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是一本伪书

 guru2016 2016-02-07

老子是谁??

老子到底是谁?《史记.老子传》里所记录并没有说清楚老子到底是什么人,一会说是老莱子,一会说是周太史儋,一会又说他是李耳。可见在司马迁的时代,老子是谁是不确定的,不像孔子那么准确。?

至于孔子问道于老子这件事,记录这件事最早的书籍是《吕氏春秋》和《庄子》而这两本书都是成书于战国末期。?

如果老子比孔子早,为什么孔子同时代的人对这个著名的事件没有记载呢?所以关于老子是否确有其人还是很有争议的。?

 关于老子是否确有其人的争论会很费篇幅,鉴于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道德经的问题,就此结束老子其人的讨论,让我们来探讨道德经吧。老子或许可以解释为过去的一个智叟吧!?

 要想读懂道德经这本书,需要首先掌握这几个基本知识,首先,老子的思想是什么?其次要掌握那个年代的书写文法及语言常识,三,最好还读过秦以前的大量书籍以作考证。??

那么老子的思想或者说道家的思想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老子的主要思想是:静—隐—虚—无为—守道,作为一个人一生应该修炼的顺序。这种心灵层面的修行,以避开凡世,回到自然状态为环境要求,要以无为、无欲、不争、自然、柔、损等方法,达到知足,知止,而这一切的根本就是“守道”。?

如果你了解了老子的思想,那么道德经这本书,你仔细读下来会发现有诸多的问题,??

     首先,文体混乱,?

     第二十一章,用的是韵文的方式书写,第六十七章则用散文的方式书写;?

《道德经》之二十一章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道德经》之六十七章原文:“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即便你读不懂古文,也能感觉到他们是用不同的语态写的。??

《道德经》之二十三章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天)者,同于失(天)。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天)者,失(天)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之五十四章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道德经》之八十章原文: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二十一章是以韵文的方式来写的,六十七章,二十三章、五十四章、和八十章都是以散文的方式来写的,?

有些还加入了当时的俚语和谚语,如二十二章的“曲则全,之后又说了一遍“古之所谓曲则全”便是引用古谚语的证据。?

还有很多其它的文体,有些类似于骚赋,有些同于箴铭;有些是格言,有些是制术;总之文体不一,及其混乱,只能说明,此书不是由一个人所作,而是由很多人后加或拼凑而成的。??

其次,思想不统一??

 从思想上来看,道德经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如六十七章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句不是道家的思想,分明是儒家的思想;道家是排斥仁义礼名的功利思想的。还有七十九章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自相矛盾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了,根本与道家的善恶不分相违背的。道家认为天道对世间所有事物都是公平的(天地不仁),没有区分,怎么会偏偏对善良的人有偏爱呢?向善,不是道家的追求。?

第二十九章,四十八章,五十七章都出现了“取天下”,你何时听过老子用道德经取天下的理论了,这明明就是法家的观点;?

五十四章的“子孙祭祀”、列记乡国天下,五十章的“生死、摄生”,五十九章的“长生久视”,三十及六十九章的“兵”,六十二章的“立天之,置三公”六十二章的“圣人用之,以为官长”都不是道家的思想。?

“善者不辨,辩者不善”也是战国末期流行的辩家的话,在老子时代是不曾有的理论。??

三十六章“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则是一种方略,这句话则来自周书《阴符经》,而阴符经是阴谋家和纵横家所崇尚的经典;是与主张虚静无为的老子思想全然不符。??

十八和十九章里面的“仁义”等句子,更是有问题,孔子提倡仁与义,但是却没有将两个字连起来使用,而仁义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使用的词汇,如果说老子排斥仁义的话,孟子一定会在自己的书里批评老子的这一行为,但是我们在孟子中没有看到这样的话,这说明,这样的话是孟子以后的人放进去的;?

在《论语》及《孟子》这样的书里面,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孔、孟的人格及语言,鲜活于纸上;但是在《道德经》中却找不到老子的真性格。??

再三,道论不清晰?

    老子的道论是他的全部思想基础,但是老子并没有把“道“说的很清楚,道是怎么来的,会怎样的发展,都没有阐述清楚;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例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极其矛盾的话,知者和言者都是有为,不言可以说是无作为,不知却不能说是无为,既然老子主张无为,行不言之教,为什么还要立个知者?既然弃知,瞎说一气,不是更好,老子道德经的中心思想不外乎有两个一,我告诉你什么是道,所有的的行为都要遵循道,遵循自然的法则;二,我告诉你如何守道; 这便是最大的矛盾所在,“我用有为来告诉你应该怎么样无为”。?

老子的玄学也很支离破碎,并不深妙。阐述的并不清晰,我们到处能看到书中回避深沉的思索和表示冥想及神秘的心态。佛家尚且行思虑之行而修,而道家却完全没有让你去思考,直接定下规则,照办就是了,谈不上什么玄理高深,在常识的范围内说出一两句聪明话而已,什么“婴儿、赤子、侯王、雏狗、雄雌、玄牝之门等等,这样的思想只能算是常识上的思考,在思想程度上算不上什么,因为它的根本精神只是在说明怎么过日子。如果硬要加个哲学符号的话,至多只能是处事的哲学罢了。如果真要了解高深的哲学思想还是去看看佛家的理论吧,那才是人类思想的上乘之作。?

看完这篇文章后,请大家再仔细的看一遍《道德经》,真正的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并不难,但是能够做到独立思考是最好的,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观点,万不可人云亦云的读书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