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陵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无为洪建国 2016-02-06

  □朱方敏  洪建国  吴泽勇

  一、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

  突出环境保障。加强硬环境建设,优化投资软环境。尽快形成适应发展需要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千方百计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投资项目落地硬件环境,为投资项目解决好地、路、水、电、气等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产业政策,加大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制定形成全市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执行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突出产业支撑。加强规划引领。按照铜陵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统筹抓好招商项目的策划、开发、包装、推介、建设及安商工作,实现县区、园区产业优势集群发展和错位发展。鼓励以商招商,依托现有优势企业引进产业链配套企业,支持企业“逐群而居”,促进企业间抱团发展。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融资、产权多元化等资本运作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突出项目带动。把好项目发布的“出口关”,立足铜陵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切实做好铜基新材料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大项目的谋划和推介工作。突出大项目带动作用,力争走出一条“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

  突出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开发园区、示范园区转型升级,引导由工业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由外延开发向集约开发转变,由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综合环境优势转变,增强开发区承载力。鼓励开发区建设特色园区,发展“一区多园”、境内外合作共建园。提升“圈区管理”建设水平,加大水暖配件、汽车配件、印制线路板、电子器件、家用电器以及小五金等终端产品制造业引进力度,逐步发挥“圈区管理”产业链效应。

  二、着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突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坚持把优化外贸结构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提升铜基新材料科技兴贸基地建设水平,引导企业加大深加工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提升铜基新材料出口效益。扩大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部件出口规模,大力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矿山装备制造产品出口,稳定精细化工产品出口,提高电子信息及新能源产品出口效益,

  突出加工贸易集聚发展。围绕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重点引进“两头在外”的出口型和“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项目,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国际市场开拓以及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方向发展,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拓展,提高我市主导产业的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突出外贸综合平台建设。利用和整合华德物流保税仓库现有监管条件和设施,建设铜陵保税物流中心(B型),带动物流配送、保税仓储、国际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发展。引进和培育1-2家外贸综合服务体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市场开拓、金融税务、检测认证、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创新贸易方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复制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促进贸易便利化。

  三、着力提升口岸通关能力

  扩大口岸对外开放。围绕“港城一体”发展战略,突出“面江发力、拥江发展”理念。加快永丰港区对外开放,建成3个泊位(其中10000吨级的1个、5000吨级的2个),年吞吐量500万吨,全力将铜陵永丰港区打造成对外开放的专业化、现代化万吨级港口码头。加快进境水果(粮食)指定口岸建设。

  加快通关建设。全方位参与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合作协作,围绕区域通关、物流运输、货物代理、口岸查验等重点环节,建立相关协作合作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参与“电子口岸”建设,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加速口岸管理现代化进程,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联网申报、联网核查和联网作业的通关协作机制。全面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和推广复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做法。

  四、着力推进涉外经济联动发展

  深化国际国内合作。加快对接“一带一路”内陆沿边开放战略,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铜材加工、电子元器件、矿山装备等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承接和吸引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整体转移,鼓励由生产转移化为营销转移,由车间转移化为总部转移。

  提升“走出去”质量。鼓励企业实行抱团出海、借船出海战略,引导铜基产业、装备制造、机电产品抱团“走出去”。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带动我市设备、技术、服务、劳务输出。支持优势企业走跨国公司发展之路,发挥生产技术、营销网络、品牌能力等有效拓展国际市场,规避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发展特色服务贸易。加快服务外包、文化贸易、技术贸易等发展,提升省级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水平。支持铜基材料、通讯电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绿色投资等模式,延伸服务环节产业链,加快“铜陵制造”向“铜陵智造”转变。

  五、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进一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简化外商投资审批、核准程序,下放外商投资项目管理权限。探索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

  进一步抓好简政放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重大项目外,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落实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由市场主体依法自行决定,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

  (作者单位:市商务局)

  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于推动我市“十三五”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机遇,结合铜陵现代产业基础、区位等综合优势,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竞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