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中国的猴文化

 nizijun 2016-02-06

制图:李焕菲

  □徐爱清

  丙申猴年到来。在我国民俗文化中,猴被喜爱和尊崇的程度非常高。

  我国自古官文化浓郁,因为“猴”与“侯”同音,而侯为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人们渴望加官封侯,官运亨通,于是赋予猴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更有意思的是,猴通人性,智商明显高于一般兽类,竟然有入朝为官的,而且还忠勇有加。张岱《夜航船》“弄猴”条:“唐昭宗播迁,随驾有弄猴,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供奉。罗隐诗‘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是也。朱梁篡位,取猴,令殿下起居。猴望见全忠,径趋而前,跳跃奋击,遂被杀。”朱梁,也就是朱温,又叫朱全忠,篡唐立梁。

  山东“三勿猴石雕”最有名,三只猴子形态各异,一只掩嘴,一只捂耳,一只蒙眼,实际是委婉地劝告做官之人要尊崇儒术,恪守官箴,“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才能拜官封侯,富贵长久。

  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尊猴为“祖神”。藏族古称吐蕃,先民以猴为祖图腾(引自《西藏图经》)。据《唐书》、《资治通鉴》记载:吐蕃人古有“纹猴面”的习俗。藏族古籍《西藏天统记》中,有关于先祖系猕猴所变的神话。至今,在藏族庆典的“跳神”仪式中,仍保留着头戴猴王面具的舞蹈。西南地区的彝族也有崇猴氏族,称“阿奴普”;傈僳族有拜猴氏族,称:“猕扒”。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的克木人均崇猴,严禁捕捉和食用。广西南丹县的瑶族,称其始祖妣为“母猴”。土家族、羌族也都有崇猴氏族。

  汉族居住的广大中原地区,崇猴、敬猴的习俗浓厚。最典型的如在河南淮阳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的人祖伏羲朝拜庙会上,大量出售一种叫“人祖猴”的泥塑玩具,造型犹如一尊神,头戴冠冕,威严庄重;猴体下部皆绘有女阴生殖符号,被当地人尊崇为人类始祖偶像。豫北浚县大山上,除有巨型泥塑彩绘生肖猴神像外,所有寺院的石雕栏柱上均有不同造型的石猴,每年一度的正月古会上又出售大量泥猴玩具,尊称“灵猴”。南阳盆地方城的小顶山,每年农历三月三有古会,会上出售一种石雕“小石猴”,当地俗称“好时候”(谐音),尊为吉祥物。南阳伏牛山一带山林茂密,多猕猴出没,当地人供奉猴神;南阳镇平的玉雕饰品中亦多猴子造型,取“平安护身、多子丰产”的吉兆。民间则更多木制“猴子耍刀”、“猴子爬杆”等玩具;为图一个好兆头,以猴为题材的吉祥画、剪纸、雕刻、工艺品等大行其道。

  宋代易元吉擅画猿猴,形象写实,系工笔风格。到了明清时代,猴子骑马看着飞蜂的画很常见,表示“马上封侯”。近代以来,画家画猴的逐渐多了起来,岭南派画家高奇峰以工笔加水墨画猴,齐白石大写意技法画猴,王梦白近乎小写意画猴,等等。常见的猴画内容会有:一只猴爬在枫树上挂印,表示“封侯挂印”;一只毛猴骑着一匹骏马行走,表示“马上封侯”;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子的背上(“背”与“辈”同音),表示“辈辈封侯”;九只猴子攀牵或坐在一棵松树中,表示“延年益寿、富贵长久、子孙个个封侯”等;一个大猴身上爬着五只小猴,表示“五子登科全为侯”。剪纸图案为一只猴子屈蹲在桃树上,猴子两只手臂弯伸在耳朵两侧,宛似一对蝙蝠形状(“蝠”与“福”同音),寓意“福寿双全”。猴桃瑞寿剪纸图案,则表示吉祥如意。

