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痴颦贤钗之三言两拍

 殘荷聽雨 2016-02-06

三言:
  
  1、是人都有缺点:
  
   颦之痴,很值得同情,但因为痴,就比较直观,比较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因而也就比较富于侵略性,容易表现得尖刻,疑宝钗、疑湘云,闹出许多小是非来,这个是痴的极端,当事人或者以为应该,旁观的未免觉得过分。
  
   钗之贤,很值得赞赏,但因为顾一个贤名,就比较造作,比较显得世故,“事不关己不开口”,不露痕迹的奉承,最极端的就是批驳宝琴的诗,实在是脱不了一个“伪”字的嫌疑。这个做法,理性的、“栽过几个跟斗”的或许可以理解,感性的、比较依赖直觉的,或者就很不满意了。
  
  2、缺点不是绝对的:
  
   颦之痴,纯出本性,得罪人处固然有,但一旦深交,便不设防,这脾性便也容易使周围的人真正感动,和紫娟的感情是一个方面,和湘云、宝钗、宝琴的交厚也是一个方面。尤其是宝玉,固然经常受“痴”之累,却也深为其“痴”所感,这个就是“直接”的好处。
  
   钗之贤,固不免“伪”,却处处为人设想,“小惠全大体”,上下一齐称颂;主动锁门,乃至交还大观园钥匙,更是深谙“不扰人”之道(顺便说一句,有人以湘黛联句时湘云的话,指责宝钗不顾友情,这是不明白宝钗避嫌的深意,此时的贾府,已经不是当初的贾府了)。宝钗这样的女子,自己有事(她家事也不少啊),从不麻烦别人,别人的事情,却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这份体贴,虽是出于教化,却也是本性使然,这样的“贤”,同样是很难得的。
  
  3、人只要交往,优缺点就是可以互补的
  
   钗黛之才,可谓一时瑜亮,但两人的感情并不差,彼此间其实是很仰慕的。黛比较高调,也爱逞才,很多创意,真是兼有“仙”、“妖”之气;钗比较平和,灵性或有所缺,但老辣博学,兼生性淡泊,其诗词固毫无脂粉气,且染了几分悲悯世人的禅味,这个是连妙玉都达不到的境界,所谓“高士”,正是这个意思。
  
  两拍:
  
  一拍钗黛褒贬之争:
  
   “钗黛合一”,是“智”与“灵”的综合;是“才”和“善”的统一;是“金”和“玉”的互补;是“仙女”与“高人”的结晶,此二人无高下,无轻重,无善恶,本就是一体,贬一褒一,损坏的都是曹公的原意!
  
  二拍借《石头记》酒杯,浇自己块垒:
  
   喜欢黛玉或者宝钗,都是可以的,也是正常的,一个作品感人,就因为可以使读者产生“代入”的感觉,看了《石头记》就把自己想做黛玉或者宝钗,不是什么罪过,也一点不奇怪,但喜欢尽管喜欢,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欢,就说曹公也是喜欢黛玉或者宝钗了,并罗列出许多断章取义的证据,通过“选择性失明”的办法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这样的评论,既不公允,对自己无益,更会徒惹许多烦恼,真是何苦来哉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