一个太阳。我们的每一天,都随着太阳的君临而缓缓开始。
从发现太阳开始,我们进入文明。中国人不仅从太阳中收获了麦子,还有真理。对中国人来说,万物都可归于阴阳二字,但归根到底,主宰天地人命的还是一个“阳”字,阳为主,阴为辅。这个“阳”,在天为太阳,在人则是“阳气”。
对人而言,阳气是保证生命正常运转的能量,是举在我们头顶的一把保护伞。
中国人用“气”这个字来指称各种与能量有关的现象和事物。我们经常在报纸电视上看见“电气”这两个字,什么意思?电气,指的是与电能的转换、利用有关的事物。这并不仅仅是与“电”有关,而是与“电能够帮人做什么”有关。
这种能量,由人体吸收的各种食物、水和空气转化而来。人吸收的是各种植物和动物体内的精华,这是“精”,转化成能量,就是“气”,最后变成人的精神、意志,是“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万物之生是由阳决定的,万物之死也是由阳决定的。只要有阳气在,就有生命,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
“阳气”充足,人体就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散尽,也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做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虚,生理活动就会减弱,甚至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和免疫力下降。
《黄帝内经 .灵枢》中说:“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过了四十岁,阳气便不够用了,身体的状况开始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对自己的身体好,必须从养阳、护阳、扶阳开始。

唤醒经络的入口
中医里面认为,人的背部属阳,胸腹属阴。这和我们一般人所想的可能有些出入,一般人会觉得,胸腹是前面,肯定是阳啊,背部在后面,肯定是阴啊。其实可不是这么回事。
为什么呢?这里面的原因还是挺有趣味的。
首先,人的身体一般都是向前弯,很难向后弯,这是由脊柱的构造决定的。当人还是个胚胎的时候,身体就是向前弯曲的,后背向外,胸腹向内,像个字母 C,或者说,像一个圆形,这个很好理解。那么既然是向外,就意味着开放、活跃,属阳;向内,就意味着收敛、安静,属阴。所以中国文化讲,外为阳,内为阴,后背为阳,胸腹为阴。
另外,所有的脏器都在前面,后背还要保护胸腹,这也是属于“阳包阴”的规律。
更容易让人理解的,是人在一开始就用后背对着太阳的事实。这个有两方面,一,人在学会直立行走之前,是用四肢爬行的,那么肯定是用后背对着太阳。等人学会了种地,每天在田地里干活,还是用后背对着太阳,所谓“面朝黄土背朝天”,几乎所有的劳动,都要用这样的姿势。所以说,人的后背是属阳的,胸腹是属阴的。
不仅如此,你伸出一条胳膊来看一看,哪儿是阳,哪儿是阴?你可能一下就猜错。正确答案是:手背那面是阳,手心那面是阴。手背那面的胳膊颜色要比里面的深,这道理和树叶是一样的,朝着太阳的一面,要比背向太阳的一面颜色深一些,因为这一面接受阳光要比里面多。所以,经行手背脚背的经络,都是阳经,而手心脚心的经络,则都是阴经。阳经有六条,阴经也有六条,这十二条经,全部顺着人体上下的方向,像十二条飞行航路,抑或是地铁隧道,沟通起不同部位间的气血运行。
经络上的穴位是输注经络之气的入口,好像地铁沿线的地铁站,所以正式名称叫“腧穴”,或“输穴”,表示可以通过这些入口,调动经络里的阳气,或为经络输入阳气。
那么怎样输入阳气呢?很简单,或者按揉,或者温灸,把穴位唤醒,也就是把经络唤醒,气血自然会在热力的推动下,顺着经络向内部脏腑、向周身供应。

阳气的存钱罐
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如果将身体比作一块大陆,经络便是大陆上的条条河流。这河里奔流的可不光是水,更是滋养两岸无数生命的乳汁。植物、动物和人,都要依水而生、依水而居。那么在我们的身上,最宽广的大河是哪一条?是脊背中间的督脉。督脉就如长江或亚马逊河,是这块“大陆”上最壮观、最重要的一条大河。
督脉,是奇经八脉的主脉之一,是很有名的一条经脉,武侠小说里讲“打通任督二脉”,说的就是这条大脉。它主要经行脊柱,联系着经行全身的六条阳经。这个“督”字,是统帅、领导的意思,像个三军大都督一样。领导什么呢?领导全身的阳气。六条阳经的阳气,都汇聚于此,相当于全身的阳气,都要到这里来“报到”,因此督脉又被称为“阳气之海”,阳脉到这里,就像河流入海。
督脉不仅汇聚阳气,当各条经络的阳气不足时,它还会将阳气反补给经络,起着存钱罐、蓄水池的作用。
既然督脉主导着全身的阳气,那么保持督脉的畅通无阻,对于阳气的正常运行,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守住身体的财宝
阳气是我们身体的财宝,五脏六腑是聚宝盆。单拿出任何一个脏腑器官来看,都与阳气有关。
从五脏来说,它们在水谷所化阳气的驱动下,分别有生化贮藏气血、津液,乃至精神的作用。当它们像卫兵一样,坚守各自的岗位时,就是五脏阳的一面,而它们阴的一面呢?就是有形的形体、津液等。其中,对于阳气生化来说,最重要的,是肾和脾。
在人体中,阳气是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也就是说,阳气来自两部分,一是先天父母所给的肾气,二是来自水谷精微,靠吃的食物、喝的水在脾胃中转化而来。
肾脏储存着来自父母精血的先天之气,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先天肾气也叫元气,是我们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一出生就有的原始的能量。这种元气,也属阳气的一部分。
中医上讲的阴阳,其实是浑然一体,互相融合的,不能说这边就是阳,那边就是阴。人的元气也是一样,从出生时,他的元气就是浑然一体的,但是因为先天的东西和后天的东西又有所区别,而且两者互为其根。比如说脾胃是后天之本,而且根据五行的理论,脾属土,土能够生养万物,其它四行(肝心肺肾)都受它的灌溉。如果在脾胃这里出了毛病,不能够健运,那五脏就失养了。所以大多数疾病还是要归结到后天之伤,损及先天之阳,动摇了生命的根基。好像是家里停电了,所有电器都只好“放假”休息了。
现在的很多病,首先就是脾胃先受伤——吃喝大量的生冷食物、饮料;其次是因为生活过于劳累,操心的事情多,或者压力大等等。中医认为“思伤脾”,想得太多、心情郁闷,这个人首先就不想吃东西,消瘦,然后从脾虚开始,演变出多种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什么的,都是这么来的。
阳气应该周流全身,使人体不受外邪侵犯。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就是浑元之气,就是脾气和肾气加起来那个元阳,你把阳气保护好,就啥病也没有了。
——摘自《一身阳光—与李可聊阳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