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味蕾深处才是家

 baitiaoyu1999 2016-02-07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深夜食堂

文 | 诗怡


岁月已经到了一年中最深远的时刻。

无论多么遥远,无论多么忙碌,回家的脚步,越来越近。
时光流淌,年味或许淡了些,但是回家吃一顿团圆饭的这种情感依恋,
走得越远,对于故乡的思恋,对于味蕾上熟悉味道的想念,却愈发浓烈。

 

(一)
1997年,我11岁,因为求学,我第一次离开故乡。

也就是从那年开始,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才出现一个名叫“故乡”的词儿。

1998年春节,离开故乡已有半年,我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那是一个交通还未如此发达的年代,百里的路程,要先后经过三轮车、客车、船、小巴车,历时半天,才能晃晃悠悠到达。

走在故乡的小路上,闻着久违的气息,我的心轻舞飞扬。远远地,看到屋顶上的袅袅炊烟,缓缓氤氲开来。与其说是浓浓的乡愁,不如说是舌尖上的思念。还未推开墙院的大门,家的味道,扑鼻而来。

听到我的叫唤,妈妈爽朗的笑声,至今我还记得。一边抱着许久未见的女儿亲了又亲,一边来不及等我放下行李,就直接把我往厨房带。

我知道,为了回家吃的第一顿饭菜,妈妈已经准备了许久。

只见汤锅里正熬着香浓的黑猪骨头汤,我知道:妈妈之所以选用黑猪肉,是因为这种肉质比一般的白猪肉,更加鲜美,更有嚼味;

煤气炉上还炖着我最爱的红烧鱼,妈妈知道我爱吃鱼,总爱做上好几份,就是为了让我每次吃个爽;

城市里的饭都用电饭锅煮的,喷香却缺少那份锅巴饭少有的脆香,大灶里早已准备好了脆脆的锅巴菜饭,这是我念叨了半年的最爱;

桌子上早已经放好好了各式卤菜,我知道为了凑齐这些鹅翅膀、爆鱼、卤猪肝、黄牛肉这类我最爱的美食,妈妈一定早就跟卤菜店预定好了……

“还愣着干啥,快,快,洗手吃饭!”妈妈一边帮我准备好碗筷,一边将舒服佳递给我。

浓郁的各式肉香,大灶独有的锅巴脆香,家乡独制的卤味香,这是一股熟悉而又令人流连的味道,当这股家的味道慢慢呈现开来时,这半年来的思恋,牵引着灵魂深处最真实的涤荡。

 

 

(二)

团圆饭,品的就是家的味道,述说着血亲的故事。不仅满足味蕾感官最直接的刺激,也牵连着许久不见亲人之间的思恋。

为了这几天的团聚,差不多春节前半个月,家里上上下下,就要开始忙活起来。

香肠、咸鱼、腊肉,为了春节期间就能吃上,差不多提前一个多就开始慢慢张罗起来。糖果、巧克力、各种零售、饮料,总会在赶集时,慢慢开始添置。

进入腊月二十几后的每个夜晚。一家人早早吃完晚饭后,开始围绕着灶台,为春节期间的美食而一起忙碌的场景,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肉丸、鱼丸,这是春节期间必不可缺少的肉类。挑选上好的猪屁股,把骨头剔除熬汤,把肉的品种分类好。纯瘦肉可以用来做炒肉,太肥的可以用来做油渣,夹杂小肥的瘦肉可以用来做肉圆。

把分类好要做肉丸的肉,放在搅肉机绞碎,这是我和姐姐最爱干的事儿。我喜欢把肉一片一片地放进搅拌机,而姐姐喜欢把搅好的肉一碗碗盛好,这么简单的动作,却能让我们忙得不亦乐乎。

制作鱼丸所需要的肉,这种技术活儿只有舅舅才能做得最出色。于是,拿个小板凳看着舅舅像变魔术般地把鱼肉、鱼骨逐步分开,经过三轮绞碎后,加上鸡蛋一起搅拌,再用手指的张力挤压出一个一个的小鱼丸,这是一个特别美妙的体验。

北方人爱在春节吃饺子,南方人爱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吃汤圆。每次包汤圆时,外婆都会叫上我。我喜欢围绕在外婆的身边,因为她的身上有股神奇的魔力,靠近了就会感到踏实。外婆喜欢一边包,一边教我,为了手上的这些小玩物,我能开心半天。

