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定都开封的几个因素

 无为洪建国 2016-02-06

 

    公元960年,北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开封无山水之险,远没有长安、洛阳的地势险要,实乃易攻难守之地,而当时北宋立国未稳,南方尚未平定,北方更有强大的契丹虎视耽耽,选择开封作为都城实有诸多不利因素。那么,北宋为什么仍然选择定都开封呢?这篇文章,将根据史念海先生提出的关于我国古代都城选址的基本原则来分析北宋定都开封的因素。

    史念海先生在《我国古代都城建立的地理因素》一文中提出,我国古代都城选址的基本原则有:探求国土的中心点;利用交通冲要的位置;凭恃险要的地势;地理因素与对外策略;接近王朝或政权建立者的根据地;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关系。下面,我将根据这些原则逐条来分析开封作为都城的因素。

    第一,探求国土的中心点。一个区域的经济文化常在中心地带凝聚成形,再向四周渗透,这个中心地带宜发展成相应的政治势力辖属范围的都城。国度位于中心点,与各地道里略均,便于政令传达,物资集散和兵民往来。另外,居天下之中,即居天地之中,符合中国社会以和谐为主旨的天人合一思想,对四围不偏不倚,对一方由服及鄙,易于形成向心忠中的社会文化心态。赵匡胤兵变建立北宋王朝,此时的北宋远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南有南唐等政权,北有北汉以及强大的契丹。北宋初的统治范围大概为:北到今河北南部,南达长江流域,东到海,西抵陕甘。在这范围内,开封基本上处于中心地带。后来,北宋灭南唐,灭北汉,疆域极盛时期也就是稍微比五代十国的地盘大一点而已。北面被契丹压制,西面有西夏阻挠,只在南方获得较大的领土开拓。陆路的不畅,迫使宋朝面向海洋,这也是两宋王朝海洋活动较多的原因之一。

   第二,利用交通冲要的位置。开封很早就已经得到开发,早在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的魏国就在今开封附近建立城郭,都城称为大梁,此后经1000多年的经营发展,开封的文化积累逐渐深厚,交通情况逐步完善。到了五代时期,开封已经成为“接引河﹑汴,南通淮﹑泗,北接滑﹑魏,舟车之所凑集”的北方大城市。尽管历史上中原地区曾兵火连连,开封城也几次被毁(也曾遭遇过几次大的水灾),然而,由于其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历代都会对开封进行修缮拓展。周世宗对开封的建设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955年,下诏扩大开封的外城,改直放宽街道,修建一定的水利工程,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道网,开掘汴口,使黄河与淮水相通,江淮漕运达到开封,为北宋王朝定都开封,使之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都市奠定了基础。北宋开封是当时漕运四河的集中点,有“四达之会”之称。陆路方面,当时开封也是个中心,有几条干道,以开封为中心向四方辐射。从开封向北,经滑州﹑澶州﹑河北大名,可通辽国的南京(今北京);从开封向西,经郑州﹑西京﹑西安,可以通向西北各地;从开封向西南,经许昌﹑邓州﹑襄阳﹑江陵,直达湖南和两广;从开封往东,可达山东沿海各地。总起来说,当时开封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是作为国都的理想之地。

    第三,凭恃险要的地形。开封地处华北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无山水之险,远没有长安﹑洛阳的地势险要。有人提到黄河是开封的防卫线,我不以为然。首先,从历史来看,北方政权没有凭恃黄河抵御外敌的例子,有的只是守方掘堤阻止敌人进发,或者攻方挖河水淹守城之敌,直到近代还是如此其次,黄河水流﹑河道远没有长江湍急﹑宽,长江才称得上是天堑。最后,北方作战以骑兵﹑步兵为主,楼船兵很少,大规模水战根本不现实。我认为,在古代北方地区,城市防御主要依靠险要的地形﹑坚固的城墙和置以重兵把守。开封虽然没有险要的地形,但是它的城墙非常坚固,而且还配备有大量精锐守军。事实上北宋王朝经常驻十余万禁卫军来保卫首都开封,后来不断增加到三四十万人。这些弥补了无山水之险的缺陷。

    第四,地理因素与对外策略。这一点与北宋选择定都开封没有多大关系。也许考虑到燕云十六州地区,才会把两者联系起来。公元936年,五代时期后唐帝国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叛唐。他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请求契丹辽国施以援手。失去了这些土地和战略支撑点,地处中原的王朝就等于失去了中国北部,西北部的山川之险,也等于是失去了长城防线。“胡人铁骑纵横驰奔,昼夜即可饮马黄河。”北宋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收复燕云十六州地区。而开封距离燕云地区不远,而且交通便利,利于调兵遣将,一旦发动收复燕云的战争,可以及时有效地统筹战局。还有一种说法,说中国从古至今是逐步由面向大陆到走向海洋发展的,隋唐以前,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世界交流;隋唐以后,则开始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活动逐步增多。开封相比洛阳﹑长安更加靠近海洋,而且开封水路交通也十分发达,水路﹑海路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五,接近王朝或政权建立者的根据地。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开封是他的根据地,这里有他的家族势力以及忠于他的一班人马。赵匡胤在开封经营几十年,曾奉周世宗诏主持修缮扩建开封外城,任后周殿前都点检职务期间,曾转战过河淮,驻节过汴州,对河淮的形势和汴州的地理民俗等方面都比较熟悉。

    第六,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关系。北宋以前,五代的梁﹑晋﹑汉﹑周都在开封定过都,开封显然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在经济方面,当时全国的经济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远远超过北方黄河流域,因而当时全国经济中心已经开始南移。这样一来,开封所需要的物资大部分要靠江南来供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有方便的水运条件,而开封不仅地处水运中心,且距离东南经济中心远比长安和洛阳近的多。不仅如此,再加上当时开封本身的经济也很发达,这样,开封很自然地取代了洛阳﹑长安的地位,成为宋朝定都的好地方和全国交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

    以上就是我们根据史念海先生提出的关于我国古代都城选址的基本原则进行的分析,由此可见,北宋王朝选择开封作为都城是合适的。

    最后,我们再从其他方面来分析一下北宋为什么定都开封。第一,选择都城首先要选择发达的大城市。当时在北宋的统治范围内,能称的上是发达的大城市的有洛阳﹑长安﹑开封等。北宋一代共有四京,即东京开封府(今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四京中,东京为前代帝都,赵匡胤在此立国;西京为太祖的出生地,地理位置重要,曾为国都;南京为“艺祖肇基之地”,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建;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契丹声言将入寇,吕夷简建议“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因建北京。长安城经历安史之乱早已满目苍痍,几成废城,且临近契丹﹑西夏,作为都城显然已经不合适。宋初有很多人主张迁都洛阳,大将李怀忠劝不要迁都:“开封有汴渠之便,每年可运江淮粮食数百万斛,京师兵将几十万人都要吃江淮粮食,您居住洛阳,到那里去取江淮的粮食呢?”。第二,开封地处华北平原,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著名的产粮区,能就近为都城几十万人口提供一部分食粮,当然漕运江淮之粮占大部分。第三,继承性原则。五代的梁﹑晋﹑汉﹑周都在开封定过都,虽然期间战乱连连,作为都城的开封,当然是全国(至少是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选择其作为都城,可以直接利用它原来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总之,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到公元1127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在这百余年间,许多震动全国的号令,都是从开封发出的。东京开封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京城规模巨大,人口众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这也是开封最鼎盛历史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