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法自然谈建康

 辷盀 2016-02-06

道法自然谈建康《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老子的代表作。它虽言简意赅,却博大精深,堪称古典东方智慧的结晶,其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道法自然谈建康

一、怎样保持心态平衡

心态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辩证的思维是心理健康的前提,考虑问题要做到三不:不绝对化,不片面化,不静止化。《道德经》日“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由此我们知道任何结果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挫折后不妄自菲薄,成绩面前不得意忘形。因为世界原来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道法自然谈建康

辩证的思维是保持心态平衡的前提,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为“自然”王弼《老子注》中说“自然,其瑞兆不可得而见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何谓“道法自然”, “法,谓法则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何为“天法道”,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生出“天乏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更让人们往意识深处坚定了事物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转机,只要全力以赴,方法正确就一定会达到满意的境界。道法自然谈建康

要保持平衡的心态,要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因为“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故“希言自然“。这里的“守中”和上边所提到的“冲气以为和”,集中表达了老子的“中和”思想。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虚空”。“虚空”是道的状态,“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二是和谐,何谓“和谐”,天地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是这个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成员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人不能单独看待自己,只有保持“天之道”的整体和谐精神,才可获得心理世界的平衡。

道法自然谈建康二、做好人之间的交往和谐

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社会文往的贫乏,必将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因此,一个人会不会正常交往,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低。《道德经》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慈”的主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老子所说的“慈”在人际关系上可概括为两点: 一是慈柔。“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这具体表现为“不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一般说有为必有争,因为要触犯他人的利益。而老子主张“不争”即反对“自我主体诊”。为人处事下,人们总倾向于致自我为中心,而淡化别人的存在,这种人又怎能获得同事的信任,换得朋友的和睦相处?心理学家提醒大家,不要处处与人竞争,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太爱竞争,使自己常常处于紧张状态。

二是天道之慈。老子先提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继而指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并总结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可见这种“慈”,是惠及天下、广施众人的。于是便有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德善是一种宽容,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要遵循宽容的原则,待人大方,不要斤斤计较。宽容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扩宽容能扩大交往的空间,有助于消除人际关系的紧张。宽容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不苛求对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更好的与他人相处。于是又有了“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信誉失重的现象,如领导轻言承诺,朋友随意失信,从而导致交往的失败。老子“值得信任的人我相信他,不值得信任的人我仍以诚相待”,这样的品格,这样的胸襟何愁不博得众人的信任。心理研究表明。我们经常被排斥是因为人家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境自然会平静。

道法自然谈建康 三、淡看待名利得失

《道德经》在44章写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表达了老子对名利得失态度的思考:过分追求必劳力劳心,失去更多;超然知足方可长生久安。的确,名利得失是人生必将面对的选择,马斯洛提出:“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需要。”然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过分的物质需要,纵情声色、腐朽虚华的生活对人体伤害极大:“五色令人旦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冰口爽:驰聘政猎,令人心发狂“。故老子在19章提出”少私寡欲“的主张。道法自然谈建康

名利又该怎样对待呢?《道德经》指出“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木”。保持“少思寡欲”是微小的,而当名誉真正归肉于他时不以主宰自居,那才是真正的大。正因为他无私无欲,总不自以为大,才成就了他的伟大呀。“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老子写到,对待名利“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因为“功遂身退,天之道”。“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可见“适可而止”是“少思寡欲”的更高境界。道法自然谈建康

总之,“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乏足,常足矣”。老子将过分的名利得失追求归罪于把自身看得太重的缘故,“宠辱若惊,贵大息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当不切实际的欲望作祟时要保持恬淡清静的心态。“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于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因此“静”应该是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种追求。