葵花籽、花生,这是春节期间必备的炒干贷。而如何把一锅葵花籽炒得恰到好处,不能有夹生,也不能有糊的,最关键的就是火候的掌控。于是,掌控火候的重要责任,自然而然就落到妈妈身上。于是,我和姐姐围绕着灶台,轮流翻炒着,锅里蹦跶蹦跶的葵花籽或花生,如果不小心蹦到我们的小脸上,总会引起妈妈一阵担心。

舅舅是家里的大厨。红烧带鱼,糖醋小排,全家福、藕夹、涮羊肉、各式卤菜,吉祥羹、蒸包子……这一道道如数家珍的佳肴,必须由舅舅亲自上阵,才能做出那种味道。

年前半个月的忙碌,就是为了春节期间的这次团圆。从除夕晚上的团圆饭,再到春节期间的亲朋好友相聚,这些美食不仅传递着这个家族的精神依恋,也具有让人幸福回味的奇特功效。

 

(三)

一年,又一年,

岁月悄悄滑过,

生命点点流失。

当生命历程慢慢滑过读书时光,开启工作、结婚、生子这些寻常日子时,时间的脚步开始匆忙了起来。然而,春节回家的渴盼情愫却从未减弱。朋友说,那叫“胃知乡愁”。

2009年春节,是正式工作后,第一年回家过年。

为了这一次家人的团聚,我提前半个月就着手开始准备。

犹记得那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为了给外婆织一条又长又暖和的围巾,趁一个不加班的晚上,我去了好几家饰品店,最终在一个大学城的商店,才找到那种特制的毛线。

为了尽早织好围巾,那段时间,我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似的。白天上班路上,我将毛线与编针随身携带,只要一逮到空闲时间,就拿出来编织。晚上回到家,匆忙吃个晚饭,我又开始窝在一个角落,一针一针地编织。

半个月后,围巾织好了。一想到外婆,在冰冷的冬季,有了这条爱心围巾,想想都觉得温暖。

除了要给外婆准备贴心围巾,春节期间所有要见面亲人的礼物,都要在这段时间一 一准备。而准备回家礼物的过程,也是每年春节期间最甜蜜的时光。

终于等到放假。回家的时间虽然只有3个半小时,但是这一路足以让我兴奋了太久。

打开家门,外婆一句“乖乖,回来啦!”,就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说:好,好,好!回来就好!家里给你准备了可多好吃的了!

看到家里厨房堆积如山的食材,我知道为了春节的团圆饭,妈妈一定早就开始张罗与准备。“再去看看鱼缸里的鱼!!”妈妈乐呵呵地提醒我,“最近我又发现一种特别好吃的酱料,那鱼的味道做出来特别鲜美!”

舅舅依旧是家里的“掌勺君”,各式卤菜、煎菜、炖菜,火锅底料调制必须由他亲自操刀。卤牛肉要选择哪个部位的肉,煎鱼的不同阶段是要什么火候,熬制羊肉鱼汤要熬几个时辰……这些技术性的活儿,全凭舅舅一个人拿捏。在我印象里,春节期间吃不到舅舅做的菜,就不算真正的过年。

买个调料,拨根葱、捣个蒜、洗个菜之类打下手的活儿,仍是我们小一辈的去做。虽然我们都已工作,但是在家人眼中,我们永远还是小孩一样。

一家人团在厨房,说说笑笑,一起为了每一顿团圆饭的热闹场景,至今想来,真心有趣而又温馨。等到所有饭菜都准备好了,妈妈总不忘记叮嘱我们“快,快,洗手吃饭!”

离家这些年,随着家人的搬迁,故乡早已成为一个符号,唯有家的美食,家人的手艺,不曾改变。

 

(四)

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

对于离开故乡多年的人来说,那淡淡的乡愁就是一份“吃情”。味蕾上的美妙滋味,都是思乡之情的“酵母”。这些美食,承载着自己的儿时欢乐与美好记忆,那是我们永不老去的乡愁。

当下,过春节的年味儿可能会越来越淡,也许越到最后,甚至也会变成了一个仪式,一个符号。但是餐桌上,那一道道美食,我们吃团圆饭时的那些风俗和传统还是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只要我们的味蕾不退化,便永远与我们同在!

此时的你,离家还有几里?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作者:诗怡,理性着去感性的天蝎女。爱旅游,爱发呆,爱烹饪。从事媒体记者工作8年以来,多与数字、经济打交道。个人订阅号:嘟妈会厅,期待与真性情的人,文字中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