  一些地方,无论炕头、码头,乃至民居都有猴雕。传说猴能保佑小孩平安,孩子长大以后精明能干,所以山西、陕西等地的农家炕头上,常有一个用青石雕刻的小石猴,专门用来拴六七个月刚学爬行的幼儿。过去三门峡、陕县一带古渡口,在木船靠岸系绳的木桩顶端都雕有一只神采奕奕的猴子,煞有介事地坐着,似在东张西望。这是因为孙猴子水性好,能潜入东海大闹龙宫,敬它可以保驾护航,人船平安。过去渭南地区的许多拴马桩的顶端都雕有石猴(如同古人在马厩梁上雕猴画猴一样),这是可以辟邪的“弼(避)马瘟”形象,能够确保牛马健康成长,为人们带来滚滚财富。

  猴工艺品自古很多。早在汉代,各类陶制玩具猴就已在民间出现,唐代洛阳有小型三彩釉母子猴,宋代禹州有青釉瓷猴,明清时期各种彩釉瓷猴更为多见。现代猴子玩具层出不穷,山东高密、河南淮阳等地有“泥塑猴”(哨子),北京有“蝉塑毛猴”,江苏有“绒花猴”,各地还有“布制猴”“面塑猴”“吹糖猴”“皮影猴”“风筝猴”“塑料猴”等,数不胜数。 

  随着猴文化的发展,与猴有关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更是俯拾皆是。猴成语,有沐猴而冠、心猿意马、猴年马月、树倒猢狲散等;猴谚语,有“杀鸡给猴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等;猴歇后语,有“猴子爬树——拿手戏”“猴子闹天宫——大打出手”“猴子捞月亮——空欢喜一场”“猴子吃核桃——全砸了”“猴子抱西瓜——顾此失彼”“猴子看果园——越看越少”“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等等。


猴年马月是啥时候

  男孩追求女孩:“你啥时候嫁给我啊?”女孩委婉拒绝:“你等到猴年马月吧!”  □林 岩

  所谓“猴年马月”意即遥遥无期,等也白等。“猴年马月”实际上源自成语“驴年马月”。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驴年马月”:用来指不可知的年月,即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而言。“驴年马月”出自北宋僧人、作家释道原所著佛教典籍《景德传灯录》卷九:“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出得。”讽刺那些钻故纸堆,死读经典,不能解悟的僧人。古人以12生肖纪年,也以生肖纪月、纪日,12载一轮回。12生肖里没有驴,这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永无出头之日,根本无法实现。       

  “驴年马月”后来逐渐衍化为“猴年马月”,也有民俗学者认为:“猴年马月”是天津话“何年嘛月”的讹传。  

  事实上,“猴年马月”不同于“驴年马月”,并非遥遥无期,而是12年一轮回。农历乙未羊年过后,我们就迎来了丙申猴年。确切地说:农历丙申年五月初一至五月廿九(公元2016年6月5日至7月3日)就是距离我们最近的“猴年马月”。下一次的“猴年马月”就要等到12年以后。         

  农历五月,正值草长莺飞,人欢马叫时节,故称之为“马月”。其他生肖亦与各个月份相对应。如正月万木凋零,山野空旷,很少有动物活动,唯老虎出没山林觅食,故谓正月为虎月;二月大地复苏,初绽新绿,兔子活跃起来,称为兔月;三月春雷乍响,神龙显现,称为龙月;四月天气转暖,蛰蛇出洞,称为蛇月;六月水草丰美,群羊觅食四野,称作羊月,七月树木茂盛,群猴出没,称作猴月;八月逢中秋,杀鸡饮酒,称作鸡月;九月秋收,养狗防盗,称作狗月;十月秋意微凉,肥猪满圈,称为猪月;十一月落雪,室内多鼠,称为鼠月;十二月寒风凛冽,老牛归棚,称作牛月。       

  生肖又如何纪日呢?据《北齐书》载:以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以此类推,循环往复。  

  话说回来,既然“猴年马月”指日可待,男孩追求女孩时,当你听到“猴年马月”的回复,千万别灰心,猴年马月即将到来。假使错过了,也别气馁,大不了再等上她12年!


