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脂肪的10种误解

 昵称535749 2016-02-07
前十网

提起身体脂肪,大多数人都认同的说法有哪些呢?肌肉比脂肪消耗更多的热量是不是榜上有名呢?我们的骨骼肌每天消耗的热量确实比脂肪多,但这种差别并没有你想 象中那么大。当你闲坐着谈论肌肉和脂肪各需要消耗多少热量来产生能量时,这两者间的差别真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体只维持自身生存所需的卡路里就称为静息 能量消耗,当你不使用或消耗自身能量时,你的脂肪组织消耗的能量为每磅体重2卡路里,肌肉组织也仅为每磅体重6卡路里。

消耗能量最多的是大脑,它能消耗人体每日所需总能量的20%,想想大脑的重量最多只有体重的2%,这简直令人惊讶不已!另外,心肝肺三个脏器加起来消耗的能 量最多,差不多能达到50%,尽管他们的重量只有体重的5%。因此,尽管肌肉组织能比脂肪组织消耗更多的热量,但在身体消耗的总卡路里量中,也只是很少的 一部分。

还有其他有关脂肪的普遍观点吗?肌肉比脂肪重?我们每个人到了中年就不能避免发福?大部分(69%)的美国人都处于超重状态,35%以上患有肥胖症,也许是时候要打破人们对脂肪君的误解了——从它与我们体内激素水平的关系到减脂的最佳方式,快跟我一起来吧!

1、所有的脂肪都是一样的


人们长久以来都认为成年人身上只有一种脂肪:白花花或者黄灿灿的块状脂肪,这就是让我们长“游泳圈”的元凶。这些白色的脂肪储存你摄入的多余热量以备将来之需,但如果你身上这种脂肪过多,就会引起像胰岛素抵抗、心脏病之类的疾病。但事实证明,人体内并非只有一种脂肪。

其 实人身上也有棕色脂肪,堆积在颈部和靠近锁骨处。婴幼儿时期,人们身上有大量的棕色脂肪,成年后这些脂肪就大大减少,甚至有的人身上一点也没有。研究发 现,相较于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瘦人身上更可能有棕色脂肪,但无人知晓这到底是为什么,至少不做进一步研究调查,难以搞清这个问题。

棕 色脂肪细胞的作用与白色脂肪细胞不同。它的颜色、它的名字都得益于细胞中的含铁线粒体,科学家们指出,棕色脂肪细胞的作用不同于一般脂肪细胞,反而与肌肉 更加类似。举例来说,棕色脂肪是肥胖绝缘体,因为它靠“燃烧”白色脂肪获取能量。燃烧?确实如此。当白色脂肪储存能量导致体重增加时,棕色脂肪就会发热。 它把能量转化成热能,可以起到减肥的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拥有健康体重的健康人每天能依靠其体内的棕色脂肪消耗250卡路里的热量,而且研究表明激 活棕色脂肪的唯一条件就是寒冷的外部环境。一个人体内的棕色脂肪越多,好处也就越多,仅仅2盎司(56g)的棕色脂肪活动起来,每年就能燃烧8-9磅脂 肪。

2、脂肪团是由代谢废物和毒素引起


脂肪团一般指人臀部、大腿、膝盖以及腰腹等处皮肤表面形成的橘皮样小凹陷(审校注:因此也形象地称之为橘皮组织),许多人都觉得这太不美观了,但这也没什么 害处。这不是由代谢废物和毒素引起的,从淋巴排毒到涂抹瘦身霜,无论有多少种声称可以解决掉脂肪团的方法,其实都没什么用,因为这其实就是脂肪,别无其 他。

任 何人身上都可能长脂肪团,无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但还是女性被其困扰的概率大。90%的女性(而只有10%的男性)身上都有脂肪团,这可能与遗传易感性 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一定关系。饮食、久坐不动以及皮下结缔组织结构不同等因素,也会对一个人身上是否会形成脂肪团产生影响。结缔组织就是一种由胶原蛋白构 成的纤维框架,主要用于连接皮肤和肌肉。当脂肪穿过这层结构不断在皮下累积时,就会形成脂肪团。

3、越少摄入热量越能减肥

大幅减少卡路里总量的摄入听起来似乎是个快速减肥的好方法,这确实能减肥,但长远看来绝不利于身体健康。事实上,那些想要快速减肥、限制自己每天摄入热量不超过800卡路里的人,除了要忍受饥饿的折磨,好不容易减下去的体重还可能在放弃节食后的六个月内全部反弹。

一 个人如果摄入热量过低,平均每日低于1200千卡,减掉的就不只是脂肪了,肌肉也会减少。长期摄入热量过低还会引起贫血、晕眩、头痛、低血糖、肝肾疾病以 及一系列其他并发症。同时还会使得身体开始储存一切能量(这意味着身体囤积热量来慢慢消耗)。所以节食减肥的人群常发现自己节食后的体脂率甚至比之前更 高。

4、体脂不能过低

体脂可以储存能量、保暖、为内脏器官缓冲震荡,更能让身体维持基本运转,保持生命活力。每个人的最佳体脂率都不一样。这不仅取决于年龄、骨骼结构、性别和基因等一些人力无法改变的因素,也取决于我们自己能够改变的因素,比如是积极运动还是久坐不动。

