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猴献瑞——漫谈古代玉器中的猴

 天宇楼33 2016-02-07

恭祝各位朋友新春快乐,万事如意,猴年吉祥!

 

金猴献瑞——漫谈古代玉器中的猴

丁哲

2016年是农历丙申年。申属猴,因此按十二生肖的说法,丙申年也称“猴年”。猴,头脑机警,行动敏捷,活泼灵巧,模仿能力极强,是动物界中智力颇高的一类。猴也是人类的灵长类近亲,在形貌、习性上,均同人较为相近。

人在全面认识猴子特征的基础上,又赋予了猴各种各样的人文理解,使之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可属人类对于猴子最为极致的想象。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较多以猴为题材的玉雕。值辞旧迎新之际,本期拟对历代玉器中猴子形象的演变和时代特征作一杂叙漫谈。

玉猴之作,今所见最早者出自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高3.1、宽1.4、厚1.35厘米。黑色。造型简单概括,为较抽象的仿生形态。猴双耳上耸,圆坑大眼,下颌尖削。体作蝉形,中部偏上有一横向孔道,供佩戴时穿绳之用。该器刀法简练而又生动传神,显示了远古时代肖生玉器的雕琢水平已较为成熟。(图1)   (图1北京平谷上宅遗址出土)

 

商高祖王亥,又名“夒”。夒同猱,即一种长臂猿猴。殷人把猴当作自己的祖先,认为自己的部族的高祖即是猴。猴在最初可能就是殷人的图腾。商代玉猴,最大的特色就是圆雕的蹲坐、跽坐造型。同鸱鸮一样,这可能也反映了猴在殷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有一件玉猴(猴面玉人?):高5.6、宽2.8厘米。青玉。圆雕。猴面宽额,“臣字眼”,蒜头鼻,小口,圆耳,头顶留一周短发。跽坐,上身挺直,双膝着地,双手扶膝,两臂略内弯。着高后领敞襟衣,上装饰双钩卷云纹,长袖窄口。颈下与脑后有一斜孔相通,两腿之间亦有一孔。(图2)

(图2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亦藏有一件商代圆雕玉猴,此物虽出自西周晚期的虢国2009号墓,但从风格上看,显系商代旧玉遗留。高4.4厘米、宽2.25厘米、厚2.1厘米。豆青色玉,局部有黄褐斑。圆雕。猴头尖颌,粗眉,臣字目,高鼻梁,扁嘴,头顶有冠。蹲坐姿,下肢蜷曲,双手弯曲置于膝上。背部饰双线卷云纹。身下有一单面孔。(图3)

同类者还见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藏品。(图4)

(图3三门峡虢国2009号墓出土)

(图4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藏)

 

进入西周中期,玉猴的形象演变为片雕侧视状,与龙复合出现。曲沃晋侯墓地102号墓出有一件猴龙复合形玉雕:高9.4厘米。青白色玉。主体为一作蹲踞状的侧身猴形。猴五官清晰,斜刀琢出圆眼,鼻吻前凸,云纹作耳。直颈挺胸,长尾下卷,腿作蹲曲状。猴首上接一龙首,胸腹间蜷伏一向下凝望的龙。整体形成猴、龙交缠合一的神秘形象。(图5)
    (图5曲沃晋侯102号墓出土)

 

史前至商周玉猴数量较少,形象通常为静态,均采用象征主义手法进行表现。即重点抓住猴子头部的特征,至于其他部位则粗略展示。此期作品的造型,仅可大致识别出猴的基本形貌,而具体细节则不够写实,风格充满神秘色彩。可谓“抓住要点,不计其余”,“神似而形不似”。

 

春秋战国时期,时人仍然青睐猿猴造型,出现了不少利用猴子体态特征制作的器物,但猴形玉雕较为罕见。

及至西汉,玉器上的猴子复又出现。此期玉器上猴子的形象,风格趋于写实,且新增嬉戏攀援的动态造型。尤其浮雕、圆雕作品,雕出肌肉隆起,质感强烈,形神兼备。

西安东郊窦氏墓出土的一件猴纹韘形玉佩:高4、宽4.1、厚0.1-0.3厘米。青白玉。玉佩主体为尖顶椭圆形,中部有大圆孔,表面线刻云纹。两侧均出廓透雕一只猴子,左右大体对称。猴子短圆脸,细眉,圆目,直鼻小口,长臂尖爪,一臂上伸攀扶玉佩顶端,身体紧附玉佩一侧,神情机警。(图6)    (图6西安东郊窦氏墓出土)

 

窦氏墓中还出有一件猴、熊纹玉环:直径8.8、孔径4.8、厚0.3厘米。青黄色。两面纹饰相同。玉环内侧透雕双猴、双熊,玉环外缘及每只动物相连之处均雕出卷云纹。一只猴子作蹲踞状,一肢向上,一肢垂于身后,另一只猴子呈坐姿,以尾支地,一肢举起;一熊蹲屈,前腿直立,另一熊作奔跑状。(图7)
  
  (图7西安东郊窦氏墓出土)

 