唱戏、当护士、做保姆……猴子当重任

  □孟祥海

  猴子聪明伶俐,人们很早就注意训练猴子来为人服务。

  驯猴最初是为了娱乐。晋人傅玄《猿猴赋》写道:“戴以赤帻,袜以朱巾”,让它“或长眠而抱勒;或嚄咋而龃断,或颙仰而踟蹰,或悲啸而呻吟。既似老公,又类胡儿。或低眩而择虱;或扺掌而胡舞”。傅玄以生动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猴子表演之情状。

  最早的驯猴人是五代蜀中的杨于度。一次,皇宫里饲养的猴子逃散,宫中太监捉了3天仍未捉获。于是,请来杨于度,他指挥着自己驯养的10只猴子,一声令下,就把逃散的猴子“捉拿归案”。

  猴子唱戏。《清稗类钞》记载,清代凤阳韩七训练了一个猴子剧团,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击鼓鸣铮都是猴子,令人佩服。清代满族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耍猴儿》也载:“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可见,在清代排演猴戏很普遍。

  当代人驯猴为人服务的例子很多。如浙江绍兴一带,人们训练猴子上山采野生兰花叫卖。海南琼州一带,药农们训练猴子上山爬崖采摘野生燕窝。香港唯一一只获渔农自然护理署发牌由人饲养的猴子金鹰,其主人以卖药为生,金鹰就在主人卖药时表演。国外驯猴为人做事的也很多。如英格兰医疗中心以猴子当护士,能干病房的一切工作。利比亚有家餐厅驯养猴子当服务生,穿着侍者的衣服,戴着白色手套,嬉皮笑脸地为顾客服务。美国还有家名为“援助之手”的机构,专门训练猴子为瘫痪、伤残者当“保姆”。

  猴子虽然聪明伶俐,但很淘气,心思很难集中,因此驯猴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现在,有关法律也禁止非法驯猴、虐猴等行为,但作为一种“文化”,仍一直存在。


京剧里的孙悟空属于什么行当?中国戏曲里的猴

  □古傲狂生

  中国戏曲里,猴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何如此说呢?因为有猴戏,而无龙戏、虎戏、牛戏、马戏(是杂耍,不是戏曲),由此足见猴之重要。   

  中国的猴戏由来已久,据说最早的猴戏是唐朝的《白猿献寿》(又名《白猿救母》)。其故事源于晋人葛洪的《抱朴子》和唐人的《续江氏传》。剧情大意是:云蒙山白猿之母病重,白猿往孙膑桃园偷桃,被孙膑捉住。白猿跪地泣告母病思桃,孙膑怜其尚知孝母,乃赠桃放白猿归山,猿母食桃后竟病愈,白猿为报救母之恩,乃将洞中所藏兵书献给孙膑,后孙膑终成齐国一代名将。   

  后世的猴戏多指的是孙悟空戏,以《西游记》里的主角孙悟空为主角的戏曲不胜枚举。像元明杂剧里有一出《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后来演变为京剧《花果山》(也叫《闹天宫》、《安天会》),这是根据《西游记》一到七回改编的。这确是出大戏,从中还分化出《闹龙宫》、《闹地府》,演孙悟空龙宫夺金箍棒和大闹地府,勾毁生死簿。以取经路上斩妖除魔为蓝本的京剧也有不少,像《高老庄》、《三打白骨精》、《火云洞》、《盘丝洞》、《无底洞》、《真假美猴王》、《火焰山》等。有些剧目虽不见于《西游记》,像《十八罗汉斗悟空》、《金钱豹》等,演来行云流水,亦颇得西游三昧。   

  京剧里的孙悟空属于什么行当呢?也许有朋友会说,当然是花脸(净),总不至于是丑角吧。呵呵,错,孙悟空乃武生也。并非只有净、丑勾画脸谱,生也有勾脸谱的,除武生孙悟空外,还有老生关羽也是,号称红生。为京剧猴戏作出贡献的有很多很多名家,北派的有杨小楼、郝振基、李万春、李少春,南派猴王有郑法祥、盖叫天、张翼鹏张二鹏父子、郭玉昆、筱王桂卿等。其中杨小楼是一代武生宗师,乃父杨月楼擅演猴戏,有“杨猴子”之称,传到杨小楼,又得名家张淇林教授,他的猴戏有了新的发展。杨小楼对孙悟空脸谱的设计很有独到之处,《安天会》里的美猴王脸谱被誉为“七星八卦一口钟”。据梅兰芳转述盖叫天的话:“杨小楼演《水帘洞》闹海那一场,在曲子里的跟头翻得那份漂亮,落地那份轻,简直像猫似的,我是真服了。”   

