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是肿么一回事第四弹——效用 (上) | 果壳网移动版

 Mickey_zhou 2016-02-05

写在前面的话:因为是买萌向文章。。所以我绞尽脑汁的尽量在文章中少用数学,因此数学上容易说的东西,会被我罗里八嗦的写得很长,各位理工帝将就一下。。小弟给跪。

“人总是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平田真悲剧平男

好吧,上面那句话是我瞎编的,但是这句话可以作为解释“效用”这个概念的突破口,所以还请各位容忍我把它装成名人名句的样子。先来点装正经的东西:效用这个概念,是由英国哲学家边沁引入经济学的,边沁君是这么说的:自然把人至于两位主人——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下(此处省略N字),功利(效用)原理认识到人类这种受支配的的地位(再次略去N字,哲学家很罗嗦你们懂的。。),功利原理是这样的:无论何种行为,只要它看起来是促进了利用相关者的幸福,该原理就赞成;至只要它看来是妨碍了利益相关者的幸福,该原理就反对。

所以,效用解释完了,谢谢大家~(路人甲:擦,尼玛这和没说一样啊!)好吧,我承认边沁君的解释略微犀利了一点,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效用这货到底是什么吧。想要了解效用,我们不得不说说人们内心的世界。(对于妹纸的内心世界,我还是很有兴趣的)

文章开头平田君的名言大家应该都懂吧,其实它的意思就是说,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总是能判断出自己更喜欢哪个,又或者喜欢的程度相等,在经济学中,我们把这种心理活动叫做偏好。根据这种心理活动,经济学提出了两个公设:1. 比较公理:人们总是能比较出不同商品的优劣(包括三种情况,这个比那个好,这个比那个差,这两个差不多)2. 传导性公理:是说,假如A比B好,B又比C好,那么A一定比C好。这两个东西并不是那么难理解吧,那么有了这两个公设,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人能够前后一致地按照偏好的顺序排列所有的商品。(这里多说两句,有统计数据表明,其实人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符合上面两个公设,并且年龄越小,不符合的人数越多,这表明。。。不让小朋友乱买东西。。貌似是对的。。)

有了上面的两个偏好公设和一个推论,我们就能来讲效用了。因为推论中,人可以把所有的东西按照偏好排序,所以经济学家就用“效用”去衡量这个序列,简单来说也就是,越喜欢的,效用越大,越不喜欢的,效用越小。那么一个东西,它的效用具体是多少呢?其实无所谓,效用只是用来做序数运算,不做基数运算,啥意思呢,来个稍微掉节操的栗子。我们来考虑吊丝们在给木耳们(不懂请百度)排序时候的情况。一般来说满分是10分,依次减小。也就是说,10分木耳要比8分木耳好,8分木耳要比3分木耳好。前面那个分数,便是效用。但为什么说具体是多少数字不重要呢?因为效用只是用来比大小,把满分改成100分,那么100分木耳便是原来的10分木耳,她还是最好的,原来的8分木耳可能是80分,也可能不是,只要他的分数比原来的10分木耳小,比原来的3分木耳大就行了。这是序数概念,只比大小,不做基数运算。什么叫不做基数运算?其实是说,效用不能用来加减乘除。(因为我们不能说,三个2分木耳,等于一个8分木耳。。不信可以试试,找三个2分木耳,和一个8分木耳,让他选择是要三个2分的,还是一个8分的。。)

那经济学里弄出这货来,又不能基数运算,到底是要闹哪样呢?其实效用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得出一条等优曲线。等优曲线上的商品组合的数量,都有相同的效用。


(请无视我由于懒直接百度回来的图片吧。。。不要在意细节。。恩)

一般来说,等优曲线是上面那个样子的。我们无视原图的图标,把纵轴改成妹子的数量,把横轴改成打游戏的时间长短。那么,上面的等优曲线,就是某吊丝的情况了。图中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一定妹子的数量和一定的游戏时间,是由这两个量组成的。在曲线a上的点,表示这些点代表的妹子个数和游戏的时间,对于这个吊丝来说,效用是一样的(即偏好的程度是一样的)。举个例子,假如曲线a上的某个点,是【游戏1小时与8个妹子】,另一个点是【游戏10小时与2个妹子】,那么这个这两个组合,对于该吊丝来说,效用一样(即在他内心的偏好是一样的)。

这个图还告诉我们一点,就是等优曲线向原点凸出。这是什么意思呢?假设如果1个妹子在吊丝的心目中无时无刻都与1小时游戏时间相等的话,等优曲线会是一条直线,情况会是:【10小时游戏时间与1个妹子】=【9小时游戏时间与2个妹子】=【8小时游戏时间与3个妹子】=(此处省略,自行脑补)=【1小时游戏时间与10个妹子】。这些点描绘出来的就是直线,其实只要在吊丝心目中,妹子和游戏时间可以固定比例替换,都会是直线。但是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因为有消费多样性原则在制约。即,人们总是会偏好更多样的商品,当你拥有100个妹子而没有游戏时间的时候,总是愿意用很多的妹子去换回哪怕多1小时的游戏时间,当你拥有50个妹子和50小时游戏时间时,你就不会那么慷慨的把妹子让出去了。。。

那么这个图,还有另外两条线,从常识上我们就可以知道,b线的效用比a线要大,c线的效用比b线要大,因为越靠外的线,妹子数量和游戏时间的两者都比靠里的线要多(多总是好事嘛。。但不是所有东西都这样)。另外等优曲线还有两个特征,1. 它们永不相交 (这很好理解,如果b和c相交了,证明它们交点的那个组合效用既是b,又是c,但b又大于c,这违反了偏好公设的第一条)。2. 两条等优曲线中间总能再画一条(因为效用是序数,只排大小,所以在10分木耳和9分木耳中间,你总是评出9.5分木耳)。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感觉好罗嗦啊。。其实效用分析在很广泛的啦,例如投资学里利用等优曲线求最优投资组合什么的。但它在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推导出需求定律。。至于怎么推导,下一弹再说吧。另外,由于效用分析是基于对人心理的假设构建的,所以学界内也有争议(经济学争议无处不在啊。。。),因为效用是不可以具体观察到的量(毕竟人家心理真的是想什么,外人无从知道),它表征出来的能观察到的量,只是人商品的数量之类的真实存在的数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