又如广州先烈路二望港出土的一件玉猴:高4.5厘米。黄白色。圆雕直立形。猴昂首前视,眼珠夺眶而出,炯炯有神,双耳后竖,口紧闭,吻前伸。头部以下琢出直立身躯,前面浮凸,所刻阴线刻看出四肢。背部上身与下身分两个台阶,上身低一级,上穿四孔,左右二孔相通,头顶还有一孔,作穿缀之用。(图8)   (图8广州先烈路二望港出土)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玉剑璏表面浮雕有一猴:剑璏长11.1、宽2.3、壁厚0.5、銎长4.35、銎口长3.4、宽2厘米。黄白色。器形狭长。正面高浮雕群兽,中间以云纹为界,分左右两区。左半区为一熊一猴,熊脖上套绳箍,向前攀爬,猴爪抓绳,仰身后扯,整个画面生动活泼,熊与猴造型准确,栩栩如生,立体感、动感强烈。(图9)
   (图9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宋代以降,玉器的现实主义风格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摆脱了礼制的束缚,一扫过去抽象化、神秘化的陈迹,开始向世俗、生活、装饰化转变,大多面向自然,取材于生活,风格写实,民俗意趣显著增加。玉器上猴子的形象开始多了起来。

通辽奈曼辽开泰七年陈国公主墓出有一套动物形玉组佩,其中就有一件猴形玉坠。玉组佩通长15厘米,由一件璧形玉饰以鎏银链垂挂五件肖生玉坠组成。白玉质。玉坠有蛇、猴、蝎、蟾蜍、蜥蜴五种形象,均圆雕。璧外雕如意云纹,正面以浅细阴线刻十二生肖图案。(图10)

(图10奈曼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上海嘉定法华塔出有一件元代子母猴形玉雕:高4.1厘米。黑色玉。圆雕。由一大四小五只猴子组成。大者为母猴,蹲坐状,尾着地,猴头硕大,凹眶凸目。母猴左爪托一小猴,举至吻部作吐哺状;右爪搂一小猴,小猴坐于母猴右膝,左臂撘于母肩,态亲昵;母猴双腿间下方又蹲一小猴,双手捧物作进食状;另在母猴胸部还伏一小猴,贴身展臂酣睡于怀中。整器造型简约,刀工粗犷草率,但布局合理,造型各异,生动传神。(图11)

(图11上海嘉定法华塔出土)

 

明清时期,可谓古代玉猴制作的最高峰时期,其数量之多,雕琢之精,造型之丰富,居历代之冠。尤其清代,比以往更加写实,不但注意了玉猴整体的起伏、结构和动态,对骨骼、肌肉加以突出表现,造型逼真,符合解剖学原理,同时还十分强调细部的具体刻画,雕琢精美,碾磨光润,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质感美和造型美。此期与猴有关的玉雕题材大致有如下八种:

其一,“马上封猴(侯)”,即一只猴子骑在马身上,以“猴”谐音“猴”,表达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之意,寄托着人们封侯拜相的梦想。这种题材在汉代的画像石和陶俑中就已出现,但从现有的材料看,玉雕“马上封猴”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需要指出的是,猴子骑马题材在最初应有另外的含义:古人相信猴子与马在一起,可使马避开瘟疫,因此很多栓马桩上都雕有猴子。《西游记》中“弼马温”这个官职实际上就是“避马瘟”的谐音。(图12—16)

(图12明代,玉雕马上封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13明代,玉雕马上封侯,南京博物院藏)

(图14清代,玉雕马上封侯,南京博物院藏)

    (图15清代,马上封侯玉带扣,山西博物院藏)

(图16清代,马上封侯玉带钩,安徽省文物局藏)

 

其二,“辈辈猴(侯)”,为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背上,取谐音表示“辈辈封侯”。(图17、18)

(图17清代,玉雕辈辈封侯,和田市博物馆藏)

(图18清代,玉雕辈辈封侯,广东省博物馆藏)

 

其三,“封侯(猴)拜相(象)”,造型为一只猴子与一只大象的组合,取二者谐音,暗喻“封侯拜相”,功名指日可待。

其四,“子母猴”,造型为一母猴与一个或多个小猴的组合,这种题材蕴含了母慈子孝的纲常伦理。(图19)
   (图19清代,玉雕子母猴,安徽省文物藏)

 

其五,“猴献仙桃”,造型为一只或多只猴子捧着大蟠桃。猿猴长寿而面目又像老人,《抱朴子》一书中就有“猕猴寿八百岁变为猿”的记载;加之在十二生肖中,申猴位列第九,亦有长久长寿之意。是以,古人将猿猴视为长寿的象征。而蟠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猴子手捧蟠桃,寓意“灵猴祝寿”或“金猴献瑞”。(图20—25)
  
  (图20清代,玉雕猴献仙桃,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
   
(图21清代,玉雕猴献仙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2清代,玉雕猴献仙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3清代,玉雕猴献仙桃,开封市博物馆藏)

 
   图24清代,玉雕猴献仙桃,南京博物院藏)

(图25清代,玉雕寿星,甘肃庄浪县博物馆藏)

 

其六,“子孙万代”,造型为猴子攀附于葫芦之上。葫芦因其多蔓、多果、多籽而象征子孙繁茂。另外,猴子别称猢狲,“狲”谐音“孙”,故此造型象征“子孙万代”。

其七,“三不猴”,由三只猴子组成,一只猴子用手蒙住眼睛,另一只猴子用手捂住嘴巴,第三只猴子用手堵住耳朵。这三只猴子分别代表的是: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标榜了一种谨慎善为,与世无争的处事性格。其源自《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

其八,十二生肖题材,即申猴与其他十一个生肖玉雕的组合。十二生肖一直是清代经典的玉雕题材,通常圆雕,或在玉牌上浮雕、线刻十二个坐姿各异、手中持有不同器物的兽首人身像。    (图26清代,玉雕十二生肖,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27清代,玉雕十二生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28清代,申猴玉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9清代,戏猿图玉山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综上所述,玉猴之作,自新时期时代即已出现,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态由抽象演变为写实,由简约演变至复杂,题材亦渐蔚为多元。以猴为题材的玉器,造型丰富多彩,寓意吉祥,应用广泛,既是深受国人喜爱的题材,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