四、保持身心安康

心理健康的最佳状态是身心健康,它体现了身体和精神的和谐统一。《道德经》第10章集中描述了这种至上的境界“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老子用一系列的反问为我们指出了应该不断追求的几种状态:1.“抱一”状态,所谓“抱一”就是首先固守体内的先天真元之气,进而通过意念锻炼,达到情、气、神三者的完美统一,“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万物得一以生”的效果;2.“婴儿”的状态,刚出生的婴儿淳朴无邪,无私先欲,与原初自然的简单朴素,未加修饰是一致的。人只有与自然统一才能感觉到内心的宁静和轻松,才能调节行为,舒缓心态,抵制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3.“无疵”即无私,也就是“圣人不积”,“不讲个人得失,一心为公,这样才会“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因为“天乏道,为而不害”。道法自然谈建康

另一种状态就是前边提到的“静”。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的行为原则是“道法自然”、“反者道乏动”,终极要求是“静”。芸芸众生,世间万象,生长不息,往复不止,最终要回归到生命的最根本状态“静”,这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也是万物不可抗拒的必然法则。人只有遵循客观法则,顺应自然规律才称得上明智,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否则,一味肆意妄行,最终只能是轻者伤身劳神,重者命丧黄泉。因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处世为人“轻则失臣,躁则失君”。然而“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以为天下正”。

道法自然谈建康五、怎样获得成功

成功是每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然而人获得成功需要有最基本的素质。老子认为获得成功的良好健康心理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自知之明,《道德经》上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故有“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之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责”。心理学界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心理健康的人能充分了解自己,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他们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并对无法补救的缺陷安然接受,不做无谓的怨尤。二是循序渐进。即“为之于未有,洽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图难于其易,为大干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戛: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三是讲求策略,懂得“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因此要做到“将欲歇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是老子观察万物所得的经验,是客观规律。因为“认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甄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道法自然谈建康《道德经》以一段“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轰达了对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关注,老子则以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邃的价值思考为我们提出了珍贵的行动参考。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馆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说真正的修炼要达到无私无欲的境界,才能守静,才能观察道的奥妙,才能得到效果。反之修炼的人有私心、有欲望,便不能守静,即使观察到的也是表面的,即使得到的福报也是有限的。来参加修炼的人大致分为二种,一种没有私心欲望,一种有私心欲望,所以学的目的不同起结果也各不相同。有私心欲望的和无私心欲望的两者都在叫玄,但玄的内容大不相同,有私心欲望的在表面玄、门外玄;无私心欲望的在自然大道里玄、门内玄。玄是一种前进的形式,成为螺旋式的上升。 道法自然谈建康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说人人身上都有三件宝,第一件是慈爱,第二件是节俭,第三件说人是万物之灵最能干最有成就,但不能自高自大自我夸耀自称天下第一,而要保持谦卑。道法自然谈建康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六章说:“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这八个字就是我们人生成功而健康的法宝,是我们成功而自在的法宝。我们掌握了这个法宝,我们就会一生自在,一生幸福。我们先想一下牙齿和舌头哪一个坚强,哪一个柔弱,牙齿坚强所以很多人一到四五十岁的牙齿就开始掉了,而舌头由于柔弱还存在。老子还让我们透过自然界观察,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草木枯槁的时候是僵硬的,在生活中柔弱是充满生命力的象征。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人虽然拥有很多财富和权利但有些人也并不健康并不自在。许许多多在旋涡中被驱使着生活的人们往往会被名和利所牵制,忙忙碌碌的追逐,追逐着成功,忘记了享受生活所赐予的快乐和幸福,追逐着金钱,却忘记提升自己内心的素养,很多的人们往往是在年轻时候忘记找道悟道,忘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忘记健康的重要,透支着青春,透支着生命,当真的有一天衰老降至,或者直至病魔走到身边的时候,才会记得原来竟没有真正的好好看过蓝天,大海,白云,还有那自由飞翔的小鸟。太多的人在追求功名利禄、追求金钱权势的同时退化了自己心灵深处的道,忘记了健康的重要性。真正的幸福,并非只是有钱、有权、有势、有名。人生应该是在道德健康自在的快乐幸福中享受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道法自然谈建康顾建文,解放军306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