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准妈咪都要经历十月怀胎的过程,而到了最后一个月,就是冲刺的时刻了。在临产前的这个月,生活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大意哦。一起来了解一下,产前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都有哪些吧。
在孕晚期,准妈妈营养的摄入同样不能马虎。由于这个月里胎宝宝会慢慢往骨盆腔下去,所以胃肠的压迫感会慢慢减少,胃部压迫也减少了,食欲会变好。准妈妈可以趁着食欲变好适当增加食量,尽量多吃富含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的食物。另外,还要摄取适量的必需脂肪酸,并吃些动物肝脏来补铁。同时,还可以多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食物,例如:核桃、花生、杏仁、松果、开心果等等。
在孕期最后的冲刺阶段,准妈妈随时都可能出现分娩的征兆,所以,尽量减少出远门,如果外出身边也一定要有人陪伴。如果在外出现宫缩、见红、破水等症状,要马上前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表示,准妈咪在孕早期和孕晚期都不宜进行性生活,尤其是在孕晚期。孕晚期准妈妈的腹部膨隆,体型和体重发生明显变化,身体笨重,腰背酸痛,性欲也会随之减退。而这个时候,子宫敏感性增加,任何外来刺激即使是轻度冲击都易于引起子宫收缩,引发早产,所以,要避免性生活。
不少准妈咪在孕早期或中期就开始准备待产包了,而在临产前的这个月,准妈咪最需要做的就是把待产包检查一下,确保每样需要用到的东西都备好备齐。通常,需要准备的东西有:身份证、准生证、产检病历、围产卡、医保卡等证件资料;产妇用到的换洗衣物、洗漱用品、沐浴用品等;宝宝出生后会用到的小衣服、小抱被、毛巾、湿纸巾、纸尿裤、隔尿垫等等。
虽然说在临产前不宜外出,但是在家人的陪同下适当地散步,对分娩有一定的帮助。准妈妈散步可分早晚两次安排,每次30分钟左右,也可早中晚3次,每次20分钟。散步最好选择环境清幽的公园或小区内,四周不要有污染物,不要在公路边。散步可以帮助胎宝宝下降入盆,松弛骨盆韧带,为分娩做预备。
很多准妈妈对分娩不太了解,只知道是一个很痛的过程,会感到非常担心和害怕。其实,在临产前的这个月提前了解科学的分娩知识,会让准妈妈更加冷静,对自己和医生更有信心。
分娩一共分为三个产程,第一产程是从子宫口开始扩张到子宫口全开(子宫口开到可让胎儿头部通过的大小,直径约10厘米)的时期,初产需12小时,经产需6小时;第二产程是胎宝宝出生的时期,初产需2-4小时,经产需1小时;第三产程是从胎儿出生到胎盘排出的时期,初产与经产都需20分钟左右。
准妈妈在整个第一产程里,早期可以适当走动,即使躺在床上也可变换身体姿势,调整到自我感觉舒适的位置,这样可帮助转胎位,并一定程度减轻疼痛。另外,每一次宫缩时应根据训练的呼吸法调整呼吸,不能过早用力或用力时间过长,不然容易造成宫颈水肿、胎儿头皮受压时间长而致产瘤。
在第二产程里,这时宫口已开全,最理想的宫缩情况是隔一分钟痛一分钟。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张开腿,手脚找到受力点,同时用力;每次宫缩到来时,深吸一口氧气,尽可能长地憋气用力,如果宫缩时间较长,应听从医生的指导,中间换一次气。只要配合好医生,你的宝宝一定能顺利降临的。
从33周开始,产检应变为每周一次,每次检查的内容没有明显的变化,如:测量体重、宫高、腹围、心率、血压、胎心,定期测量血尿常规等项目。不同的是,准妈妈要开始做胎心监护了。所以,在冲刺的这个月里,准妈妈依旧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如有不适要马上跟医生说明情况,以确保胎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在孕期的最后一个月,一些临产前的症状准妈妈不能忽视:
1)破水:羊水破时,就好像流水一样,根本无法控制,一股一股的热水向下流,隔一阵流几股,腹部也会伴有抽痛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宝宝可能快要出生了。
2)阵痛:在分娩之前,胎宝宝一直生活在子宫里,而临近分娩时,规律的子宫收缩会给胎儿一定的压力,将他从子宫里向外推,此时就会引发准妈妈感受到伴随着子宫收缩的疼痛,俗称“阵痛”,出现这种症状准妈妈要格外留意,并及时前往医院。
3)见红:在妊娠最后几周,子宫颈分泌物增加,白带增多。随着子宫规律地收缩,子宫内口胎膜与宫壁的分离,有少量出血。这种出血与白带混合,自阴道排出,称为“见红”。见红通常都是分娩即将开始的信号,如果出血量大于平时的量,就应当考虑是否有异常情况,可能是胎盘早剥,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很多准妈妈在宝宝到来前都会非常紧张,担心分娩太过疼痛,也害怕分娩过程会出现什么状况,有些甚至还会出现产前焦虑的情况。其实,只要定期做好产检,平时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科学而健康,宝宝一般都能顺利到来,不需要太过紧张。另外,要相信我们的产科医生,他们都是把无数小宝宝迎接到世界上的白衣天使,有着丰富的经验,一定会让你顺利诞下宝宝的。如果在产前最后一个月非常担忧,可以尝试自我心理调节或家人陪伴、心理医生疏导等方法,让自己更轻松,更自信地迎接宝宝的到来。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