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单 | 5本中文系姑娘的闲时读物

 亲一只小猪 2016-02-06


文/简书作者  卷毛维安

诗人李亚伟在一首叫做《中文系》的诗中写过:

中文系的姑娘一般只跟本系男孩厮混,

来不及和外系娃儿说话,

这显示了中文系自食其力的能力。

不知道这是戏谑还是反讽,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姑娘,我可以很负责的说,中文系的姑娘一般不爱和本系的男孩厮混。我们的思绪游走在各种新奇事物上,目光流转于其他男女比例不是那么悲惨的专业的鲜肉上。中文系的男生大多文绉绉的,或者深沉得不可一世,虽然魅力大多源于肚才,可是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大多数人不太偏好通过自拍或微博朋友圈之外的方式去了解一个人。

如今的中文系学生,多数已经不及当年充满激情共才华横溢,只留得个名头来得端正响亮。古代文学老师上课就说我们现在的学生啊和当年很不一样了,做学问没什么钻研的劲儿,也缺乏热情。的确,在这样一个阅读碎片化,信息获取便捷化的时代,我们虽然每天都会阅读很多很多的文字,可是他们所传递的只是信息,不是知识,不是情怀,不是态度。

真正值得品味揣摩的东西还是适合印刷在纸上,安定地依附在可以被触摸到的地方,我们可以经常翻阅,文字不来不走,缓缓沉下。手机上的,一刷即逝,所谓“收藏”功能只是一个给我们自我安慰的选项,大部分时间里给我们一种“我收藏了”即“我懂得了”或者“我以后会看”的错觉。

爱和文字厮混是个好习惯,比因为百无聊赖而和男人厮混有意义多了。

下面推荐的这几本书,是我2015年来所读的文学类书籍里个人比较喜爱的,多为散文随笔,大多有关文字,一些经典作品的解读,见解深刻,表述精致,作者们精于文字,长于语言。虽不能帮你的职场生涯升职加薪,帮你的六级提分包过。却能和一些精致的文字相遇,哪怕仅仅消磨时间也是好的。

1 《煮字为药》徐国能


在图书馆里发现这本书是因为喜欢这个书名,无论古今,写诗作文,都要细心如慢火熬汤炖药一般,提炼出字句的真淳。台湾的徐国能先生从一些时事出发,与古典文学相连接,抒发一些喟叹和情感,文字考究,精细,戏谑严谨并存。比如“鹣鲽情深”中鹣鲽为何物?围棋的四方格局与人间时局有什么微妙关系?怎样才能贴切的形容“风格”一词?很多值得玩味思索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解答。

煮字为药,熬一锅庄雅,抚慰一下世俗烟火熏过的火辣辣的疼。写一些东西取暖,在精神世界里优越一番。


2 《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张定浩


这本书现在还在我床头,从学校图书馆借来,被我带回了家。无意间遇见waits的作品是很让人欣喜的。作者张定浩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出身,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因为那首《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我认识了他,言语细腻,意象清丽。

他在这本书中所写的是他自己对于一些中国古典诗文和诗人生活的解读,比如李太白,陶渊明,曹子建,九歌,古诗十九首等。我们看过了无数教辅式的标准回答,渐渐习惯了从某一个特定的思路去看待一件文字作品。而古典作品中的鸟兽草木人情世故,都是现实世界的投影,作者努力的触碰到它们,想牵着它们的手,款款而来。君子既见,何不长谈?

诗人看诗人,视角是奇特的,解读也是让人惊喜的,不如体会两个诗人间精神和灵感的碰撞。


3 《读中文系的人》林文月


这本书是所有推荐里唯一一本我自己买的,因为被这个标题吸引,像一个荒原中迷失的人找到了组织一般迅速下单,希望从中间找到所有关于专业的迷茫,自己的迷茫。台湾的林文月老师是《源氏物语》的译者,有着丰富的文学素养,文字亲切如诉。更多的是一些关于她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对于中文人的寄望。文中所及那些老一辈中文人的那些风骨和精神,仍然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

4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其他作品也推荐)


毛姆的作品还是值得读的,他从《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索理想和生活,《剧院风情》中衡量爱情与自我,语言犀利而恰到好处,一针见血又带着幽默。他是个很懂女人的作家,我常常觉得自己的心思或者一些有过的想法被他记录在纸上,带着讽刺和怜悯。

比如《月亮与六便士》有如下书摘里的一段话,曾引发我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归根结底还是对外界的一种取悦。那些让我们快乐舒坦的,觉得意义非凡的事物,究竟是完成它的过程本身,还是外界肯定,赞扬之后的某种成就之感。


5 《观念的水位》刘瑜


刘瑜老师是一个很特别的女人,虽然社会上常常把女博士调侃成第三类人,但她不仅是个公知,更像个普通的可爱女人。这本书里大多是她对于民主话题进行的一些观点阐述,独特角度的政治评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影评书评和独立思考。她的文字中有着很多惊喜,温柔一刀,缓缓剖析,再把血淋淋的事实端到你面前,还对你笑。总而言之,是一本独特的与政治有关的读物。


中文系没有那么所谓的浪漫和高大上,好像生活就是“看看书写写诗,泡泡茶赏赏花”,我只能说,充满诗意的是来自内心的安宁,以及一双能化腐朽为平和的眼睛。我们的课程也是理论性的为主,还加上很多经典作品等待我们去阅读,我们要读,要写,要思考,我们要对汉语产生一种敬意,并且好好的去分析研究它的各种变化形式,并且用恰当的语言传递我们的思考和所得。

我们学的是一种“无用之用”,并不是一门手艺,一项本领,我告诉自己,如果不读这个专业,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再读那么多书,不会发现汉语本身的魅力。

不管你年纪几何,在哪里,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我都希望你能产生一种敬意,对文字,对生活,以及对你自己。

阅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文字就像恋人,相处起来不需要太刻意,相互尊重适应磨合,慢慢会如玉石般契合。我欣喜于这段关系,靠着和文字厮混,嬉笑打闹,生活虽苦辣,倒也活得愉快坦然。

卷毛维安:简书原创作者,中文系的大二姑娘,公众号:维安记。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至作者页面。版权所属,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