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中猴文化(元青花文化圈送给您的新年礼物)

 天宇楼33 2016-02-07

 

元青花文化圈您关注的是致力于文物保护的公众号

传播:元青花鉴识  | 收藏元青花 | 保护元青花 | 中国传统文化

点击标题下的“元青花文化圈”即可关注


原创征稿通知:欢迎朋友们向元青花文化圈微信公众平台投稿,投稿要求:1.文章须个人原创且未在其它媒体公开发表;2.文章要突出推动祖国文物保护、促进民藏健康发展这个主题;3.坚持客观中性、实事求是的原则;4.文章要体现正能量,严禁涉及政治内容和反动言论。5.文章后面请提供作者的基本信息,文章如果选用,可为作者免费宣传。

 

如要投稿,请在微信公众平台留言!

 

 

中华文明中的猴文化

(元青花文化圈祝各届朋友猴年大吉)

关注元青花文化圈,就是关爱中华文明

          

文/天林

 

明天就是猴年了,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中华文明中的猴文化。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由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等12种动物组成。

 


一、猴的生肖由来

 

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用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1.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2.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3.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4.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5.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6.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7.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8.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9.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

 

10.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11.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

 

12.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

 

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这反映了早期人类的动物崇拜意识,体现了人类与动物的亲善关系,这种天人合一、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自然观,在中华文化圈内被广泛使用。

 

二、猴的文化寓意


 

猴是十二生肖中最有灵性的一种,为吉祥动物。因与“侯”同音,故有多重寓意,如“马上封侯”意味着仕途的发达,“母猴背子”意味着辈辈封侯,如猴子爬到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故猴子成为民间工艺常见的造型。

 

三、猴的养生文化

 


   中医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构成,猴对应下午三点至五点、也对应一年四季的秋冬交际之际,与五行中的水以及身体里的肾、膀胱相对应。

 

太阳偏西的申时,小肠经已经把中午饭的营养都送到大脑了,气血正好运行到脑部,所以此时的学习效率很高。这个时候宜多学习、多工作、多运动、多补充水分。

 

下午15~17时,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的功能是储藏和排泄尿液。如果膀胱储藏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尿频、尿急、遗尿、尿失禁等;如果膀胱排尿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淋沥不尽,甚至小便癃闭不通等问题。如果有人一到这个时候就难受、发困,就说明是膀胱经出了问题,很有可能是阴虚的问题。这时应该多喝水和吃些水果,可利于养生。

 

而且膀胱经遍布全身,是一条很大的经脉。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就是阳气上不来了,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所以如果是膀胱经出了问题,千万别认为是储尿器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在临床上有一些老人,特别容易出现嘴干、舌头干的现象。他并不是渴,但是因为他舌头太干了,他总想喝水润一润。不渴为什么又老要喝水,而喝水后为什么嘴还是干呢?这就是肾液的缺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我们的膀胱经入手,肾在人体靠下的地方,如果膀胱经通畅了,它太阳的气化功能强了,自然上调肾液的功能就强了,口干自然也就好了。所以,经常口渴并不是小问题。

 

就连大小便时也有大的养生学问。在小便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原则,就是一定要咬住后槽牙。因为肾主骨,牙齿是肾精的外现,牙齿也是骨头的象,它在骨头中是最为密固的,也是收敛气最足的。所以,牙齿好不好,是肾气的问题。在小便的时候咬住牙关是有原则的,就是要“肾齿两枚如咬物”。“如咬物”就是好像咬住东西,实际上就是保持气机内收的一个状态,收敛住自己的肾气,让它不外泄。我们知道大便与肺气有关,那小便就与肾气有关。

 

说明:本文的“赞赏”将用于贫困助学和文物保护的公益活动,我们将于月底公布公益资金的收支情况,感谢您的爱心“赞赏”。长按下面的图标可关注!点击“赞赏”可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