  除了京剧,其他戏曲里猴戏也是长演不衰。像昆曲、川剧、豫剧、徽剧、秦腔、晋剧、蒲剧、绍剧等剧种都有猴戏。尤其是绍剧的六龄童、小六龄童、六小龄童父子的猴戏世家,不但活跃在舞台上,还进军银幕和荧屏(电影《三打白骨精》和电视剧《西游记》),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又焕发了青春。

说猴

  □张勇

  猴年,说说这个与人类关系最为特殊的灵性动物。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猴祖”的说法,古籍如《诗经》、《礼记》、《尔雅》、《庄子》、《列子》、《山海经》、《淮南子》、《世说》等均有记载;笔记、野史、小说等记载尤多。记载名称各异,猴、猿、猨(音‘猿’)、猱(音‘挠’)、狙、猕猴、禺、沐猴、狖(音‘又’)、参军、王孙等均指猿猴。《诗经·小雅·角弓》中的“毋教猱升木”,就是说:猴不用人教,就会攀木。说明古人对猴有仔细的观察。

  在古代,猴和候曾是一回事。“候”的原义为“伺望,观察”,是猴性机灵聪明的一种表现。古人说,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也就是说,猿猴生性聪明警觉,善于识别猎手的诱饵,发现食物并不轻易去取,观望探察甚久,感到确实没有埋伏方才行动。“侯”,是对美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诗经》上有“海直且侯”一句,《韩诗》解释说:“侯,美也。”转引为古代贵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谓“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秦汉时代,封侯拜将。于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种吉祥的象征意义。

  “申,猴也”见于汉代王充所撰的《论衡·物势》中,说明十二属相与十二种动物相配,自古就成为既定规范的习俗。“申”为什么是猴?说法很多,比较可信的是申者伸也。古人见猴群常伸手相援于深涧中饮水,故将伸(申)称猴。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申为字像猴之形。”是又一解。

  《物种起源》里的“进化论”认为在1500万年前猿进化为猿人,猿人进化为智人,再由智人逐步过渡到人,进化论的观点认为猿是人类的近亲。古人对于猿的描述,褒扬的居多,我们经常用的成语“肝肠寸断”背后,就是一个哀婉的传说。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黜免》第二十八中记载,东晋的桓温去攻打蜀地的成汉政权,部队行进到三峡的时候,军中有人捉到了一个猿猴。这个猿猴的母亲沿着河岸哀嚎,桓温的船队开了百余里,母猿跟了百余里,最后跳到船上就死了。打开它的肚子一看,里面的肠子断成一寸一寸的。桓温听见这种行为之后非常气愤,下令贬退了那个抓猴人。“肝肠寸断”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在许多人的眼里,猴具有不畏强暴、刚直不阿、明辨是非、敢做敢为的品质。猴的这一品质得到完美展现,要算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塑造的美猴王孙悟空。这只石猴,原本也有顽劣成性的一面,后跟着唐僧西天取经,抑短扬长,一路降妖除魔,上天入地,劳苦奔波,不畏艰难,历经千险,终成正果,也练就可贵品质。

  为世人所公认的猴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聪明伶俐。据说猴的智商在动物中最高,在与人的亲近中,猴也是最通人性的一个,它们甚至帮戚继光消灭过日本海盗。明嘉靖年间(1522-1566),戚继光在浙江东南山中训练“施放鸟铳火鼠之术”,林中猴群常偷看仿效。一天倭寇入侵,戚军人少,不宜正面迎敌,便埋下伏兵,弃谷中部分火器。群猴发现火器后,争燃火枪、火箭,向敌冲击,“日寇大骇狂奔,死者枕籍”,戚军伏兵四起,大获全胜。

  猴的聪明有时令专家都吃惊。曾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国科研机构做动物智慧实验,把香蕉吊在屋顶,屋子里有器物能助实验对象拿到香蕉。比较聪明的大猩猩码起了器物拿到了香蕉而大嚼。轮到实验猴子,当科研人员透过猫眼观察猴子如何获取香蕉时,猴子却也在猫眼的另一端瞪大了眼睛——它在观察人的动静呢。不知是人聪明,还是猴聪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