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一个父亲,一个女儿的父亲,是最忧伤的,他要把他的女儿培养得那么优秀,那么美,却不是为了他自己。他希望那个混小子能比他更爱他的女儿,代替他全心全意地去呵护她——摘自文中 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给我看过一篇文章,是余光中的《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有四个女儿,在他的笔下个个如花似玉。余光中的假想敌,便是他未来的四个女婿。 然而,我错了。上述表现只是爸爸还不曾充分做好要当父亲的思想准备时的表现。打我出生之后,他便充满了危机感,并且随着我渐渐懂事,便发现他的危机感与日俱增,以至于和我稍有接触的男孩子,都无一例外地成了他的假想敌,对我平日经常提到的男孩子,更是重点中的重点。 父亲为什么那么怕失去自己的女儿?有一种解释说是因为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情人之间,自然是怕失去的,这似乎也能说得通。爸爸有一天去参加朋友女儿的婚礼,回来直呼太残忍。说那是西式的婚礼,在教堂里,父亲牵着女儿的手,放到另一个男人的手上。试想一下,一个男人,就这么把自己宠爱心疼了二十多年的女人自觉自愿地送给另一个男子,还得面带微笑,即使这个女人不是他妻子而是他的女儿,也足够残忍了。还有一天陪爸爸的朋友吃饭,席间那人谈到他女儿谈恋爱的事。说中秋那天,他女儿要带男朋友回来见见父母,他吓得连话都说不全了。中国人么,男的见一下女方父母,这就基本上“定下来”了,这个父亲握着电话听筒只剩下一句话:“不着急的,不要勉强,下次吧,下次吧。”这个父亲一边喝酒一边说,女儿才谈了两个半月的恋爱,就要把男朋友领回来,这谁受得了呢? 我以前也是这样的想的,觉得父亲们实在是有点不可理喻,女儿迟早是要嫁人的,父亲们又何苦这么霸道呢?但最近几年,我渐渐地感觉到,父亲对女儿的心情,实在是很复杂的,并不是“爱情”这么简单的词可以概括的。看过很多写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的文章,大多提到了其中那微妙的父女关系,父亲送女儿出嫁时的无言,女儿跪别父亲时的不舍,细腻、真实、日常。我没有看过小津的电影,但是能想象出那些父亲和女儿。那天我陪爸爸去奥体看我们家新装修的房子。爸爸喝得有点高,拉着我的手说了许多的话,他的过去,他的现在,他的未来,他的计划。他给我治病,带我找最好的医院做手术,送我上学,把我带到南京,给我整牙,让我读国内一流的大学,让我去国外见见世面……一步一步,说要让我在出嫁的那一天,最完美,最健康,最幸福。他说,一个父亲,一个女儿的父亲,是最忧伤的,他要把他的女儿培养得那么优秀,那么美,却不是为了他自己。他希望那个混小子能比他更爱他的女儿,代替他全心全意地去呵护她。总之,他希望女儿会满心满意的幸福,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故事里总写到千金小姐爱上穷书生,做父亲的总是千般阻挠,并将那小姐许了富贵人家,背上个嫌贫爱富的骂名。遇到真是拆不散的,便把那书生请进门来,做个“上门女婿”。其实这有什么错呢?那些小姐们若真嫁了书生,又怎么吃得了那个苦呢?父亲们的逻辑很简单:爱情不顶饱,嫁张饭票才终身有靠。这有什么错呢?哪怕背千古骂名,也要让女儿过衣食无忧的生活,除了父亲,世上再没有哪个男人会这样无条件地爱一个女人。 想来做一个女儿的父亲,是世上最复杂、最辛酸的一件事情,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他自己。就像我爸那天说的:宝宝,你出嫁还早,但你爸已经给你准备了这个小房子,你如果不要,要去住你老公的大房子,你爸也没办法。 汪政、晓华,中国文学评论界“双打”选手,著述颇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