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权:细草(郑波) 欢迎原文转发 每次回家过年,听到老掉牙的恭喜发财歌,看超市里年年差不多的年货,总会想,过年,年年过,每年都一样,为何却还是一样要过?大概是人生需要仪式感,才能证明自己还在安然的生活着。朋友说,年味一年不如一年越来越淡,其实我晓得他说的年味,就是“家'的味道。 早期的中国人,交通没那么发达,通信也不方便,每个重要意义的节日就成了大家约定俗成团聚的日子。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又圆,掐指算算又到了农历的岁末,没有微信,没有电话,没有网络,就是到了那一天,在村口路边,等上大半天,就可以等到亲人归来。等待的人让一年的期盼沉淀在精心准备的晚餐中等待人归来,归来的人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也要赶在那个默契的日子里归来。 这样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有了过年,所谓年味,就是万家灯火中,回家的仪式感。 从前的年,家里的祖辈还在,每到过年总可以让一大家人团聚在周围,那时是人心的凝聚成了浓浓的年味;不管兄弟姐妹平日有什么矛盾,有什么隔阂,家,必须必须要在过年时,完成这样的仪式感,才有了家。 现在的年,微信,微博,手机就完成了本来需要人面对面才能完成的仪式,发祝福就和大街上发传单一样靠复制就可以完成。甚至连给重要的朋友,亲人在群发的祝福语之前加个称谓都已经偷懒。年味淡了,归根是这样一个一个本来需要很珍视,很细致用心的仪式感不在了。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便捷,快速,然而,人心却更远了。 我们都没法改变时代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变革,但人需要在每个人生阶段里有不同的仪式感,才能让自己意识到,自己,还过着一种与社会,家庭有着亲密联系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公众微信作者:细草 (郑波) 微信:photoxica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