体脂过高可能诱发多种慢性病,如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种类的癌症。然而物极必反。过低的体脂率也会诱发一系列其他健康问题。

身体需要一定比例的脂肪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女性最低体脂率为13%,,男性为3%。这是只是不包括脂肪存储在内的必要体脂,除此之外,身体还需要一定的脂肪存储。平均来看,女性体重的15%、男性体重的12%应为贮存性脂肪。

当女性体脂率降至14%以下,男性体脂降至8%以下时,健康风险大大增加,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女性生殖功能障碍(女性闭经)、身体脱水、饥饿、肌肉减少、过早骨质疏松,还包括器官和神经系统受损等并发症。

5、有氧运动是减脂的唯一方法

常做一些加速血液循环的(有氧)运动好处多多,比如走步、骑自行车或者用所有人的最爱——班霸台阶器锻炼。有氧运动能让人保持心肺活力,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达到减重的目标,使整个身体更加健康。

但如果你想尽可能多的燃烧脂肪,这就不是最佳选择了。

你 可能把负重训练(也称为力量训练或抗阻力训练)视为增加肌肉量的方法,事实也的确如此,但人们也发现要想减掉腹部脂肪,力量训练比单独的有氧运动更为有 效。每周做两组15-20分钟的力量训练对你大有好处,这能提高基础代谢率、降低血压、更好地调节胰岛素分泌。人们还发现比起单独的有氧运动,这种训练更 能防止腰围变粗。两种运动方式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健身效果。

6、减肥可以减局部

你 可以针对性地锻炼腹肌、臀肌等不同的肌肉群,但减脂只能是系统地减——这意味着一减减全身,而不能只减一个地方。仰卧起坐会拉紧腹肌,但不会针对性地减少 腹部脂肪。原因何在?不相容的能量源。脂肪细胞储存甘油三酯,但当身体需要使用其能量储备时,甘油三酯需要被转换为肌肉能够使用的“燃料”——甘油和脂肪 酸。这些物质可以从储存在身体任何部分的脂肪细胞中获得,并进入血液中,被带到需要它们的地方。

7、越老越逃不过发福的噩运

随 着年龄增长,人就容易发福,增加的体重还都长在肚子上了。这就是腹部脂肪(也称内脏脂肪),在你即将踏入40岁时,它便会越积越多。的确,随着年龄的增 长,新陈代谢减慢,体内脂肪增加,但这些变化带来的体重增加并非是无法避免的。你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来阻止这件事的发生。诀窍是什么呢?力量训练!

除 了合理饮食外,在日常的有氧运动中加入力量训练,有助于对抗年龄增长带来的肌肉耗失,即肌肉衰减征。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也可以增加骨质密度,提高人 的平衡性和灵活性。而且人们发现力量训练比有氧运动更能燃烧顽固脂肪,尤其是在你年纪渐增时。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肌肉量越多,那么你过早死亡的概 率也就越低。

8、脂肪细胞只储存脂肪

体内脂肪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储存脂类以满足将来身体的能量需求,这并不出人意料,但你知道体内脂肪,即脂肪组织,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吗?脂肪细胞具有生物活性,可以产生某些激素,比如影响我们食欲的瘦素以及控制身体调节血糖与分解脂肪能力强弱的脂联素。

谈到我们体内的脂肪与激素时,就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关系,虽然我们知道某些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体重变化,但是我们的体重同样会直接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如果错误的信息被传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人们就有患上胰岛素抵抗、血脂增高(高脂血症)和血管炎症的风险。

9、肌肉能变成肥肉,肥肉也能练成肌肉

你 可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不锻炼也不干活,你的肌肉就会变成肥肉。你要是还在担心这个问题,那就大可不必了,因为这根本是无稽之谈。脂肪和肌肉根本就 是两种不同的组织,肥肉由脂肪组织堆积而成,肌肉由蛋白质构成,你无法把一种组织变成根本不同的另一种。但如果你放松或加强锻炼,外表看起来,似乎会出现 肌肉肥肉互相转化的现象,这只是因为肌肉比脂肪密度大,也就是说1盎司的脂肪比1盎司的肌肉体积大。

既 然脂肪没有变成肌肉,那你体重减轻时,它们去了哪里?只是单纯减少了?转化成能量消耗掉了?研究者们为了弄清楚我们减掉的肥肉到底去哪里了,追踪脂肪细胞 来研究这一生化过程,最后他们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C55H104O6 + 78O2 → 55CO2 + 52H2O +能量。结果证明大部门脂肪居然是被我们呼出去的!如果你减掉了22磅(10千克)的脂肪,其中就有20磅(9.4千克)是在你呼吸时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 放出去的,其余会变成水分,以尿液、汗液或眼泪的方式排出体外。

10、吃肥肉就长肥肉


有些脂肪确实对身体有害,比如能让胆固醇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和人造反式脂肪酸,但摄入膳食脂肪并不会让人发胖。卡路里才是让人长胖的真凶,如果你摄入的卡路里大于消耗的,你的体重就会增加,而不管这些卡路里是来自脂类、碳水化合物还是蛋白质。

不管是饱和脂肪还是不饱和脂肪,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所有的膳食脂肪都包含着相同数量的卡路里。脂肪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因为脂肪所含的热量比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更高。一盎司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所含热量为112大卡,而一盎司脂肪则含有252大卡的热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