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故事背后藏着科学逻辑

 书法初步 2016-02-06

好看的故事背后藏着科学逻辑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故事背后藏着科学逻辑

选自《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插图

从小背过唐诗宋词数百首,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再到国外访学,我自己也已出版了十多本著作。当我拿到绘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高春香 邵敏/文,许明振 李婧/绘,海豚出版社出版),用了两周时间给四岁的女儿在睡前讲过一遍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前所知道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完全是碎片化的。四岁的女儿对书中手绘的活灵活现的图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则确确实实给自己补了一课,虽然这一课可能补得有点晚。

蚯蚓什么时候出洞?何为圭,何为表?天象与节气的准确对应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在清明扫墓?树干为什么要刷石灰?喜鹊做一个窝需要几个月?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更让我受益匪浅。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包括《春》《夏》《秋》《冬》四册,主要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及其与对应的太阳轨道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主线,以小主角牙牙到乡下爷爷奶奶家所见到的民俗为副线相互贯穿。主线为科学,副线为故事,非常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除此之外,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二十四节气的名诗、儿歌、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小吃、时令农产品和植物生长的知识、民谣等。通过手绘的艺术展现,全书用诗歌、文学、绘画、民俗、故事等形式,展现了广阔的地理、天文、农学、动植物、物理、化学相互融合的科学机理。书中的绘画依托中科院专业的知识背景,由与地理相关的气候图层、农学图层、动植物图层、土壤图层等知识铺展开来。

一本不一样的书一定有其独特的思路。这本书是中国第一本原创地理科学绘本,作者团队是中科院地理所的研究人员及专门的儿童教育机构。外行看到的是绘画、诗歌和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内行看到的是藏在好看好读的故事背后的科技逻辑。对于一个教育研究者而言,我看到了自己因童年教育缺失自然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而导致的知识碎片化,这种教育的缺失在我工作的三十年中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对一些自然现象完全不得要领。由于在成长期没有建构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学科架构,等到三四十岁以后,只有碎片化的知识留存于大脑,这些知识如果不按照大脑中固有的逻辑进行存放,再多的知识也会走样,学习起来难免吃力。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原本应该传授的知识背后的逻辑,也就是各种图层背后的科技逻辑,多年来都严重碎片化:名著用节选、数学用题库、国学用背诵。在快乐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表象背后,真正着眼于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教育建构被打得七零八落。一直说教科书不是谁都能写的,看完这本书,我觉得科普书也不是谁都能写的,知识本身孩子们将来都能学会,但内在逻辑,只有这个行业真正的专家,才了解其建构和体系,这也是为什么经典科普著作大多是由大科学家写出的原因。(魏忠)

《中国教育报》2016年2月3日第4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