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期间,孩子们乐翻了天,家长们都忙里忙外,极容易会疏忽孩子的安全,让宝宝遭受伤痛。由于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宝宝居家会有很多安全隐患,父母应该提高警惕,也应掌握一些急救方法应对意外的发生,让宝宝和家人过个既舒适又安全的春节。
 一、鞭炮炸伤 过节期间,家里都会燃放鞭炮来制造一个红红火火的新年。小孩子因为好奇和贪玩,可能会趁大人不注意便自己偷偷地去放鞭炮。由于有些爆竹是不适合孩子放的,就算是再安全的爆竹也有危险性。这最终可能会直接导致孩子被炸伤这类惨剧的发生。因此,家长们要特别留心。家里的烟花爆竹一定要收好放好,不能让宝宝独自燃放,更不能拿在手中燃放,家长也要做好榜样,以免宝宝模仿。 安全小贴士: 1、如手、足或肢体被鞭炮炸伤出血,应迅速用双手为其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可用云南白药粉或三七粉涂撒止血。 2、如果出血不止,应用橡皮带或布绳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医院清创处理。 3、如眼部炸伤,用干净的纱布或手绢遮盖患眼,立即送医院。

二、意外烫伤 过年天冷的时候,有的家庭可能会使用取暖器或者火炉来取暖,尤其是南方会使用电炉、煤炉、炭炉等取暖。但是,由于这些取暖设施都是放在地上的,宝宝可能会由于好奇而去触摸,从而引起宝宝被烫伤。另外,爸爸妈妈在家中请客吃饭的时候,如果将热菜、热汤或热水瓶放在宝宝伸手就能够得着的地方的话,宝宝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被烫伤。
 安全小贴士: 1、一般的小面积轻度烧伤:没起水疱时,立即用冷水冲或浸泡,一般时间在15-30分钟,可用干纱布轻轻外敷,切勿揉搓,以免破皮。已起疱尤其是皮肤已破的,切不可用水冲,不可把疱弄破,有衣物粘连不可撕拉,可剪去伤口周围的衣物,及时以冰袋降温。 2、大面积烧伤和重度烧伤:切不可擅自涂抹任何东西,保持创面清洁完整,用清洁的床单或衬衫盖住伤口,立即送往医院作首次处理。
 三、吸入异物 每年春节,各家年货里少不了糖果、糕点、瓜子、花生,这些可常是儿童误吸入气管的“危险食物”。据调查,儿童中有97%的气管异物是由于进食误吸入气管引起,其中80%的儿童是因为进食瓜子仁、花生米等坚果类食物。
 安全小贴士: 1、鼓励孩子咳嗽,有时可能将异物咳出。 2、将孩子倒立,拍打背部,如怀疑异物吸入气道,可将孩子上身前倾60度,俯卧在抢救者的臂肘上,头部下垂,然后用手用力拍打孩子背部,可借助震动和重力,促使异物排出。
3、有时咳嗽后,气体咳出而不能吸入,肺内气体渐少,咳出气流很小,这时需借助压腹、膈肌上升的冲击力,加大咳出的气流,将异物喷出。做法是让患儿站立前倾,抢救者在其后用双手重叠拢在患儿上腹部,冲击性挤压,使其腹压增高,膈肌抬高,加大胸腔压力,促使肺内产生强大气流从气管内冲出,有望将异物冲出来。  四、宝宝走散
春节期间爸爸妈妈会带着宝宝走亲访友,还有,去公园,去商场,去庙会,在喜庆气氛中一起沉醉。但是,宝宝自我保护能力很弱,爸爸妈妈万一疏忽了,宝宝万一对外面精彩的世界流连忘返,这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就是走失。走失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永远的痛苦。 
防范措施:春节期间带宝宝外出一定要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宝宝被挤伤或者感染各种疾病。就餐、游玩、购物时,一定要指定专人照顾宝宝,以免宝宝被各种意想不到的物件碰伤。教育宝宝不要乱跑,千万别忘了看好身边的宝宝,严防宝宝走散或被坏人拐骗。另外年龄大点的宝宝需要牢记住家庭住址和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五、玩具伤人
节日里,宝宝会收到很多礼物,里面当然会包括一些好玩的玩具。如果去亲朋好友家,几家的宝宝还会在一起玩耍,避免不了玩一些刀啊,棍啊,枪之类的玩具。对于玩具会伤人这一点,很多的爸爸妈妈认识并不足。 防范措施:应针对具体情况允许宝宝玩一些相应的玩具。爸爸妈妈选择时要选择安全系数大的,在宝宝玩耍时要进行必要的看护和安全提示。如果几个宝宝一起玩,爸爸妈妈有必要检查一下各自的玩具,消除不安全的隐患,并对宝宝们做好安全提示。
六、行路安全
很多爸爸妈妈已经打算好了,要利用春节假期,带上宝宝出去旅游。这时候,行路的安全就很重要了。 防范措施:对于家有0-3岁宝宝的家庭来说,如果选择自驾车外出旅行,最好选择距离比较近的地域,行车时间控制在4-5小时之内比较适宜。
一到过年,很多爸爸妈妈会带着宝宝回老家,或者爷爷奶奶家,或者外公外婆家,可能在本省,也可能在外省很远的地方,这时就要注意宝宝是不是会水土不服了。因水土不服、饮食不当导致宝宝生病的现象屡见不鲜。 防范措施:有些宝宝从一个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一个较陌生的环境,会出现全身长水疱、腹泻、肚子痛等所谓的“水土不服”。爸爸妈妈可配备一盒藿香正气口服液,当出现水土不服时急用。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